雷州半岛做“年例”绝无仅有的新年

    立夏

    东海岛人龙舞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再从龙舌、龙眼到龙角,全是由真人的各个部位巧妙地连接而成……

    表演吴川飘色时,支架上一个个凌空飘逸的古装人物,有的单脚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则轻盈地踏在公鸡或鲤鱼身上,他们姿态如仙,飘飘欲飞……

    在正月十三的凌晨,傩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开始了……有时,村里的孩子还争相让这些带着神鬼面具的人抚摸自己的头顶,传说这样做可以祛灾……

    住在雷州半岛上的人们,将中国的传统新年过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往往要从大年初二开始,各村各镇才会进入春节的喜气之中,这样的风俗在当地被称为做“年例”——这是一种主要兴盛于雷州半岛一带的特有风俗,它起源的目的是为了敬神。在年例期间,人们动用了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创造出各种艺术绝技表演,极尽所能来讨好“神”,以博取神的欢心,希望能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因为面对的是神灵,所以,在当地甚至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很多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却必须要赶回家乡。

    做年例的时间比较宽泛,各个村镇可以根据自己的传统来定,通常是选在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后的某些天。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3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其实相当于囊括了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元宵节、庙会等综合活动。其间,各处都要上演最有代表性的当地民俗绝技,如东海岛人龙舞、吴川飘色、雷州傩舞??其热闹程度真如喧腾的海浪一般,次第卷过整座雷州半岛。

    东海岛人龙舞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为艺术”

    在雷州半岛东北部的东海岛,每当年例到来,岛上的居民必会跳起一种舞姿独绝的“人龙舞”——数百名岛上男子,以半裸的身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出海的“巨龙”,这条奇异的“巨龙”或在海滩上劈浪而行;或在村中穿檐起舞。一时间,整座东海岛上金鳞滚动,祥瑞腾腾,仿佛演绎了一场“行为艺术”的视觉大宴??

    据考证,东海岛人龙舞大约始于明末,当时,被清军打败的明军撤退到雷州半岛的东海岛,岛上的百姓为鼓舞明军士气,特意编排了这个舞蹈。此后人龙舞便在这里流传开来,到清乾嘉时期,人龙舞发展到最辉煌的阶段,其舞姿技巧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海岛特殊的历史因素和地域自然条件孕育出的人龙舞,将古代海岛居民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而这偏居一隅的东海岛人龙舞,也成为中华龙文化延伸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人龙舞不仅要观其气势,更要品其细节。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令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一种粗犷雄壮的男性之美。人龙舞的表演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而成员从六七十岁的精悍老者到十几岁的少年,全都光着脊梁、打着赤脚,以人体扭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再从龙舌、龙眼到龙角,全是由真人的各个部位巧妙地连接而成,比如,“龙头”的表演者身前所挂的“龙舌”,肩上所托的“龙头”,其实是由3个男童运用肢体来模拟合成的,这种来自人体的奇思妙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锣鼓一响,号角齐鸣,“长龙”顿时龙头高昂,而龙身随之翻腾,最后龙尾劲摆如电,长长的人龙将腾、转、游、盘、穿、缠、戏、摆等一系列表演套路运用得一气呵成、穿云入海。

    源于东海岛的人龙舞,因充满了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而逐渐被整座雷州半岛的人民所钟爱。现在的人龙舞,已经成为东海岛乃至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重大喜庆节日里的重头戏。但是,若是想感受人龙舞最原汁原味的精神气儿,那还是要回到东海岛,在年例之时,等待古老的“人龙”踏浪而来。

    万人空巷的吴川飘色藏在衣袍里的东方绝技

    如果说东海岛人龙舞是由人体伸展出的气势之美,那么另一种盛行于雷州半岛吴川一带的绝技“飘色”,则完全是一种由真人演绎出的凌空飘逸之美。

    “飘色”一词,你甚至在辞海中都查不到它的意思,这是一个粤语白话用词,吴川方言称飘色为“妖色”,它通常包括3部分:一是“色板”,即板車,现在多以机动车为主;二是“色梗”,即架置在机动车上,用以支撑固定表演者的钢筋,通常,钢筋会根据力学原理和所表演的题材(飘色表演的题材多为历史神话故事,如“哪吒出世”、“唐僧取经”、“白蛇传”等)而巧妙地焊接成各种形状;三是“色”,也就是表演飘色的儿童,这些孩子身着古装,扮演的都是各种题材中的角色。能够参加飘色表演的孩子一般都在4~8岁之间,除了要聪明漂亮、身材适中之外,据说还必须生得一副“旺相”,当地的一条不成文的选拔标准规定,孩子一家必须幸福美满,如果是几代同堂那就更好。当地的人家,都为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飘色人选而自豪,因此每年参加飘色的选拔,都是年例期间的一件盛事。

