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几:自然设计,有机形态
林楠
高古奇,一个怀有理想的本土设计师,他在七年前创立了家具品牌“梵几”。高古奇形容自己是“生野安室”。同样他的设计也是源子自然。最终走入平凡百姓家。承载一个家庭的记忆。
“生于野,安于室”是“梵几”的品牌定位,是高古奇提出来的,“这是说我的,也是说我的家具。”高古奇在一个小城市出生,在一个小镇长大,虽然不是农村,但也经常接触大自然,在河里玩,在草里捉蚂蚱,心里是比较野的,向往自由。“我喜欢家居生活,喜欢安安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木头是自然生长的材质,设计出来后赋予了一个形态,给它第二次生命,让人们使用,是同样的道理。”
2014年底,在京味儿十足的国子监,高古奇亲自设计了自己最喜爱的店铺。传统的四合院里陈列着多年的设计成果。家具、杂货、绿植相映成趣,两进的院子里弥漫着咖啡浓郁的气息,一派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呈现在眼前。2016年底,在潮人涌动的三里屯,梵几又开了一间家具空间和买手店,调性完全不同于国子监。这是古奇的风格,他不安分,喜欢挑战,创新对于他是永恒的主题。
高古奇七年前创立“梵几”品牌的时候,国内设计师品牌不是很多,定位在这个层级的产品还是空白,“半木”和“多少”等品牌的审美和价位较高,属高档精英产品,“梵几”则属于第一批致力于走入大众家庭的设计师家具品牌。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与其定位类似的品牌多起来,更有价格上低很多的,“梵几”则处于中间价位,品牌的个人风格和体验比较独特。高古奇本人的设计风格收北欧和日本风影响较大,尤其刚开始做的时候,受北欧、无印良品影响比较多,如汉斯.瓦格纳、尼尔斯.穆勒,以及日本的深泽直人等。后逐渐也吸纳了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地的设计风格。他特别提到了意大利一个叫ceccotti的品牌。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梵几”会尝试更多的材质,设计上则会有更多的沉淀。现在的产品为本线,全实木为主,有一些软包。不久还会和青年设计师周宸宸合作,做一条更加年轻化的产品线,视觉上没有多余的东西,不需要看更多的细节,简洁明快,有特殊的语言,适合未来的年轻人。其中蕴含着中国的味道,并不完全西化。
中国的原创设计刚刚开始,就像古奇说的那样,七年他们才入门。“梵几”一直思考传承的多元可能,感知当下生活变迁,关注未来中国的家具设计。我们生活在一个讯息资源都快速流动的好时代,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也悄然而至。鲁迅先生曾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设计师的模仿阶段即将过去,他们的使命是创造属于中国的设计。丹麦著名设计师汉斯.瓦格纳也是依据中国的圈椅开始做家具设计,我们作为民族的后代,更能体会老祖宗的深刻。
《设计》&高古奇
《设计》:梵几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高古奇:早期看过北欧、日本的东西,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实木简约的形态,在中国这类家具是空白的。汉斯·瓦格纳打了一些雏形出来,比如说圈椅,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真正的中国简约家具这个命题可以做的更深更大,这种简单的东西里也能看到中国的符号,希望融合的不那么突兀,而是微妙的。现在已经做到第七年,更多的设计发展是往有机的方向走,观察大自然,提炼细节,融合到家具中,这种风格可以说是品牌风格或者个人风格。
《设计》:设计的第一个产品是什么?
高古奇:第一次设计的是竹椅,Logo上的那把椅子。小的时候在我外婆家有一把竹椅,传统意义上用竹子做的椅子,很多南方家庭都会有。我对家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椅子,伴随我儿时的记忆。用我的设计语言做出来,就会有我个人的印记。
《设计》:设计周期和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高古奇:现在形成规律后,一年1-2次新品发布,春季—次,秋季—次。从春季发布完开始,团队进入一个创作期,各自创作。上个月我一直在日本,找一个安静的山里集中创作一些东西。之后会各自深化,打样,部门的团队协作阶段,供应商询价,结构工程师优化结构,打样出来经过一定的测试就到了推广阶段,然后拍照,上线,基本是这样的流程。主要的核心设计是我,10来人的团队,各有分工,有的做空间,有的做家具,有的做家居产品。
《設计》:家具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古奇: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细节的创新。结构也在做,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并不简单。让一个会缩涨的东西变的稳定,是长时间困扰我们的课题,这个问题就相当于用丝绸做家具,沾点水就抽了,刮—下就拔丝了,不是一个工业化的东西,不是塑料,对于我们来讲挑战很大,如何让它保持简约,内容丰富,结构应变,是很大的挑战。其次,是对细节的处理,比如新款螳螂椅,扶手的粗细变化,曲线的走向,都是经过大量尝试,打了7、8个板,不停地调扶手,最后调到一个我相对满意的状态。另一个是对新材料应用。当我们习惯用实木后,就不爱用别的东西,这样不行,大家审美都在变,可能需要一定的新鲜感,不一定非要都是实木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都希望去尝试。我自己就是个例子,以前我也都用实木的东西,后来也喜欢用大理石、金属的东西,我自己都能接受,我也可以做这些。
《设计》:最开始选择的有哪些木材?
