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新闻学理论的思考
季于峻男 吴竞韡
【摘 要】在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中,我们发现美国媒体对诸如越战、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带有相当的倾向性,甚至歪曲了事实,这时我们的感受不能只停留于被骗和愤怒中,而是应该冷静下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媒体失实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并结合西方新闻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思考。
【关键词】《看不见的战争》 失实报道 新闻理论
一、美国媒体失实报道的社会原因
《看不见的战争》这部纪录片,质疑了媒体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为什么媒体只在战争中敲边鼓,而忽视了政府的谎言?提出当战争变为一场罪行,媒体如何调整报道内容与报道范围?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之前,有必要对造成媒体失实报道的社会原因进行探究。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暴力镇压,二是思想控制。思想控制也被称为“意识形态霸权”。这种霸权主要是通过媒体、教育等机制来实现。在极权国家,多是依靠暴力控制人民;在美国,则更多地依赖思想控制即意识形态霸权,虽然也使用一定程度的暴力。①
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是美国社会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在这里主要指媒体、教育制度等相关机制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他们强化意识形态霸权的手段有两个:一方面是大量报道宣传美国正面形象的事实,另一方面是减少报道甚至歪曲对美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事实。对于教育体制来说,主要是通过向孩子灌输隐含霸权的基本观念并训练人们服从权威来巩固霸权。《看不见的战争》这部纪录片主要是反映了媒体维护并强化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表现。
有几种模式常用于解释美国新闻媒体的运行。一是公正客观模式,媒体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报道事件,对现实进行准确的描述,总体报道没有夹杂意识形态偏见。二是自由偏见模式,媒体从自身的立场上对事实进行报道,不受约束。三是宣传模式,媒体既不自由也不是保守,报道的目的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虽然在媒体内部,公正客观模式最被推崇,自由偏见模式也不乏鼓动者,宣传模式在媒体内部似乎没有被提及。然而实际的运行情况却是,宣传模式最符合事实,即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的。②
正如《看不见的战争》所说,美国国防部每年都投入亿万经费在广告宣传、招募新兵与推销战争上。国防部与新闻机构签订合约,向媒体大量提供官方消息,干预媒体的新闻发表,从而控制新闻报道,操纵民意。在对战争的报道中,媒体多扮演“嵌入式记者”的角色,从未接近平民。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提供的有关平民方面的信息,政府却很少提及这些武装组织的意识形态或名称。对反抗组织几乎为零的报道更进一步说明媒体站在政府一边的倾向。
还有一种情况,不是不报道,而是歪曲事实真相,美化战争。如《看不见的战争》所述,在南部越南,美国声称自己不是侵略,而是应越南合法政府的邀请来协助抵抗恐怖分子攻击,它是在保卫越南。然而媒体基本上站在政府立场上,不论是新闻报道,或是影片内容,都坚持认为美国在保卫越南。这已经严重歪曲了事实。此外,还有好几个例子都说明媒体在歪曲事实。如萨达姆候塞因与9·11袭击有直接联系,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世界舆论支持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等。这些错误认识是2002年夏末布什政府发动大规模宣传攻势的副产品。但是政府的宣传攻势被媒体不经检验或调查就盲目的机械复制,大肆报道。媒体并没有对政府表示怀疑。这些例子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而服务的。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大公司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控制。
二、关于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的思考
1、客观主义理论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主义理论产生于美国,并影响到西方各国的新闻界。它的理论内涵包括: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新闻报道要将事实和意见分离,只提供事实,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③但是,在新闻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它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到政府、大公司、相关利益集团的操纵,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采用各种形式给新闻业施加影响。二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新闻报道要经过记者、编辑的加工。他们的情感、经历、价值观念都或多或少会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影响。这种理论上的缺陷性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印证。正如《看不见的战争》中所述,在一战中,新闻媒体在政府的操纵下,煽动民众情绪鼓动民众参战,媒体的报道具有浓厚的宣传性。一战不仅使人们认识到政府控制新闻业情况的存在,而且对客观主义新闻理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闻业的独立地位难以为继,客观报道也受到质疑。
虽然客观主义理论有很多局限性,在实践中也受到很多质疑。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绝对的客观性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新闻媒体应该把客观性原则当作一种追求,当作一种职业操守,去努力接近它,而不是像影片中那些媒体和记者一样,对事实不加以检验和调查,而成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帮凶,建立假象,制造战争,煽动民众情绪。正如影片最后所倡议的,媒体应该“查清真相,传达人民的声音,而非做权势的代言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我们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是指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而不能随意更改、编造和杜撰。④而在《看不见的战争》中,我们发现新闻报道中所谓的事实是虚假的、歪曲编造的,而真正的事实却被忽略和掩盖了。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如果再因为记者缺乏职业道德而助纣为虐,甚至宣传鼓噪,使得广大民众无法知道战争的真相,甚至盲目地投入到战争中,这样的状况才更加残酷。
2、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处于新兴的、上升时期的、为反对封建统治、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伟大口号。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民主体制。这套民主体制在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以金钱的特权代替封建社会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自由已经被金钱所奴役。⑤在当代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新闻自由,已经失去了资产阶级初期为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身包括广大人民言论自由权的光环。“新闻自由”事实上总是属于统治阶级所有。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述,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的。
影片中有一句话一针见血:“除了官方不承认的以外,绝对不要相信任何事情”。现实是严酷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战地记者纪念塔里面那些死去的记者,他们为了良知,为了正义而战。他们死去的代价有些高,但却警示我们,警示新闻工作者们在对新闻事件、在对战争报道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坚持怎样的道德底线。“记者的天职应该是查清真相,传达人民的声音”。