    一台上等的飘色,就胜在“隐”、“险”二字上。为了做到“隐”,工匠们会在固定表演者的环节上下足功夫。比如,观赏者惊奇地看到支架上一个个凌空飘逸的古装人物,单脚却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的交叉点上,有的则轻盈地踏在公鸡或鲤鱼身上,他们姿态如仙,飘飘欲飞,仿佛这些孩子真有什么蜻蜓点水的神功似的。事实上,在柔软鲜艳的戏服底下,钢条铁管依照人体四肢结构焊接成框架,表演者就被皮带、别针等工具固定在这些起承受与支撑作用的框架上,因此得以保持固定的姿势和动作不变,而宽大的戏服不仅完全遮住了支架,同时也掩盖了表演者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只觉得神秘而怪异。而表演者凌空与刀剑连接的脚尖,则是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外面包着做鞋的布料,假脚中间掏空与铁支架连在一起,而表演者的腿顺着支架摆放,真脚踩在假脚上,上面罩着裤子,用布绳子捆好裤管,这样的道具完全蒙蔽了观者的眼睛,没有人能看出那“金鸡独立”的其实是只假脚。而这种巧妙的设计更是令很多外国人大呼惊奇,他们将飘色称为“隐秘的东方艺术”。

    在飘色的背后,有一大批掌握着最精妙手艺的民间工匠,他们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艺人。这些艺人利用家传的绝技把飘色的造型做得变化万千,奥妙无比,一台飘色就是一出流动完整的情景剧。有些大型的飘色还高达十几米,可以同时支撑10个以上的表演者坐在支架上面,可谓“险”到了极处。最著名的是以“水帘洞”为题材制作的一台飘色,支架层层相错,竟然支撑起了15个表演者,据说这台神奇的飘色所到之处,简直万人空巷。每年的年例期间,吴川飘色都会迎来一场大“比武”,各村各镇的飘色队伍会相约举行盛况空前的游街活动,各路工匠艺人大秀手艺,誓要在比试中夺得魁首。

    雷州傩舞年例之日降临的鬼神队伍

    雷州傩舞最初只是一种祭雷的原始宗教活动,当地人称雷州傩舞为“走成(清)伥”,又名“舞户”,其舞蹈内容根据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的虔诚信仰,形成了一套以雷首公和五雷公将为主体,配以艄公婆、土地公婆等傩面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雷州傩舞这种曾经庄严不可亵渎的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人神之间共享欢娱、迎祥纳福的主题表演,尤其是在年例期间,傩舞更是必不可少的表演活动之一。

    在雷州半岛,傩舞最兴盛的地方,主要是雷州市松竹、南兴、客路、杨家等乡镇。通常在正月十三这一天的凌晨,傩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开始了——表演过程严格按照“奏请”、“誓师出兵”、“遣灾”、“押灾、禳灾”、“庆功”5个步骤进行,10名表演者戴上固定的面具,身穿特制服装,手持纸旗,边跳带舞边走家串户,直到把预先放好的“灾殃”捉住,并置于纸船上,放到河边烧掉为止。而在表演中的傩舞队伍,如果遇到新娘子,表演者可以用旗杆轻打新人,以祈吉祥。有时,村里的孩子還争相让这些带着神鬼面具的人抚摸自己的头顶,传说这样做可以祛灾??整个傩舞表演仪式结束,已是傍晚时分,此时村民热情高涨,在他们心里,吉祥和顺的一年这才正式开始了!

    通常,雷州傩舞的表演动作都是由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在每年排练的时候,均由上一年的表演者手把手进行传授,而新当选的人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在正式的仪式表演中,谁的动作一旦出错,就代表他和家人一年都会遇事不顺。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心态的转变,雷州傩舞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它古老的面目。或许在今后,我们只能透过年例看到它最喜庆喧闹的一面,而关于雷州傩舞与鬼神之间那些隐秘的联系,则将永远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