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研究

摘要: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抓手,对于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服务高校教师资源,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助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识别和解释高校教师管理要素问题,有效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成为关键。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全面优化的管理新思路,是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基于此,建构高校教师管理的目标与价值、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管理分系统和技术要素体系,并为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的优化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管理要素;系统管理理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力争以实现世界一流为战略目标的高校来说,需要加强教学、科研及其学术交流活动创新,持续提升高校竞争力。这一切,终究到底都离不开高素养以及高成效的教师资源,而能不能创建一支有效、规范的教师团队,直接会对高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如何,取决于高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管理服务是一个整体、全面的过程,涵盖高校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运作。新时代伴随高校教师管理内容、方式等产生明显变化,传统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使得教师稳定性和归属感下降,目前仍没有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导致高校教师管理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障碍和壁垒。这就亟需应该增强有关高校教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探寻突破口。
  那么,什么样的管理和服务方法与手段是符合高校教师管理工作切实需要的,仅仅从理念转变,难以得到有效的答案,这需要识别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成效的要素包含什么?这些管理要素的现有状况,及高校管理者应该从哪些层面入手来完善这些要素。以这样的研究问题为基础,识别高校教师管理要素,探究其现状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优化配置高校教师人力资源,促进高校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实现大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影响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的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深入探究。刘献君(2003)和李志峰(2017)提出由于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研究工作的学术性与其他职业具有差异性,为此要健全聘任制,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识,避免教师无序流动。学者谢安邦等(2007)、沈国琴(2016)从高校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培训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应通过政策引导,实施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培训运行保障机制,不断满足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还有学者李虹(2005)、秦琴(2014)基于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出发对教师的教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负荷、职称评审、待遇和工作条件、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揭示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特征,但仍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和局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解释高校教师管理要素问题,有效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二、 系统管理理论概述及其借鉴意义
  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式,构建通用的模式,探究组织架构与管理职能,以深入处理管理困境的理论体系。系统管理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入的历史背景,不是理论家自主构想出来的,是以一般系统论为基础,重视整体优化,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与手段,进而促进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
  1. 系统管理理论概述。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为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及约翰逊等,他们于1963年共同著作《系统理论与管理》。系统管理理论基于管理要素的整合形式,分析管理的一般连续性,并以总体与管理要素、管理要素之间的作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管理联系之间的多元性。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将组织的要素分为目标与价值、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管理分系統、管理技术与外界要素等,它们各自之间不仅互相独立,同时又互相依赖,继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构建系统分析的模型,并在组织管理的研究当中起到范式影响。综合学者们对系统管理理论概念和性质的解释,本文将系统管理理论阐释为系统理论与管理学的深入结合,强调相互联系的各种要素共同构成组织,管理的目的是调动组织各部分系统之间的活动,从而保证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均可以互相协作,摆脱管理中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不足,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
  2. 系统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借鉴意义。将系统管理理论引进高校教师管理要素中,正是因为高校历经从闭塞逐步迈向开放性进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构成高校管理体系一部分的教师管理不断增强适应性。系统管理理论将高校教师管理放置于相对复杂的系统中,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管理者应该维持要素之间的动态均衡以及稳定,旨在符合情况的变化。基于系统管理理论,将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理解为构成教师管理系统最为本质的部分,涵盖高校教师管理的目标与价值、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管理的分系统和管理技术等要素。要素之间常常相互依赖,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高校教师管理要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在突出重点与推进整体中起到以点带面的成效。深入思考高校教师管理,促进高校管理人员掌握核心环节,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师管理要素分析
  高校教师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过程构成的复杂系统,深入剖析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成效的要素体系尤为重要。
  1. 目标与价值要素。高校教师管理目标是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主动性,激发这些教师的创造精神,为塑造创新创业型人才贡献力量。高校教师管理目标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管理的整体目标、职能部门的目标,以及高校教师个体的目标。高校教师管理目标和价值既决定着教师管理的根本属性,又影响着教师管理过程中的专业分工、交流联系等其他要素,具有引导性和方向性。在制定高校教师管理目标过程中,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有效地将教师自身的目标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形成目标链。2. 社会心理要素。人的心理是一切管理行为最真实的呈现,重视心理的效用就变得十分必要。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教师管理的成效,良好的社会心理能够形成和谐的氛围,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为此,高校需要构建与教师多元化的沟通途经,增强与教师的沟通与联系,让教师有一种归属感。高校教师管理者需要重视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心理特性与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减少或去除消极影响。只有高校教师管理者密切关注教师心理的调适,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调动心理要素的积极作用,才可以使高校的凝聚力不断提升,增强高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沟通与协作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
  3. 组织结构要素。高校教师管理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管理者为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在管理或服务教师过程中通过协作分工,在职责范畴等方面形成的体制,也就是探究高校教师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管理机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尽管在高校中服务教师的各职能部门是相互联系的,但各部门依然保持独立性,造成管理教师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忽视了教师有效诉求,缺乏合理表达的途径。高校需要对教师参与管理持鼓励态度,促进形成民主化和高效化的管理结构。
  4. 管理分系统要素。高校通过聘任、使用、培育等一系列过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管理分系统是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起到调控和制约管理工作整体运行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师管理还存在招聘渠道单一,培训管理不到位,督导管理缺乏,考评体系不合理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现状。因此,学校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在对教师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多方职能主体联动机制,进而对教师工作全流程进行管理,同时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