3、新闻与宣传
新闻和宣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传播活动。它们紧密相连,但却是同构不同质,彼此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传播内容不同。新闻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宣传传播的是思想观念,是宣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其次,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信息。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让受众接受传者的思想、观点或主张。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效果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两者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新闻传播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的,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宗旨的。宣传是按照传者的需要来进行的,主要体现传者的意图。
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宣传虽然也要结合时事,但是同样的观点可以反复讲,先前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论据。新闻传播必须全面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客观性是它的基本原则。宣传则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新闻传播讲究新闻价值,选择和取舍新闻要看它是否为公众所关注,是否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和反响。宣传讲究的是宣传价值,比如内容是否符合宣传需要,材料是否充分体现宣传目的,时机是否对传者有利。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必要性与社会功能,不能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被干扰、阻碍、损害、甚至扭曲。正如《看不见的战争》中所体现的,媒体成为了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宣传喉舌。对于战争的报道,媒体建立假象,宣传鼓噪,煽动民心,甚至制造战争。新闻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结果,最终伤害的还是平民百姓。
结语
我们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和记者都应该尊重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即上文所提的新闻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等原则。同时,重视寻求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最佳结合点。正如影片结尾所述,“传达人民的声音给人民”,宣传意图应体现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针对受众的需要进行宣传活动。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不能正确对待新闻和宣传的现象相当普遍。《看不见的战争》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违背新闻传播的规律,用传者的思想和主张代替受众的需求,忽略或是歪曲受众想了解的信息;强调宣传价值忽视新闻价值的情况屡见不鲜。
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影片中吸取教训,认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尊重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坚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①②乔姆斯基著,吴万伟译:《必要的幻想——美国社会中的思想控制》,http://wenku.baidu.com/view/02ed51d4b9f3f90f76c61bea.html
③④⑤彭菊华:《新闻学理论》[M].新华出版社,2005:276、268、229
(作者:均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摘 要】在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中,我们发现美国媒体对诸如越战、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带有相当的倾向性,甚至歪曲了事实,这时我们的感受不能只停留于被骗和愤怒中,而是应该冷静下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媒体失实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并结合西方新闻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思考。
【关键词】《看不见的战争》 失实报道 新闻理论
一、美国媒体失实报道的社会原因
《看不见的战争》这部纪录片,质疑了媒体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为什么媒体只在战争中敲边鼓,而忽视了政府的谎言?提出当战争变为一场罪行,媒体如何调整报道内容与报道范围?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之前,有必要对造成媒体失实报道的社会原因进行探究。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暴力镇压,二是思想控制。思想控制也被称为“意识形态霸权”。这种霸权主要是通过媒体、教育等机制来实现。在极权国家,多是依靠暴力控制人民;在美国,则更多地依赖思想控制即意识形态霸权,虽然也使用一定程度的暴力。①
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是美国社会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在这里主要指媒体、教育制度等相关机制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他们强化意识形态霸权的手段有两个:一方面是大量报道宣传美国正面形象的事实,另一方面是减少报道甚至歪曲对美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事实。对于教育体制来说,主要是通过向孩子灌输隐含霸权的基本观念并训练人们服从权威来巩固霸权。《看不见的战争》这部纪录片主要是反映了媒体维护并强化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表现。
有几种模式常用于解释美国新闻媒体的运行。一是公正客观模式,媒体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报道事件,对现实进行准确的描述,总体报道没有夹杂意识形态偏见。二是自由偏见模式,媒体从自身的立场上对事实进行报道,不受约束。三是宣传模式,媒体既不自由也不是保守,报道的目的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虽然在媒体内部,公正客观模式最被推崇,自由偏见模式也不乏鼓动者,宣传模式在媒体内部似乎没有被提及。然而实际的运行情况却是,宣传模式最符合事实,即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的。②
正如《看不见的战争》所说,美国国防部每年都投入亿万经费在广告宣传、招募新兵与推销战争上。国防部与新闻机构签订合约,向媒体大量提供官方消息,干预媒体的新闻发表,从而控制新闻报道,操纵民意。在对战争的报道中,媒体多扮演“嵌入式记者”的角色,从未接近平民。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提供的有关平民方面的信息,政府却很少提及这些武装组织的意识形态或名称。对反抗组织几乎为零的报道更进一步说明媒体站在政府一边的倾向。
还有一种情况,不是不报道,而是歪曲事实真相,美化战争。如《看不见的战争》所述,在南部越南,美国声称自己不是侵略,而是应越南合法政府的邀请来协助抵抗恐怖分子攻击,它是在保卫越南。然而媒体基本上站在政府立场上,不论是新闻报道,或是影片内容,都坚持认为美国在保卫越南。这已经严重歪曲了事实。此外,还有好几个例子都说明媒体在歪曲事实。如萨达姆候塞因与9·11袭击有直接联系,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世界舆论支持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等。这些错误认识是2002年夏末布什政府发动大规模宣传攻势的副产品。但是政府的宣传攻势被媒体不经检验或调查就盲目的机械复制,大肆报道。媒体并没有对政府表示怀疑。这些例子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而服务的。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大公司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控制。
二、关于纪录片《看不见的战争》的思考
