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思考
任曼 郭亮
目前,我国已有二十多个少儿电视频道,专门为成长中的孩子制作各种电视节目。然而,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又是怎样?纵观央视和各地方电视台的情况,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确不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孩子们献上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节目,但也有一部分在主持节目时的表现有所欠缺。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不足之处
言谈举止低俗。如某台一名男性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衣着暴露,嗲声嗲气,言谈举止中女性化特征突显,还时常伸出“兰花指”说道:“帅呆了!酷毙了!”更糟的是他把“篡改唐诗”当成了娱乐搞笑的一种工具:“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试问这位主持人有没有想过:低俗的表演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就这样轻易地遭到“篡改”“玷污”,是对唐诗的践踏,是对孩子们纯净心智的误导,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主持节目过分夸张。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的表演因素虽然需借助一定的夸张技法,但绝对不能走入“过分夸张”的误区,因为主持人的表演一旦“过”了,就会惹起小观众的反感。在少儿节目中过分夸张表演的主持人屡见不鲜,他们虽然在极力追求与小观众之间的“同体观”与“相似性”,却因为行为动作过于突出自我而脱离了节目内涵与小观众所需。
“故意卖弄”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不懂装懂、自作聪明、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问:“海马是马吗?”小观众回答:“是”;主持人说:“因为生活在海里,所以这种马叫海马!那么马生活在河里,是不是叫‘河马啊?”小观众回答:“是”。笔者看了之后,不禁愕然:一是“海马是马吗”这种问法本身就有问题;二是“海马”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海里,“河马”名字的由来也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河里。这名主持人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误导小观众。
“喧宾夺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卖弄口才,哗众取宠。如在主持人与嘉宾访谈节目中,有些主持人的表演太过,完全忽略嘉宾的存在,以“自我卖弄”为中心,自我展示,不合时宜的插话和不解其意的评论,让小观众啼笑皆非。
主持节目过分幼稚。有的主持人尽管已经年龄不小,却故意模仿孩子的言谈举止及说话方式,处处表现出幼稚的倾向。
“嗲声嗲气”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故意装纯,声音做作。比如有的主持人憋足了本来已经没有童真的嗓子,假模假式地给小观众讲故事;又比如有的主持人故意模仿孩子说话,满口奶声奶气的“啊”“呀”之声,傻气十足。到头来,孩子们都不知道主持人到底在表达什么,节目的品格内涵也化为乌有。
“活泼有余”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肢体语言过于丰富,神态表情过于夸张,童心童趣不足。曾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为了表现高兴的心情,在整期节目中都大喊大叫、乱蹦乱跳,自始至终的夸张表现背离了少儿的欣赏水准。可见,少儿节目主持人这种夸张化、幼稚化的表演或许能制造出短暂的亲近感,但长此以往得不偿失。因为它存在两种弊端:一是对少儿节目内涵的降低,阻碍了节目在深度上的拓展;二是对少儿思想成长的阻碍,不利于为少儿提供较高层次的正面模仿对象。
主持定位不准确。少儿节目满足收视对象的娱乐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是第一位的,应当通过主持人的工作让小观众在娱乐中接受知识、培养创造力,从而健康成长,但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似乎就是一位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如将场景提前布置好,过程事先安排好,让孩子们跟着主持人既定的思路走,不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发挥的空间,参加者就象一群小弱智一样充当布景、道具和陪衬,彼此间看不到融合和畅快的沟通,节目中孩子们的笑脸僵硬、勉强、痛苦。尽管主持人的能力在整个录制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和发挥,但是孩子们却是接受了一场生硬的“伪教育”。
改变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现状的对策
扩大知识层面。语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主持人自身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而重要。一名有深度、有品位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有非常丰厚的人文底蕴。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有计划、花大力气地博览群书,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纯洁天真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每一个句子都应包涵着知识输出的成分。因此,主持人对于小观众来讲,就是一本百看不厌、精华取之不尽的教科书,就是一个传播知识的代言人。虽然知识浩瀚无际,主持人即使再如饥似渴地学习,也不可能成为全方位的专家,但主持人至少要有涉猎广博知识的意识,对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等,力争做到懂得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内涵和外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利用点滴时间不断“充电”,同时还要参与节目的策划,精心整理有关资料,随时储备知识,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节目需求。
