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
赵燕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仍不如人意,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多年来聋教育现实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问题,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聋校,要想实现高效教学,进一步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必须提高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掌握常用的手语词汇并不断创新,提高手语沟通能力
聋校多数听人教师非特教专业出身,大多数教师是到聋校后才开始接触手语。进入聋校后,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手语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因此,大多数教师认为手语词汇量不足是手语交流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中国手语》中常用的手语词汇是实现手语无障碍沟通的最简单的要求。当教师遇到不会打的词汇或是有空闲时间时要勤翻书,多学习。当然,为了鼓励教师学习手语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手语竞赛活动,以活动促学习,相信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更难解决的问题是,中国手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现象。例如:修订版《中国手语》共收录词目5586个,而仅《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收录的词就有65000条。这种严重的不对等现象,造成了聋生与教师及他人沟通与交往的障碍。这就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手语书上没有的手语词汇,师生要共同研究,尤其要听取聋人教师的建议,创造出新手语,并且要约定俗成。如果可以把新创的手语,选取手语打得标准的学生或老师就此录制成手语光盘,以供学生学习、借鉴,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这样,可以很好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处理好“中国手语”与“自然手语”的关系,提高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
手语有中国手语和方言手语之分,聋人群体中又存在自然手语,这给许多聋人之间以及聋健之间的沟通带来诸多障碍。《中国手语》是国内唯一的聋人手语工具书,其手势语科学、规范,是手语翻译顺利地进行翻译工作的必备工具书,有助于促进和加深聋人对所翻译内容的理解,使聋人的手语更加统一、规范,方便聋人的交流。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中,要逐步统一地方手语,推广中国手语,做到师生间手语的规范、统一。但《中国手语》又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词汇量不足,个别手语表意不清晰等。此时,沟通者就要处理好中国手语与聋人自然手语的关系。要合理的利用自然手语。交流中遇到一些《中国手语》书还没有收入的词语,可以辅助使用在聋生中普遍使用的自然手语,也要力求统一,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三、了解聋生手势语表达的特点,辅助学生逐渐形成新的汉语语法体系
手势语是形象的无声表达,是用眼睛看的,称为视觉语言。手势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可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来表示,这样手势语在语序方面就出现了语序颠倒和省略的现象。聋校教师只有了解手语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聋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进行有效沟通。作为聋校的听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使用的都是“汉语化”的手势语。教师的的手势语严格遵循汉语的语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就比较费劲,有时可能还会产生误解。基于汉语和手势语不同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有代表性的句子,用聋生的手势语与教师的“汉语化”手势语打出来,并且把这两种语序写出来,再进行对照,反复比较,帮助聋生掌握主谓宾排列的规则、修饰语的规则等等,让学生们逐渐形成新的语法体系,同时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教师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注意纠正与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师生的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还可以间接的提高聋生的写作水平。
四、听人教师需多与聋生交流,丰富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聋生因为听不到,手语动作又是转瞬即逝,再加上没有一定的语境,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在普通学校里老师与学生沟通讲究的是抑扬顿挫,在特教讲究的就是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聋人教师、聋生接触,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就会逐渐丰富,由量变到质变,时间久了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目前,在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有效性的研究方面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科学、可操作的手语沟通策略。我个人认为,此项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这个领域将会获取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仍不如人意,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多年来聋教育现实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问题,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聋校,要想实现高效教学,进一步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必须提高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掌握常用的手语词汇并不断创新,提高手语沟通能力
聋校多数听人教师非特教专业出身,大多数教师是到聋校后才开始接触手语。进入聋校后,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手语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因此,大多数教师认为手语词汇量不足是手语交流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中国手语》中常用的手语词汇是实现手语无障碍沟通的最简单的要求。当教师遇到不会打的词汇或是有空闲时间时要勤翻书,多学习。当然,为了鼓励教师学习手语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手语竞赛活动,以活动促学习,相信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更难解决的问题是,中国手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现象。例如:修订版《中国手语》共收录词目5586个,而仅《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收录的词就有65000条。这种严重的不对等现象,造成了聋生与教师及他人沟通与交往的障碍。这就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手语书上没有的手语词汇,师生要共同研究,尤其要听取聋人教师的建议,创造出新手语,并且要约定俗成。如果可以把新创的手语,选取手语打得标准的学生或老师就此录制成手语光盘,以供学生学习、借鉴,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这样,可以很好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处理好“中国手语”与“自然手语”的关系,提高手语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
手语有中国手语和方言手语之分,聋人群体中又存在自然手语,这给许多聋人之间以及聋健之间的沟通带来诸多障碍。《中国手语》是国内唯一的聋人手语工具书,其手势语科学、规范,是手语翻译顺利地进行翻译工作的必备工具书,有助于促进和加深聋人对所翻译内容的理解,使聋人的手语更加统一、规范,方便聋人的交流。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中,要逐步统一地方手语,推广中国手语,做到师生间手语的规范、统一。但《中国手语》又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词汇量不足,个别手语表意不清晰等。此时,沟通者就要处理好中国手语与聋人自然手语的关系。要合理的利用自然手语。交流中遇到一些《中国手语》书还没有收入的词语,可以辅助使用在聋生中普遍使用的自然手语,也要力求统一,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三、了解聋生手势语表达的特点,辅助学生逐渐形成新的汉语语法体系
手势语是形象的无声表达,是用眼睛看的,称为视觉语言。手势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可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来表示,这样手势语在语序方面就出现了语序颠倒和省略的现象。聋校教师只有了解手语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才能准确的理解聋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进行有效沟通。作为聋校的听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使用的都是“汉语化”的手势语。教师的的手势语严格遵循汉语的语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就比较费劲,有时可能还会产生误解。基于汉语和手势语不同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有代表性的句子,用聋生的手势语与教师的“汉语化”手势语打出来,并且把这两种语序写出来,再进行对照,反复比较,帮助聋生掌握主谓宾排列的规则、修饰语的规则等等,让学生们逐渐形成新的语法体系,同时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教师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注意纠正与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师生的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还可以间接的提高聋生的写作水平。
四、听人教师需多与聋生交流,丰富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聋生因为听不到,手语动作又是转瞬即逝,再加上没有一定的语境,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在普通学校里老师与学生沟通讲究的是抑扬顿挫,在特教讲究的就是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聋人教师、聋生接触,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就会逐渐丰富,由量变到质变,时间久了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目前,在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有效性的研究方面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科学、可操作的手语沟通策略。我个人认为,此项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这个领域将会获取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