  5. 管理技术要素。英国知名学者特里斯特指出,组织不只是人的结合,更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人、物以及技术的有效结合。系统管理理论不仅包括上述的四方面要素,还涵盖管理技术要素,强调比如设备和机器等物质方面以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高校管理技术要素难以符合教师管理工作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的发展。为此,高校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
  四、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师管理要素创新路径
  教师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何有效合理地服务与管理教师,使其为推进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科学构建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的创新路径。
  1. 高校教师管理目标的科学设计与时代价值彰显。高校教师管理除了包括管理活动方面的要素之外,还涵盖价值活动方面的要素。具有可实践性的高校教师管理目标与体现时代精神的管理价值对教师管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管理工作质量。首先,设计体现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高校教师管理目标,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管理目标,实现教师管理的实效性。其次,形成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的高校教师管理价值标准,从思想观念的改变入手,潜移默化的改变其管理行为方式。塑造符合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的使命与责任,在管理行为中要体现人性化,淡化权力与支配意识,形成符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在要求的管理风格。
  2. 高校教师社会心理调适的常态化与多元化。调适高校教师社会心理是提高高校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保证高校教师社会心理沟通的常态化。这是高校与教师准确地了解对方期望与义务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仅仅凭借合同契约与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再适用于追求工作本身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的教师,高校需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情感联络,实现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正确引导教师社会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在保证沟通常态化的前提下,也应保证高校教师社会心理调适的多元化,多渠道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渗透在高校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要加强高校教师社会心理调适的常态化和多元化,让教师产生满足感与归屬感,这是提高高校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3. 高校教师管理的组织结构优化。高校要减少管理层级,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创建扁平式的高校教师管理的组织结构,提供有利于消除行政壁垒的跨学科知识创新。其次,要转变单一决策主体方式,整合教师资源,形成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再次,为维持高校系统有序运转,要加强各部门协调与联系,促进高校内部各部门共同管理。同时,在系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协同创新管理方式,形成高校内外行政有效管理的组织结构,加强彼此之间的配合,实现资源共享。
  4. 高校教师管理分系统的机制创新与协同运行。首先,制定详细的高校教师聘用计划,切实做好岗位分析,严格规范聘请程序以及积极拓宽聘请渠道,从而确保高校能够聘请到岗位所需的教师。其次,保证入职的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称为教师生涯的“生命线”,学校要提供一个“外推力”,即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促进教师在职业上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再次,构建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督导组织,形成科学的督导操作规范,促进督导工作有章可循,也要建立多层次的高校教师督导反馈渠道。同时,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应设计公平的绩效考评机制。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师在其岗位上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有机结合,准确引导教师的工作行为。最后,尊重与认可教师的价值与能力,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重视物质激励的作用,更要体现人文关怀。
  5. 高校教师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伴随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以现代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为主的管理技术对高校教师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信息化与现代化相统一的技术建设,是实现教师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首先,在保证教师信息数据安全性与隐私性的前提下,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用,不仅提升教师管理效益,而且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便利的条件。其次,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让教师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动态,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有助于高校招聘到所需的一流教师。最后,重视开发与应用现代化管理软件,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服务水平。尤其在高校教师的聘任、培训、考评等方面开发相应的软件,拓展线上服务,增强服务功能。五、 結论
  综上所述,目标与价值、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管理分系统以及管理技术要素共同构成高校教师管理的要素体系,其中管理目标与价值在管理要素中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心理是灵魂,通过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氛围,为高校教师的管理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优化组织结构,协调各部门关系,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为完善管理要素提供保障;规范的管理分系统是高校教师管理产生效益的关键;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通过提供现代化在线平台,使教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管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与制约的关系,缺一不可。为此,需要关注高校教师管理要素彼此之间的动态关系,吸引、留住和使用好教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学、科研学术作用,进而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在中国的体制背景下,外部的经济、政治环境如何影响高校教师管理系统,是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拓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赵映川.20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2008,(9):80-86.
  [2] 刘献君.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特点及实施策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3,(5):40-43.
  [3] 李志峰,江俐.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权利博弈与制度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2017,(2):25-31.
  [4] 谢安邦,周巧玲.提升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07,(5):72-73.
  [5] 沈国琴.德国柏林高校的教师教学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7):85-90.
  [6] 李虹.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类型和压力强度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97-102.
  [7] 秦琴.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J].高等教育研究,2014,(4):35-42.
  [8] 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傅严,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
  [9] 全怀周.企业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理论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03:30-31.
  [10] 陈佳贵.企业管理的系统性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管理,2011,(3):47-50.
  [11] 靳娟,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5):39-43.
  [12] 胡昌平.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
  [13] 郭书法,夏娟,张海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专业学习共同体[J].宁夏社会科学,2014,(1):157-160.
  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管理与创新;李广海(1974-),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王万智(1962-),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人,宁夏理工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8-08-12。
相关文章!
  • 把握国企党建关键 提升国企党

    贺可玲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31-02摘 要 新時代国有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强化党

  • 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研究

    蔡美波+闫冬+何芮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方式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提出主

  • 农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温世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