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创新与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的农村教育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育人职责,而音乐社团是其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起步晚造成的观念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等原因,农村中学的音乐社团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旨在结合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现实情况,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尝试探讨发展农村中学音乐社团可能的创新因素,以期为农村中学音乐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音乐;音乐社团;教育创新

    农村中学音乐社团是农村音乐教育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指在农村中学里,老师根据国家课程教学标准教学目标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情况,通过多种音乐教育形式,对学生的音乐才能进行培养的所有教育活动。发展好农村中学音乐社团,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如何发展好农村中学音乐社团,这要求老师和学校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思考社团的发展前景,学生一起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实现音乐教育的进步。

    一、当前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发展现状

    1.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发展意义及现状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形成三观、健全心理的重要时期。但往往因为这一阶段应试压力的增加,学校和家长都容易忽视这一方面的正确引导。实践证明,中学音乐社团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的有效渠道。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学生既能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专业技能,也能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锻炼组织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全良好的思想人格。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这也是寓教于乐这一教育主旨的最好体现。

    中学音乐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放飞青春的大舞台,为校园生活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因此,社团活动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师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但因为发展起步晚,客观上配套的设施资源较为匮乏以及与应试压力的冲突,组织者也常常有心无力,难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社团环境,这也造成许多农村中学音乐社团有名无实、发展受阻的现状。

    2.农村中学音乐社团呈现的特征

    农村中学音乐社团常常呈现出两个特点:参与热情高、活动形式单调。作为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往往很高。因此,努力发展音乐社团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但局限于有限的教学条件和音乐设施,农村中学音乐社团能组织的活动也比较单一。日常活动多像平常的音乐课一样,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稍大型的活动则以社团内的歌舞比赛为主。单调的活动形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不利于社团的持续发展。

    二、制约农村中学音乐社团发展的瓶颈

    1.落后的教育观念

    在目前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家庭仍普遍因为对应试教育的认同而忽略学生德育的发展,甚至以妨碍文化课学习为由,阻止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这种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即便对音乐和音乐活动抱有兴趣,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音乐社团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许多音乐社团彻底沦为修学分或某些考核的不得已选择。

    在缺乏良好音乐氛围的大环境下,学生本人也常常不重视音乐课程以及音乐社团。一方面,他们仅仅把参与社团当做一种任务,或者休息娱乐的机会,并不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另一方面,面对较为复杂的音乐技巧,他们可能会“知难而退”,彻底丧失对音乐社团的兴趣。这种落后的错误观念虽然不会对升学考试不利,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违背了社团活动的初衷。

    2.不完善的管理机制

    中学音乐社团对农村教育而言,还属于新事物,校方相关的社团管理机制难免欠缺,对社团发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甚至简单地认为成立社团便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大跨越。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容易导致社团组织散乱,另一方面也难以对音乐社团的持续发展做好物质保障。显然,成熟的音乐社团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经费有限的农村中学而言,相关的音乐设施也很难一步到位。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而是需要健全的社团管理机制做好长远的计划,逐步完善学校社团的建设。

    3.薄弱的师资力量

    农村中学音乐老师是支持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及音乐社团的发展。但相较于城市中学音乐老师,目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不足、课堂教学创新少,以及音乐老师短缺,导致缺乏新生力量,教学思想落后。

    受限于当前农村教育较城市教育落后的大环境,农村中学对音乐老师的吸引力较弱,引进优秀的音乐老师更加不易。缺少优秀的音乐老师,音乐教育的质量就很难提升,音乐社团的发展也很难取得创造性的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发展更依赖于学校的帮助。如果学校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有足够的实力培养好老师,优秀的乡村教师并不少见。

    4.匮乏的物质基础

    不同于其他社团,音乐社团往往需要“价格不菲”的乐器,比如一台钢琴的价格就抵得上100颗篮球的钱,另外,一些多媒体设备也是音乐社团所需的,较高的成本也是制约音樂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配套设施常常捉襟见肘。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考量,这些器材的使用时间往往更久,与其他社团的消耗品相比,花去的费用可能相去无几,甚至音乐社团所需设施的资金更少。同样以一台钢琴为例,一架钢琴能用足十年,但十年很大可能不止用100颗篮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社团设施匮乏的问题不会也不应该再是经济上的问题,这些设施的完善更多应靠管理者的长远规划,逐步完善。

    三、音乐社团发展因地制宜的创新要素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兴趣

    音乐社团是教育的延伸,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在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应该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老师应当同学生一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社团氛围,即便在社团中以授课的形式活动,也应该摆脱传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着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音乐教育的目标,做好对学生的合理引导。

    音乐社团引导学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众所周知,音乐能缓解人们的压力,帮助人们释放消极情绪。最早的歌曲就来自于劳动号子,人们为了缓解劳动的辛苦,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唱出了第一首歌。学生同样可以借助歌曲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音乐的习惯。优秀的人往往也对音乐有一定的品位,比如爱因斯坦在小提琴上的造诣便不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音乐社团引导学生的主要目标及形式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技巧,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足的了解,在培养兴趣的大条件下,适当地为学生制定相應的目标,同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悟性高的学生适当提点,加以拓展;对悟性不高的学生则耐心指导,夯实基础。

    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学生最好的榜样还是老师,只有老师的水平足够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2.因地制宜,创造良好氛围

    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音乐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程度也就有所不同。这要求社团能够因地制宜,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化地做好自己。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寻求创新。

    形式上的创新依赖于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同样要求老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在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给学生心理上提供支持。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老师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启示:音乐教学、活动的场地可以在草坪上,可以在湖泊中,也可以在高山里;活动的形式同样不只是较为死板的传统教学,把握好核心的教育目的,活动的形式是可以多元化的。

    农村音乐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点,让学生接触学习身边的音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了解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同样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有些地区的本土音乐甚至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通过音乐社团的方式让它们传承下去,甚至发扬光大,可谓一举两得。

    在这个过程中,社团也应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通过对当前资源的有效整合,扬长避短优化配置,打造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社团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努力把社团建设成为学校的一项教育特色,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助于得到良好的正反馈,使社团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3.变废为宝,用好现有资源

    音乐社团常常面临器材匮乏的情况。专业的器材在音质等方面的确有着难以复制的优点,但考虑到音乐社团的实际情况,在条件真正困难的情况下,需求替代品甚至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乐器未尝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

    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文化课的学生,社团活动并不是他们走上音乐道路的出路,所以使用简易的音乐器材,一方面能够普及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向学生传递节能、创新的理念。老师好的引导有助于启迪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这种不得已的“第二选择”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效果不错的“第一选择”。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仍是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三观”与良好的人格,器材的相对匮乏并不影响老师完成这一教育目标。相反,如何利用好已有的资源,最大化完成育人目标,正是对老师的真正考验与努力方向。

    四、结束语

    音乐社团作为农村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的发展难免会遇到坎坷。但是只有化阻力为动力,通过思考与创新,才能使其真正在广大农村中学里扎根生长,陪伴孩子的学习生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的农村中学音乐社团将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为孩子留下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青春回忆。

    参考文献:

    [1]胡禹.城镇化建设对桂南沿海农村音乐教育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7(11).

    [2]于建军,林东.浅谈当前农村中学音乐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艺教论坛,2016(3).

    [3]杜婷婷.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素质教育,2014(12).

    作者简介:王宏(1974.02—),男,汉族,甘肃渭源人,本科学历,西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方法

    李文【摘 ?要】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进行个性发展。教

  • 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方芳摘要:这篇文章在分析中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以及现代中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的基础上,论述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