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十对关系” 优化镇域发展

    袁民耀

    摘要:五通桥区桥沟镇在镇域发展具体实践过程中把准“整体与局部”“发展与环境”“目标与方法”“物质与精神”“速度与质量”“法治与和谐”“服务与治理”“激励与约束”“共建与共享”“当前与长远”十对关系,因地制宜提升镇域发展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镇域发展;基层治理;内在关系;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1-78-04

    随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主体功能分区体系的完善与明晰,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已经从原来的省域、县域精准到镇域。乡镇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构建中级别最低的一级政府,是基础中的基础,支撑中的支撑。换届以来,五通桥区桥沟镇在探索镇域发展过程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精准把握“十对关系”,顺势而为、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发展的道路,为桥沟镇建设成为五通桥区乃至乐山市的经济发展高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聚米为谷,谋定后动

    镇域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整体谋划过程中明确好定位和目标是关键。

    (一)把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有位有为

    镇域的发展是整体发展中的一个点位,而每个点位本身又天然融入于全局的发展中。桥沟镇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找准自己在全区全市中的发展定位,主动借势,主动融入。放眼乐山市建设“一总部三基地”的战略布局和五通桥区“建设两区”(冠英新区和工业新区)的发展主线,位于“一总部三基地”五通桥基地核心区的桥沟镇务必勇挑重担,当好先行军和主力军。同时又要立足全镇23.5平方公里国土中95%已被纳入工业新区规划,务必全面融入园区建设和发展。在镇人代会上,全镇上下再次明确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五通桥区经济发展高地的定位。

    (二)把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做到有尺有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好的发展成果的生存土壤,而好的发展成果为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桥沟镇是工业大镇,企业多、体量大,危化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长存隐患,同时给环保、安全带来的压力如箭上之弦,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展成果将毁于一旦。而镇域及周边范围内的群众对企业安全环保隐患的担忧更是党委政府的心头之石。桥沟镇以中央环保督查、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安全巡查、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乡创建为契机和平台,自我革命、自我加压,换届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环保事件,各领域安全事故发生率全面下降,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三)把准“目标与方法”的关系,做到有纲有目

    目标确定后重在落实,落实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更是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核心是创新。桥沟镇是中国现代化工的发源地之一,侯氏制碱法诞生于此、沿用至今,靠的正是不断创新的推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桥沟镇坚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方式“三大创新”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了摸清底数、做好算数、盯住少数的征地拆迁“三数”工作法,创造了4个月时间交地3000亩、全区投资增长贡献率超500/0的桥沟价值。

    二、顺应规律,勇于破局

    清晰的思路源于全面科学的判断,定位和目标确定之后,对镇域发展的思考是在操作层面中对一些难点、重点的把握,以及对历史和现实、内部与外在的综合考量。

    (一)把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做到有实有虚

    “两个文明”是长期共存,矛盾统一的有机整体。在镇域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往往能起到“核聚变”的惊人效果。但是桥沟镇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沿革和因厂建镇的特殊背景,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尤为突出,“一镇两治”的情况长期存在。一方面东风厂先期转制、改革、分流等遗留问题愈发凸显,厂地多种矛盾交织;另一方面工业新区建设发展,征地拆迁全面开花,企民多重矛盾交错,思想问题成为制约镇域发展的症结。要对症下药,一方面要引导企业用先进文化武装自身,让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两效”同时成为广大企业经营者的共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社会化评价大走访,重建村风民风活动等载体,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在广大群众心中播下友善种子,重拾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二)把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做到有进有退

    企业生产需要效率,镇域发展需要兼顾速度与质量。近年来,桥沟镇投资规模(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和产业发展速度(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持续领跑全区,同时庙子沟煤矿、恒源纸业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先后关停,全镇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从企业利润、税收贡献、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等方面看仍处于较低水平,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实现高质量發展。中共乐山市委、五通桥区委先后做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尤其是乐山市“产业强市”战略和五通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定位的明确为桥沟镇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千亿多晶硅光伏产业的一锤定音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出炉,让桥沟镇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可能。

    (三)把准“法治与和谐”的关系,做到有松有紧

    法治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依法行政提供良性土壤。但一段时期以来形成的群众“信访不信法”、村组干部“讲情不讲法”、政府工作人员“有法不用法”的现象突出,法治更多停留在点位打造、标语横幅、文件会议中,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成为主流。桥沟镇在具体实践中,针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倡导提出了“坚决维护群众合理合法利益、坚决维护法律政策权威”和“有法依法,没有法律规定的依政策,没有政策依据的讲规矩,讲不好规矩的凭良心”的工作原则和处事规则,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40多个,信访总量和新增信访量持续下降,在对桥沟镇社会和谐度民意调查中,连续三年实现上升,从60.1%上升至91.2%。