1、客观主义理论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主义理论产生于美国,并影响到西方各国的新闻界。它的理论内涵包括: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新闻报道要将事实和意见分离,只提供事实,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③但是,在新闻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它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到政府、大公司、相关利益集团的操纵,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采用各种形式给新闻业施加影响。二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新闻报道要经过记者、编辑的加工。他们的情感、经历、价值观念都或多或少会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影响。这种理论上的缺陷性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印证。正如《看不见的战争》中所述,在一战中,新闻媒体在政府的操纵下,煽动民众情绪鼓动民众参战,媒体的报道具有浓厚的宣传性。一战不仅使人们认识到政府控制新闻业情况的存在,而且对客观主义新闻理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闻业的独立地位难以为继,客观报道也受到质疑。
虽然客观主义理论有很多局限性,在实践中也受到很多质疑。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绝对的客观性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新闻媒体应该把客观性原则当作一种追求,当作一种职业操守,去努力接近它,而不是像影片中那些媒体和记者一样,对事实不加以检验和调查,而成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帮凶,建立假象,制造战争,煽动民众情绪。正如影片最后所倡议的,媒体应该“查清真相,传达人民的声音,而非做权势的代言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我们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是指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而不能随意更改、编造和杜撰。④而在《看不见的战争》中,我们发现新闻报道中所谓的事实是虚假的、歪曲编造的,而真正的事实却被忽略和掩盖了。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如果再因为记者缺乏职业道德而助纣为虐,甚至宣传鼓噪,使得广大民众无法知道战争的真相,甚至盲目地投入到战争中,这样的状况才更加残酷。
2、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处于新兴的、上升时期的、为反对封建统治、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伟大口号。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民主体制。这套民主体制在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统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以金钱的特权代替封建社会的一切个人特权和世袭特权”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自由已经被金钱所奴役。⑤在当代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新闻自由,已经失去了资产阶级初期为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身包括广大人民言论自由权的光环。“新闻自由”事实上总是属于统治阶级所有。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述,在美国,媒体是为政治、企业、军事精英的利益服务的。
影片中有一句话一针见血:“除了官方不承认的以外,绝对不要相信任何事情”。现实是严酷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战地记者纪念塔里面那些死去的记者,他们为了良知,为了正义而战。他们死去的代价有些高,但却警示我们,警示新闻工作者们在对新闻事件、在对战争报道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坚持怎样的道德底线。“记者的天职应该是查清真相,传达人民的声音”。
3、新闻与宣传
新闻和宣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传播活动。它们紧密相连,但却是同构不同质,彼此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传播内容不同。新闻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宣传传播的是思想观念,是宣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其次,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信息。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让受众接受传者的思想、观点或主张。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效果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两者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新闻传播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的,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宗旨的。宣传是按照传者的需要来进行的,主要体现传者的意图。
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宣传虽然也要结合时事,但是同样的观点可以反复讲,先前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论据。新闻传播必须全面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客观性是它的基本原则。宣传则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新闻传播讲究新闻价值,选择和取舍新闻要看它是否为公众所关注,是否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和反响。宣传讲究的是宣传价值,比如内容是否符合宣传需要,材料是否充分体现宣传目的,时机是否对传者有利。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必要性与社会功能,不能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被干扰、阻碍、损害、甚至扭曲。正如《看不见的战争》中所体现的,媒体成为了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宣传喉舌。对于战争的报道,媒体建立假象,宣传鼓噪,煽动民心,甚至制造战争。新闻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结果,最终伤害的还是平民百姓。
结语
我们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和记者都应该尊重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即上文所提的新闻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等原则。同时,重视寻求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最佳结合点。正如影片结尾所述,“传达人民的声音给人民”,宣传意图应体现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针对受众的需要进行宣传活动。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不能正确对待新闻和宣传的现象相当普遍。《看不见的战争》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违背新闻传播的规律,用传者的思想和主张代替受众的需求,忽略或是歪曲受众想了解的信息;强调宣传价值忽视新闻价值的情况屡见不鲜。
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影片中吸取教训,认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尊重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坚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①②乔姆斯基著,吴万伟译:《必要的幻想——美国社会中的思想控制》,http://wenku.baidu.com/view/02ed51d4b9f3f90f76c61bea.html
③④⑤彭菊华:《新闻学理论》[M].新华出版社,2005:276、268、229
(作者:均为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