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

程能斌
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向: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识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式教学。这些都给我们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互动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三大转向,冲击传统教学的最好方式。如何将“互动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服务于学生
在开展互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了新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重大的变革。
首先,教师必须重新定位。从传统的教学观念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和被指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在互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已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平等沟通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因此,教师如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无法提高课堂效果的。
实验教科书选文数量少,精读、略读的科目全部由教师灵活安排,不设单元目标和学习重点,意在让教师因人、因文、因时、因地根据课程标准自己确定。课文无预习提示,而且练习中设置了大量开放题,这就意味着教师给学生的东西少了,学生自学的东西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了。上述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还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实施教学。使“教”有效地服务于学生。比如在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学思路时,教师不妨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与学生共同交流对文学的认识和体会,以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习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过去,学生学习偏重于机械性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互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应用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在探究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找出根源所在,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全体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放飞,让每一位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
互动探究式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实施互动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和发言权。过去,教师们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这就使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事实证明,由于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少,讨论发言的机会少,尽管老师费尽心机,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读书,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教师只需点拨指导。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这种学习的权力还包括想象权。可多年的教学陋习,积重难返,学生一有越雷池半步的思想,就会被教师无情的扼杀。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想象力,语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实际上,古人“嫦娥奔月”的幻想,如今不是实现了吗?学习贵在创新,创新就要大胆想象,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探索新的领域。学生还应该有选择作业的权力。作业本是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课内知识的一种手段,千篇一律的作业模式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为何不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呢?这样必能使“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也使学生在互动探究式学习中更加喜爱我们的语文课。
实际上,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练习、口语交际等设计,就已经要求我们还权给学生,就已经为学生互动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思考,探讨研究,许多答案本身就是多重的对于教科书中的这些设计,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应为学生自主完成创造条件。例如,学习《端午日》一课,教师可根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可把自己想象成龙船上的一员,设计场景进行表演;再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老师可根据课后练习把文章改成课本剧,并让学生表演出来。教课书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设计,也应以学生口语实践为重点,教师只可点化一些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外练习
实验教科书中的单元整合式特点,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也为实施互动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方便。首先,全册教材分为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自然、社会,也关注了人生和科学。选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与其他学科相沟通,每一主题既是课堂学习的内容,又可以延伸到课堂学习之外。这些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内课外结合提供了思路。例如,我们在学习“民族风情”这一单元后,就会对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该主题生发开来,我们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民俗,他们会惊诧地发现,在自己的身边竟然有那么多的学习资源。家乡的神奇传说,风俗习惯,俚语人情,都闪耀着熠熠之光。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既向学生传播了物理知识,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事物,学习这一课时,我们可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
其次,教科书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安排,也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得更加轻松、愉快。例如第一册教科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我们可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名家名剧,学会摘要,做读书卡片”。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图书的分类、检索、摘记的知识,增加了对图书的了解,还增强了对图书的亲近、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

    刘天豹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简要分析高中体

  •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徐晔如今学前教育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越来越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在孩子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不仅能够单方面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