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
岳李荣
摘 要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质量不好的问题。在学生听课和教师教学管理两个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教师在管理和约束学生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因此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日益引起廣泛地关注。本文将就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改进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展开讨论,以供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研究参考。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教学管理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关系到了教学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了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且采取一定的对策进行改善。
1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纪律焕散的现象。比如,课堂上有的学生看手机,看小说,有的学生睡觉,有的学生交头接耳,还有的学生干脆旷课。虽然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反复强调课堂纪律,但实际效果不好。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高职高专类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由于高校的扩招,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高专在录取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生源质量越来越薄弱。学生进校的文化基础较差,在以前的初中、高中学校学习不好,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较缺失,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没有长远学习目标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因此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力,完全依靠学校和老师的督促来学习。第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随着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功能多又能上网,不少学生自控能力差,沉迷于手机游戏以及其它网络快餐文化。据统计,现在学生上课时玩手机情况非常严重,超过6成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翻看或者使用手机的习惯,更有甚者是每逢上课都要玩手机,完全把自己隔绝于教学内容之外。以上情况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2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2.1创新备课的思路
备课环节是高职高专教师讲好一门课程的成功保障,因此,高职高专教师在接手一门课程之前,不能因为以往讲过这门课程,便简单地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授课,而是应当认真进行备课准备。具体而言,高职高专教师不仅应当将课程所涉及的最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讲义之中,同时更要认真分析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以便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和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如此,将确保高职高专教师的授课活动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使学生可以放下手机,用心倾听。此外,高职高专教师还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师不应当满足于将所讲解的内容制作成PPT,自己按照PPT进行讲解,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诉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对学生能够有所启发、对其未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有所帮助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问题上,高职高专教师必须设计好具体的教学模块,以及如何实施这些模块。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高职高专教师还应当结合每节课所将要带领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设计好相关的问题,以便能够在课上藉由提出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展开思考。而且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亦能够让教师同学生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高职高专教师在每次授课之前,应当做好全面的准备,以便遭遇课上突发状况时立即有应对措施。最后,高职高专教师应当意识到备课活动不仅仅是课前阶段的任务,在每一次授课结束之后亦应当进行补充备课,以便通过这种补充备课的方式回顾自己授课过程的得与失。长期坚持前述备课要点,将确保高职高专教师的授课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2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教师必须注意要让自己的课堂同本科课堂区别开来,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秉承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便暗合了高职高专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高职高专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乃是基于现代市场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诉求而设计的,按照相关调研情况显示,目前市场对于基层人才有着较大体量的诉求,而这部分市场人才缺口恰恰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来填补。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同本科教育的区别表现为:生源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等方面的差别,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不得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程体例。结合前述几个要点,高职高专教师必须明确其所担任的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2.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教师在平日里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主动去接触、了解、掌握和运用各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淘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授课模式。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了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些教学法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高职高专教师还要在空余时间及时进行充电,学习多媒体技术,在传统PPT课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制作了微课等供学生学习观看,微课的出现方便了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高职高专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在专业的差异性,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整合,以此来确保自己所讲授的课程能够同学生所在的专业相契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问题上,高职高专教师应当控制和压缩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以此来达到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
2.4强化引领与共鸣
按照斯金纳所提出的观点,高职高专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刺激学生对学习反应的发生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积极情感。而这便要求高职高专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此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投入的精力大,会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的能效。尤其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能勇于向困难挑战,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答疑作充分的知识准备,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对于现在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其均为90后和00后,这一年龄特质以及其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对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是无法予以认同的。这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其不能再坚持使用传统的教法,而是应当主动做出改变和创新。同时,高职高专教师亦应当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其意识到高职高专教育同其以往所经历的教育阶段不同,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唯有如此,方才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具备较高专业水准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2.5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育信息化是“互联网 + 教育”的产物,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表现。这种模式正在给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的在校学生基本能熟练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而且通过这些现代化终端获得讯息、知识也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方式。“互联网 +”信息技术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信息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为师生交流互动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有利于辅助教学过程的开展。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地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不断地加强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与其他人的交流。才能有效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2.6改革考试评价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很多学生旷课,或者是在课堂表现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旷课成本太低,一些学生认为只要临考试多突击,期末考试不挂科即可,无需上课。因此,学校方面需要对考试评价方案进行改革,要多凸显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本学期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发言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改革后,学生认识到了平时上课的重要性,旷课率锐减,上课秩序也明显好转。
此外,学校方面还应该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督促和促进。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以采用专家听课、系部考评和学生评教三级考评方式,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至关重要。当然,教师评价最好能够采用三级考评方式,学生评教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这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改进。
3结语
尽管目前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是非常严峻的,但是也是能够突破的。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管理必须把握一个动态平衡,涉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要改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要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想办法提高教师的专业认知水平、教学水平以及课堂管理能力和艺术;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德育和素质拓展课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同时在教学改革引入情境教学、游戏模式教学等新方法、新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管齐下,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齐抓共管,这一情况势必能够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魏焕成.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体系与方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3):84-86.
[2] 吴万敏,李方遒.对改进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64-67.
[3] 高媛,关海霞,张国忠等.多元共生文化对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8(04):69-70.
[4] 吕云飞,段兴华.浅析在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职业素质培养[J].石油教育,2007(03):39-40.
[5] 冷丽莲,张涛.学生素质教育在高职高专课堂教学中的贯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01):63-64.
[6] 王雪莹.高职信息化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23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