    (四)把准“服务与治理”的关系,做到有收有放

    政府的行政行为多分为服务和管理两类,有重复和交叉,而两者之间的尺度并不容易把握。桥沟镇的企业有大有小,群众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差异较大,需要政府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实现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一方面,政府堅持“再细的作为都是服务,再小的服务都是支持”的理念,认真做好“围墙外的事”和“地盘内的事”,为企业和群众服务。换届以来,先后协调、对接解决企业反映相关问题70多个,搜集、研判、解决、解释群众反映诉求600余条,同时,开通精准贫困户、规上企业、涉安全环保问题“三条绿色通道”,把握事情解决的轻重缓急,实现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再大也是企业,再小也是政府”“管好就是效益,不管就是失职”的理念,对环保安全、拖资欠薪、施工扰民等8类企业突出行为和非法阻工、漫天要价、违章搭建等8类群众突出行为有的放矢进行治理,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督查制+公开制”的“五制合一”方式,精准管理各类行为,将管理端口前移,让效果提前显现。

    三、持续用力,综合推进

    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人,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人都是关键和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发展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内核所在。

    (一)把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做到有奖有惩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党员干部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事关发展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桥沟镇始终坚持把主动融入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和营造“温暖、温馨、温情”的“三温”工作环境同步作业,用好“松紧”,一方面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提出基层党员“八个带头”公约和机关干部管理“七个好”的要求,另一方面探索实施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平时考核+年底绩效考核”“量化分值管理+急难险重差异化考量”的办法,斗硬奖惩,不定期对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涉及工作不在状态、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佳的行为进行通报,并在当季度和年终考核中予以扣分;同时,对在工作中创先争优、获得奖励的公职人员进行加分奖励,并在年底集中表彰一批先进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全面落实职工和干部关爱制度,工会活动保证月月有、季季新,村社干部500/0以上加入各类协会社团和自发成立的舞蹈队等丰富业余生活。

    (二)把准“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做到有始有终

    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群众的参与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桥沟镇坚持群众工作法,让群众参与镇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支持地方发展,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从工作原则的确定到重大决策的做出、从重点项目的实施到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想贯穿其中,事前听取群众意见、事中接受群众监督、事后邀请群众评价;另一方面努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结合桥沟镇作为工业基地建设主战场的实际,提出“征地拆迁致富一批、企业务工带动一批、依企兴村发展一批、脱贫解困投递一批、扫黑除恶清理一批”的“五个一批”特色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实现了园区规划中有群众的建议,建筑工地上有群众的身影,基础设施改善中有群众的赞叹,银行存款增长中有群众的名字。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首次突破7000美元大关,继续领跑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将再次(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把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镇域发展也不例外,既要立足当前,明确好阶段性目标,解决好当期矛盾问题,又要谋划好长远,不因噎废食、不“杀鸡取卵”,注重发展的健康指数和持续能力。全镇把事务分为四类:一是不该解决不能解决的、二是该解决当期无法解决的、三是该解决必须马上解决的、四是本不该解决但综合考虑“有条件”进行解决的。对第一类问题,比如“不符合低保条件想要享受低保”的,严格落实政策,做好公示公开和宣传解释。对第二类问题,比如群众反映的自来水、天然气等镇上无力自己投入的民生工程建设,制定好解决方案上报,争取项目和资金分片区、分年度实施。对第三类问题,比如安全隐患整治、城乡环境污染等,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并做好宣传解释。对矛盾较为复杂的第四类问题,比如户口不在本地但长期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是否该享受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等,按照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现在起户籍所在地出具未享受过国家安置证明、村组出具长期居住证明、完善安置协议条款等进行“有条件”安置。这样既能保证当期工作有序开展,又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既兼顾当前群众利益,又保证镇域的长远发展。

    工业基地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而镇域发展的道路尚任重道远。对以上三个层面、“十对关系”的分析是桥沟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积累与总结,也是探索镇域发展的经验与思考,还有很多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加以提升和改进,让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端的镇域发展结出丰硕之果。

    责任编辑:康璇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海洋政治视角下的日本印太战略

    廉德瑰<br />
    【摘要】海权视角是分析日本印太战略的重要角度。首先,印太战略是日本为了完善独自的对外战略而提出的。战后日本逐渐由追随

  • 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民商法规制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使着一大批企业逐渐走向国际,不断扩大着自己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格式合同的大量使用。但伴随着格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