提高素质。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即使编导的思路很有深度和创意,可出现在镜头前的毕竟是主持人。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知识素质和人格素质构成的,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无法掩饰的浅薄和庸俗。为适应栏目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栏目主持人培养计划”,以国内各高等传媒学校、各级电视台为依托,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尤其在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应变能力上重点培养和提高。当代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力争做“通才”,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用多种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让孩子们感觉到看节目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目前,由于卫星电视和网络在全球覆盖面的扩大,跨国界、跨地域知识的大融合也要求主持人具备多语主持能力。现在,许多成人类节目已实现了英语直播,少儿观众迫切要求多语主持节目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新生代少儿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成为具有现代感的、开放的、全球视角的、高素质的多面手。
尝试新颖节目定位。传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角色大部分是教师式的,注重的是教导,是居高临下式的传播。而在现代传播理念中,主持人应当是服务型的,要把观众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路径。之所以现在一些中、小学生不喜欢看少儿频道,是因为“快乐无道”(即无好频道)。目前少儿节目大多由成人主持,说教味太浓,所以,有的节目可以让少儿亲自挂帅。现在,有些电视台已经开始尝试让少儿自己担当主持人。尽管小主持人还显得不老练、不灵活,但毕竟是从孩子中间走出来的。那种无修饰的少儿本色的自然流露,最能够引起少儿的收看兴趣。当然,由于少儿本身的各种局限,编导还要多做一些总体策划和具体指导。只要主持人真正成了观众的贴心朋友,观众就会选择他。
(作者单位:九江广播电视台)
目前,我国已有二十多个少儿电视频道,专门为成长中的孩子制作各种电视节目。然而,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又是怎样?纵观央视和各地方电视台的情况,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确不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孩子们献上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节目,但也有一部分在主持节目时的表现有所欠缺。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不足之处
言谈举止低俗。如某台一名男性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衣着暴露,嗲声嗲气,言谈举止中女性化特征突显,还时常伸出“兰花指”说道:“帅呆了!酷毙了!”更糟的是他把“篡改唐诗”当成了娱乐搞笑的一种工具:“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试问这位主持人有没有想过:低俗的表演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就这样轻易地遭到“篡改”“玷污”,是对唐诗的践踏,是对孩子们纯净心智的误导,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主持节目过分夸张。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的表演因素虽然需借助一定的夸张技法,但绝对不能走入“过分夸张”的误区,因为主持人的表演一旦“过”了,就会惹起小观众的反感。在少儿节目中过分夸张表演的主持人屡见不鲜,他们虽然在极力追求与小观众之间的“同体观”与“相似性”,却因为行为动作过于突出自我而脱离了节目内涵与小观众所需。
“故意卖弄”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不懂装懂、自作聪明、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问:“海马是马吗?”小观众回答:“是”;主持人说:“因为生活在海里,所以这种马叫海马!那么马生活在河里,是不是叫‘河马啊?”小观众回答:“是”。笔者看了之后,不禁愕然:一是“海马是马吗”这种问法本身就有问题;二是“海马”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海里,“河马”名字的由来也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河里。这名主持人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误导小观众。
“喧宾夺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卖弄口才,哗众取宠。如在主持人与嘉宾访谈节目中,有些主持人的表演太过,完全忽略嘉宾的存在,以“自我卖弄”为中心,自我展示,不合时宜的插话和不解其意的评论,让小观众啼笑皆非。
主持节目过分幼稚。有的主持人尽管已经年龄不小,却故意模仿孩子的言谈举止及说话方式,处处表现出幼稚的倾向。
