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现代农机装备的创新与发展
牟雪雷 于磊 蔡晓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机装备技术与现代需求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新形势下,有效解决农机装备创新发展滞后这一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提高黑龙江省农机装备产业整体水平,既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关键词:农机装备;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3.004
0 引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1 黑龙江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专门从事农机科技创新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要有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农机研究院)、省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十二五”以来,省农机研究院等单位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协同创新,完成了“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大马力拖拉机复式作业装备研究与开发”“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田作业装备研制”等国家级重大课题,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开发了复式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气力式高速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污染防漂移喷药机、水稻浸种催芽成套设备、水稻钵育摆栽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马铃薯施肥播种机、马铃薯分段收获机等新型农业装备近百种,并实现系列化和商品化。通过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末,黑龍江省农机总动力达5813.8万kW,拖拉机保有量达160.5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3.6万台;共完成机械化秋整地13 345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达21 027万亩,高标准农机化作业实现了100%远程自动检测。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继续领跑全国。
2 影响黑龙江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机装备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农机具总量偏少,国产化水平较低,国产品牌农机具可靠性有待提高。
(2)蔬菜、杂粮、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缺乏。我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5%,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但在水稻育秧摆盘、运苗、田间管理等仍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影响种植效益。
(3)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技术装备研究应用滞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有机肥应用等土壤保育措施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还不能大面积推广和有效实施,秸秆焚烧现象依然有禁不止。
(4)可有效提高稻米品质、满足农业生产“三减”要求的新技术、新装备亟待研发与推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致使土壤结构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目前,黑龙江省靠化肥投入量的增加能够引起的产量增长已近极限,由于单纯使用化肥、农药,使许多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生物活性和保肥、保水能力降低,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力耗损,土壤质量下降,由此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下降。同时,目前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广大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等问题。
(5)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深入,各生产环节间的装备发展不均衡。土壤耕作系统不完善,不适应农作物高产绿色栽培需要;栽培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不能满足高效田管、低损收获需要;田间管理粗放,技术装备缺乏,难以满足低消耗高产出的需求;农产品收获与后处理技术滞后,产后损失严重,产出率低。在畜禽水产方面,设施养殖工艺落后,设施结构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关键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亟待提升等。
(6)资源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2,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单位作业能耗高。此外,农产品产后处理技术薄弱,产后加工量占食物消费比重仅为30%,而发达国家达到60%~80%。粮食、马铃薯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7%~11%、15%~20%。
3 开展现代农机装备研究的几点建议
(1)开展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是构建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机化薄弱环节技术创新,填空白补短板。建立“研发-集成-应用-再研发”的循环创新应用机制,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作用,研究完善技术体系。
(2)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技术装备、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装备(如水稻侧深施肥机、水稻覆膜插秧机、水稻摆栽机等)、有机肥高效撒施技术装备等,给予必要的项目和补贴支持。
(3)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传统机型优化升级提效率,研制新产品适合需求推全面。全方面,智能精益高效化,提升水平。加强机电技术与现代液压、仪器与控制、现代微电子和信息等高新技术融合,强化动植物生产性能、疫病形态表征信息的获取和大数据解析、智能决策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具有精细作业能力的农业装备。
(4)研究不同类型种养一体化家庭农场的生态循环模型,不同畜禽类型与种植系统配置参数。优化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指标体系,粪便和污水的收贮运用一体化工艺和高效处理利用技术,提出不同区域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建设模式与标准;开展固肥、液肥便捷施用等技术装备集成研究与示范,制定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养分管理计划。
4 相关政策导向建议
(1)针对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同时,研究建立合理的补贴制度,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2)研究建立有效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强化水稻、玉米、大豆、杂粮、经济作物、农机装备六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衔接和相互融合,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为农业生产服务。
(3)研究建立促进现代农机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佳.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2] 梁宝忠.加快农机科技创新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J]. 现代农业装备,2012(8).
[3] 黄盛杰,季红霞.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机化,2012(4).
[4] 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
[5] 张桃林.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J].求是,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