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碑临摹

    王焱莹

    摘 要:魏碑体在隶楷之间,既有篆隶古朴厚重的气息,又有楷书的体势和面目,在书体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于学习者在感受篆隶用笔的同时加深对晋唐楷书的理解。魏碑形制多样,风格迥异,变化多端,利于学习者自我发挥,展现个性,打破千篇一律的书风。因此,魏碑的临摹对书法学习意义重大。《张猛龙碑》是魏碑发展成熟的代表作,被誉为“魏碑第一”,康有为称其“正体变态之宗”。此碑棱角分明,斩钉截铁,劲健雄俊,艺术价值极高,故本文以此碑为例,浅谈对魏碑的临摹与学习。

    关键词:魏碑;临摹;张猛龙碑;再现表现

    1 简介

    北魏一统北方后,社会相对安定;碑刻渐多,风格多样,主要有摩崖,造像记,碑碣,墓志等。随着篆、隶(包括新隶体)旧体的消退,字体逐渐采用楷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刻碑日益兴盛,刻工在大量的刊刻中其刀法更加简洁,笔画间的衔接关系更加紧密,铭刻体楷书即魏碑体最终形成。《张猛龙碑》就是碑刻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张猛龙碑》刻立于北魏正光三年,无书写者姓名,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宋代赵明诚藏有《张猛龙碑》的拓本,并将其收录于《金石录》中,这也是历史上对《张猛龙碑》最早的记载。

    2 浅析《张猛龙碑》的笔法

    魏碑文字在隶楷之间,故存篆隶之意。有诗云:“肄书搜尽北朝碑,楷法原从隶法遗。”何绍基倡导将篆隶用笔融入楷书中,下笔前胸中存篆隶之意,腕下有篆隶之势。包世臣云:“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包世臣将北朝碑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笔毫平铺”“用逆用曲”“中实气满”等原则,这些实则都是篆隶用笔,在此基础上加以绞转的笔法使得线条更加老辣,更能展现魏碑苍茫浑融,古拙雄强的气韵。临习《张猛龙碑》时,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可以尝试用行书笔意探索刀刻痕迹背后的用笔轨迹及毛笔在空中运行的笔势。这样临摹魏碑才能气息贯通,不至于生硬刻板。

    《张猛龙碑》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方圆结合,以方为主。如作为主笔的长横,有的方起方收,棱角分明如长枪大戟;有的方起圆收,含蓄内敛。在转折处大多为翻转方折,少部分是提笔圆转。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张猛龙碑》笔法的精妙之处便在于方圆结合自然,我们在临摹此碑时除了要注意碑中外在形态上的方圆变化,也要感受蕴含于笔画中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之间的笔力。

    3 浅析《张猛龙碑》的结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价《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此碑的结构精妙,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沙孟海先生将魏碑的结体分为“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两个类型,《张猛龙碑》则属于后者。中宫收紧,强化一些笔画向四周放射而出,是《张猛龙碑》首要的结构特征。此碑通常将横画和撇捺作为主笔,长横大多左低右高向右上方倾斜,如横梁一般把整个字的气势打开,撇捺舒展而有力度。主笔是一个字的字眼,主笔放得开,使字形潇洒超逸,辅笔收得住且中宫紧凑,使字的重心凝聚,字字精神饱满。

    《张猛龙碑》的第二个结构特点便是结体险绝而又能复归平正。如“朱”字,两横均向右上倾斜造成险势,主笔捺划浑厚沉重,捺脚呈方形最后平出收笔,使整个字重心向右下移动。“朱”字看起来稳中有险,险中求稳。这种结字特点不仅存在于单字中,还体现在字与字之间,如“帝,皇,之”这个字组,“帝”字的横划向右上倾斜且左疏右密;“皇”的竖划偏右并加重“王”三横的起笔,欲填补“帝”字左边的空虚;“之”字的横划相对平稳,捺划用笔厚重向右下舒展,最终将字组的重心稳住。

    4 魏碑临摹的再现与表现

    受帖学观念的影响,人们追求形似成为临摹的基础环节。再现碑刻文字的原貌需要学习者具备深厚的书写功底和观察能力,但书法艺术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再精准的复制品也不是艺术。碑刻文字是由书法家用毛笔自然书写,后经过工匠用刀镌刻而成,细微的笔触和圆润感都被棱角分明的刀刻痕迹取而代之,书写感大大减少。临摹魏碑时一味追求刀削斧凿的方整,是毫无意义的;加之这些碑刻年代久远,由于自然风化出现许多剥蚀,如对其刻意模仿很容易对碑造成误读,故步自封。清代书法家郑簠对形似有极端的追求,其刻意模仿剥蚀的笔触而形成独特的笔法——颤笔,遭到许多正统书法家的质疑。这种模仿看似是复古,实则离古法愈远。

    后世许多书法家也对《张猛龙碑》学习临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张猛龙碑》的不同演绎,深入认识临摹魏碑时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赵之谦在临习《张猛龙碑》时弱化原碑的斜势,加入隶书的平势和扁势,起收笔处夸张化,加大撇捺的弧度,极具个人风格。但原碑中的阴阳观以及计白当黑的意识在他的临摹中都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弘一法师对《张猛龙碑》做了很好的诠释,点画圆融凝练,一丝不苟,大小错落有致,风格和谐统一。他在忠实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对碑刻文字内涵的思考,而不是对外在“形”的照猫画虎,他临摹的《张猛龙碑》既有原碑雄强劲健的恢弘之势,又有自己温和典雅、不羁不利的气质。

    再现在于还原,表现在于发挥。如何处理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是临碑的一大难点,其实质还是要对碑有正确的认识,理清碑中所包含的关系和道理,抓住核心学习,而不是舍本逐末,停留于表面的描摹。在此前提下加入书法家个性化的表达,这样才能达到临习魏碑的目的,不会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电影媒介对门罗原著的诠释艺术

    王琴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艺术家,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对加拿大的文学影响较大,《熊从山那边来》更是其晚年名作。《熊从山那边来》

  • 从认知角度看语内语用失误

    【摘 要】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认知世界理论和突显理论对两种语内语用失误,即语用

  • 张是泽、刘大琳作品

    作者简介:张是泽,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艺術研究。刘大琳,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