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思考

    汤丽+彭程宇

    [提 要]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力量,大学生群体具有指向未来的特殊性。这一群体党性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党的发展。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刻不容缓。苏区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以此为视角思考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苏区精神;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作者简介]汤 丽(1993—),女,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彭程宇(1993—),男,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江西赣州 34100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的指向未来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未来,他们党性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成效成为关乎党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关乎中国梦的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可以加以利用的重要资源。研究如何利用苏区精神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成效,构建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高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现实内容。

    一、苏区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作为中国优秀革命精神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精髓。苏区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党的优良作风在优秀党员上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不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而且历久弥新,它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却以跨越时空的优良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是每个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优秀党员都应该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

    习近平在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精辟的将苏区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1]。这是目前对于苏区精神的内涵,学术界比较认可,且运用广泛的内涵概述。简单的28个字,却是一个具有鲜明层次性和立体感的思想体系,涵盖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人所应该具备的信念品质,艰苦奋斗的品质、科学的理论和应秉持的价值取向等。其中,坚定信念是精髓,求真务实是处世之道,一心为民是价值旨归,清正廉洁是底线原则,艰苦奋斗是优良作风,争创一流是鲜明特色,无私奉献是崇高道德品质。党性修养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且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内在特性,主要包含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优良传统等内容。党性修养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终身必修的过程,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组织教育和个体实践中产生的,其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大学生个体“三观”,其中就包括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学生党员所应具备的党性修养与苏区精神的内核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苏区精神融入当前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既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中国革命文化自信,弘扬优秀革命精神的客观要求。

    二、苏区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过程是长期的,但是方法和途径却是多样的。苏区精神作为优秀革命传统精神资源的代表,它的开发和运用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一)苏区精神能保证大学生党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先进性的代表,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是作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所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弘揚苏区精神首先就是强调要坚定信念,苏区精神铸就的背后铭刻着一段段革命先烈依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牺牲的感人历史。这些历史,以及在历史中铸就的苏区精神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事迹。在当今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下,利用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可以引导他们与历史对话,进行历史前后条件的对比。让他们明白在当前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应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守护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以不怕牺牲的精神创造的美好生活。

    (二)苏区精神能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党校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是明确的,党章里也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党的历史、性质和宗旨上的党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党员的相关知识教育。但是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内容基本都是按照党章的规定设置,党课内容也仅是展现一些规定化的内容,即“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些内容比较的机械死板,缺乏灵活性和吸引力。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优秀革命精神,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的价值,符合党章规定的教育内容,是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天然又生动的教材,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如在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在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史、英雄事迹、革命歌谣、革命标语口号等容易与当前大学生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的题材丰富和活化教育内容,提高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上要努力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当中去,充分挖掘与开发苏区精神的内在价值,紧跟时代步伐,激活红色基因,帮助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省情,让他们在深刻体会苏区精神内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党性修养。

    (三)苏区精神能拓宽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不断丰富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还要积极拓宽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普遍存在过分依赖传统说教导致实效性差的现象。以至于出现目前在教育界盛传的“5+2=0”的教育怪像,即学生的品德培养经过五天的学校的尽心培养,然后在经过两天周末的社会复杂环境的浸染影响,最后学生的品德提升为零[2]。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必然无法避免出现这种教育怪像,尤其当前普遍的党性教育的形式并非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出现“5+2=0”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苏区精神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各种承载和体现苏区精神的图片、英雄故事、红色旅游基地等红色资源,具有生动直观,贴近学生思想状况的优势,这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体验的基地和天然生动的教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弘扬苏区精神为依托,设置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例如通过走读苏区的形式,即组织学生党员队伍,对苏区时期的革命遗址、旧址进行调研,走进历史真实,尤其对这些地方的新旧变化,进行对比调研,深入领会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三、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苏区精神作为优秀的红色资源之一,大学生党员责无旁贷,理应成为苏区精神的传承者。在党性教育中,苏区精神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不会自发地产生育人功能,而是要不断推动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不断推动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中,实现学生党员教育与苏区精神的全方位对接。

    (一)积极推进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党员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意义重大。构建具有独特魅力的的党性教育体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容,积极推进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快苏区精神的“三进”工作,是更好地推进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一是进教材,目前关于苏区精神的相关专著出版有《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红色记忆》等。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将其纳入到党课教材中,增加苏区精神教育专题,丰富党课教材内容体系。二是进课堂,即把苏区精神教育列入到党课教学计划中,实现苏区精神教育的课程化,在党课教学中渗透苏区精神的有关内容,尤其是充分发挥苏区时期的红色案例在党课教学中的应用,丰富党课教育的内容,为严肃的党课教学增添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进头脑,进教材和进课堂是党性教育的手段,进头脑是党性教育的目的。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大学生党员理解并接受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才有可能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所以推进苏区精神进头脑,除了要推进苏区精神进教材和课堂之外,同时在党课教育中,要注重利用苏区精神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将苏区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二)努力構建苏区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校园文化体系

    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主体角色是学生,所以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也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各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认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校园文化对其主要构成主体大学生的教育成效有直接影响。在努力构建苏区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校园文化体系,最重要是要坚持弘扬苏区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苏区精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例如举办“大学生红色故事会”、“大学生红歌会”“大学生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意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入党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时,可以尝试实施分层次的主体活动,针对低年级的入党对象,我们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认知苏区精神,对于高年级的入党对象,重点是要加强学生与苏区精神相关的实践体验。

    (三)大力建设苏区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队伍体系

    党性修养以认知党的相关理论为前提,获得党的相关理论必须借助教育,而教育的主体是人。所以利用苏区精神提升党性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建设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队伍体系。其中包括三支队伍,第一支是校外队伍,即通过邀请苏区老红军、苏区烈士家属、校外党史研究专家等给大学生党员上党课的方式,宣讲苏区精神,来增强高校党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第二支是党校教师队伍,教师队伍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课教学内容。树立用苏区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党性修养。第三支是同辈学生队伍,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与感召力。选拔党员中的优秀代表,成立“红色精神宣讲团”,重点就是宣讲以苏区精神为主题的内容。一方面,在宣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能不断深化对苏区精神的理解,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更多的普通大学生认同苏区精神,并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不断努力。

    (四)着力构筑苏区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立体化平台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需要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主要包含三个:一是课堂教学平台。要努力打造与苏区精神相关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式的课堂教学和情境式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吸引力。二是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毋庸置疑地要与时俱进。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苏区精神融入党课教学的时空,把苏区时期内重要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的理论观点、重要的著作以及历史图片、历史纪录片等素材介绍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以及云教学等平台介绍给党课学生,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与苏区精神相关的内容。三是实践教学平台。党性修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实践中产生并最终要回归实践的。积极构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平台,例如要积极在学生党员中实施“走读式”的实践锻炼模式,即组织学生党员队伍,走读苏区,对苏区时期的革命遗址、旧址进行调研,走进历史真实,尤其对这些地方的新旧变化,进行对比调研,深入领会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

    [2]江涛,姚姿如.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缺失与重塑[J].教育评论,2014,(2).

    [3]曹智,李大伟.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EB/OL].http://www.ddcpc.cn/2014/tt_1216/49257.html,(2014-12-16).

    [4]郭代习.红色旅游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J].党史文苑,2009,(2).

    [5]王强.精神哲学视野下的党性修养[J].科学社会主义,2011,(1).

    [6]党浩.浙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社科纵横,2011,(3).

    [7]蔡雄.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吃茶去

    徐敏少不入川的慢节奏,让成都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座休闲城市;以茶会友童叟无欺,成都的茶馆不啻为一方重要的社交场所。记得多年前去成都拜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