“嗲声嗲气”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故意装纯,声音做作。比如有的主持人憋足了本来已经没有童真的嗓子,假模假式地给小观众讲故事;又比如有的主持人故意模仿孩子说话,满口奶声奶气的“啊”“呀”之声,傻气十足。到头来,孩子们都不知道主持人到底在表达什么,节目的品格内涵也化为乌有。
“活泼有余”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肢体语言过于丰富,神态表情过于夸张,童心童趣不足。曾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为了表现高兴的心情,在整期节目中都大喊大叫、乱蹦乱跳,自始至终的夸张表现背离了少儿的欣赏水准。可见,少儿节目主持人这种夸张化、幼稚化的表演或许能制造出短暂的亲近感,但长此以往得不偿失。因为它存在两种弊端:一是对少儿节目内涵的降低,阻碍了节目在深度上的拓展;二是对少儿思想成长的阻碍,不利于为少儿提供较高层次的正面模仿对象。
主持定位不准确。少儿节目满足收视对象的娱乐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是第一位的,应当通过主持人的工作让小观众在娱乐中接受知识、培养创造力,从而健康成长,但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似乎就是一位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如将场景提前布置好,过程事先安排好,让孩子们跟着主持人既定的思路走,不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发挥的空间,参加者就象一群小弱智一样充当布景、道具和陪衬,彼此间看不到融合和畅快的沟通,节目中孩子们的笑脸僵硬、勉强、痛苦。尽管主持人的能力在整个录制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和发挥,但是孩子们却是接受了一场生硬的“伪教育”。
改变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现状的对策
扩大知识层面。语言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主持人自身精神领域的影响深广而重要。一名有深度、有品位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有非常丰厚的人文底蕴。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有计划、花大力气地博览群书,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纯洁天真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每一个句子都应包涵着知识输出的成分。因此,主持人对于小观众来讲,就是一本百看不厌、精华取之不尽的教科书,就是一个传播知识的代言人。虽然知识浩瀚无际,主持人即使再如饥似渴地学习,也不可能成为全方位的专家,但主持人至少要有涉猎广博知识的意识,对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等,力争做到懂得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内涵和外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利用点滴时间不断“充电”,同时还要参与节目的策划,精心整理有关资料,随时储备知识,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节目需求。
提高素质。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即使编导的思路很有深度和创意,可出现在镜头前的毕竟是主持人。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知识素质和人格素质构成的,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无法掩饰的浅薄和庸俗。为适应栏目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栏目主持人培养计划”,以国内各高等传媒学校、各级电视台为依托,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尤其在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应变能力上重点培养和提高。当代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力争做“通才”,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用多种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让孩子们感觉到看节目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目前,由于卫星电视和网络在全球覆盖面的扩大,跨国界、跨地域知识的大融合也要求主持人具备多语主持能力。现在,许多成人类节目已实现了英语直播,少儿观众迫切要求多语主持节目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新生代少儿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成为具有现代感的、开放的、全球视角的、高素质的多面手。
尝试新颖节目定位。传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角色大部分是教师式的,注重的是教导,是居高临下式的传播。而在现代传播理念中,主持人应当是服务型的,要把观众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路径。之所以现在一些中、小学生不喜欢看少儿频道,是因为“快乐无道”(即无好频道)。目前少儿节目大多由成人主持,说教味太浓,所以,有的节目可以让少儿亲自挂帅。现在,有些电视台已经开始尝试让少儿自己担当主持人。尽管小主持人还显得不老练、不灵活,但毕竟是从孩子中间走出来的。那种无修饰的少儿本色的自然流露,最能够引起少儿的收看兴趣。当然,由于少儿本身的各种局限,编导还要多做一些总体策划和具体指导。只要主持人真正成了观众的贴心朋友,观众就会选择他。
(作者单位:九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