高古奇:最早用过核桃木、黑胡桃木、白蜡木、中国的水曲柳,但是最后还是选择美国的木材。美国在处理木材的稳定性和持续供应上比较好。我们每个月要用掉的量是非常大的,国内的木头供应没那么稳定,前面卖后面断货是不允许的。另外在木材的变形和稳定度上美国人的流程化管理是不错的。烘干蒸汽之类的流程走下来,美国能保证三个月以上。
《设计》:请介绍下“一枚版”系列?
高古奇:这是我们去年上线的产品,一棵树抛开整体的一张板。年龄都非常久,树龄100年左右,有的能到700年。可以数年轮,一根线就是一年。我们能进来的最长5、6米,短的1、2米。
《设计》: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有何区别?
高古奇: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空间设计是用材质去做,有空间的划分,很多是大块面的东西。家具是拿捏细节,一个曲线的走向,粗细变化,韵律,这是更细的一件事。温榆河这个空间是2012年做的,这里最初是梵几客厅,现在变成办公室。国子监是我设计的,三里屯店是我徒弟设计的。之前大多是我做设计,现在有专职的人去做室内设计,我更多精力花在家具上。
《设计》:是如何与工厂合作的?
高古奇:开始尝试与很多工厂合作,最后选择一个从人品上比较认可的人,另外从手艺上,对接没有问题。现在有很多合作伙伴。有一部分是流水线加工,大多数是一个工人从头做到尾,平均下来两三天一把椅子。我们是偏手工,机械辅助。我们的木工非常好,生产效率有些低,但是大家喜欢,因为有特色。快慢没有关系,最后是对产品的要求。还有一种是纯机器加工,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他们的木工不会那么多手艺。流水线的做法是一个人做100个前腿,一个人做100个后腿,再做100个椅面,最后一个人组装。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量,我们还是一个中小型的家具品牌。
《设计》:评价下目前国内家具行业的现状?
高古奇:家具行业都在转型。早些年那些家具城里只有爸妈才会买的家具都逐步在往简约化转变。现在新、老品牌都在做相似的东西,再往下会做些未来的东西,形态会发生变化。这一代设计师都在尝试,当我们的设计落地生根之后,新的设计是什么样的。附近邻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无论是空间还是家具,我们现在是受日本影响非常大的时代,所有好的设计师的作品都受日本影响大。中国时代变迁很大,但日本是一条线走下来没有断档,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精髓在日本发展成现代的东西。从70年代做到现在,当我们被唤醒后,再往下我们肯定和他们不一样了。他们是单民族文化,很多东西要内敛克制。我们是多民族文化,要宣泄发散。文化和他们的不同,做的东西也会不一样,这是未来几十年将会产生的变化。
《设计》:如何看待原创家具行业的发展?
高古奇:现在的时代特别好,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设计师有机会实践。以前学设计的毕业生能干本行就是很幸运的事。干了本行,还能做你喜欢的设计就跟中奖一样。今天我们能做独立品牌,这些都不是问题。品牌生存下去是你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
《设计》: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做设计有哪些困境?
高古奇:好的时代有很多好的品牌可以出来,有这么大的需求,客户对我们很宽容,等待好的設计出来,这是非常感激的事。另一个方面,也有很多做实体产业的困难,比如税务、注册,方方面面高压的事情。很多人都爱做互联网,因为没有那么多后台的成本。做一个实体无形成本非常多,无形中我们做了一个很传统的产业,不是一个轻量化的产业,必须去面对那些杂事。
《设计》:从传统家具品牌到现在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之后的市场会怎样发展?
高古奇:目前市场在五年之内都会是新中式的天下,但我觉得我们不是新中式。再往下,也要包容新的思维,对西方的结合,对新材料的结合,可能性很多。我们不可能总框在一个完全没有生活过的古代,应该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未来可能性太多,大家也不愿意都做一样的东西。
《设计》:我们和国外家具设计的差距在哪里?
高古奇:设计上是一方面,这是需要积累的,他们做家具接受了整个家具教育100多年的影响,从包豪斯开始,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从生产这方面,我们一直用中国传统家具的工厂和工艺在做,国外的家具生产更加体系化、流程化。什么价位的东西该有什么样的工艺,我们在这方面是很差的。加工流程化,有些东西好要让它发扬,不好就不该让它继续存在。手工带来的一些缺陷机械化可以搞定,手工好的地方是在非常细微的地方,手工可以做高难度、有挑战的家具,那是手工好的一面。机械更偏向简洁,粗细没有太多变化的东西,简洁的就应该流程化、合理化。国外高档的都是手工。要品质,又要大批量,这是两难的事,但在这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点。我们是先把品质做好,之后再看流程化的东西。那是一个专业的事,我们刚入门七年,现在很多人刚入门弄个小作坊就开始做,门槛会越来越高,一个做家具的工业级工厂投资都非常大,要求非常高,我们慢慢在往专业化走。
《设计》:如何定义品牌未来的发展?
高古奇:从渠道上希望更多城市有我们的品牌,更多的体验空间,从产品上有更多创新,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些事,能让人看到更多更有代表性的,代表我们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