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菲律宾

    杜芳

    

    一、 中国电影在菲律宾:历史与现状

    中国电影和菲律宾的渊源很深。作为海外华人的聚集区,菲律宾的电影放映业是蓬勃发展的,即使一个小岛也有几家电影院。菲律宾每引入一部新电影,影院都会爆满。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莲花落》首次走入菲律宾,当时海外华人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人们争相观看祖国电影,影片受到海外华人的高度称赞。当时的中国电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寻找自强之路的历史轨迹。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以及对性别身份的诉求成为中国电影的核心主题。[1]从1926年起,菲律宾的电影市场被以武侠为主导的中国电影占领。到20世纪30年代,《城市之夜》《母性之光》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的中国电影进入菲律宾,均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其后多年间,中国电影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在菲律宾一直处于主流电影之外。2004年6月3日,中国电影周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美丽的大脚》《和你在一起》《谁说我不在乎》以及《法官妈妈》四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风貌的优秀国产影片成为庆祝“菲中友谊日”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马尼拉观众通过这些影片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吴红波在电影周开幕式上表示,作为反映一国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电影能够更为生动地使菲律宾人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菲律宾文化中心主任奈斯·欧·贾丁也在致词中说,中国电影周已经成为菲律宾纪念“菲中友谊日”的常规活动,而且越来越受欢迎。2013年10月1日至20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处与菲律宾电影发展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电影节在菲律宾碧瑶、达沃、怡朗三地举办,近3000名当地民众参加了此次活动。电影节共展播《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建国大业》《孔子》《梅兰芳》《唐山大地震》《人在囧途》等7部影片。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参赞潘峰在致辞中表示,电影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今后会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使中国电影节在菲律宾常态化。菲律宾电影发展委员会主任、怡朗市议员也在讲话中表达了对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感谢,对电影节长期化的期待,对促进两国友好的愿望。

    二、 中国电影受关注原因分析:客观性与主观性

    电影在菲律宾人的生活当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于2012-2014年两次外派菲律宾任教,期间开始关注中国电影在菲律宾发展问题,通过对菲律宾华校师生问卷调查,表明目前菲律宾人对中国电影关注点仍然在以李小龙、成龙为代表中国功夫剧和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上,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人华侨对中国电影的关注点并无明显改变。究其原因:

    (一)中菲政治因素影响

    在菲律宾国家电影学院,醒目的位置悬挂着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图片,这位政治人物的前身是一位电影明星,可以说,他能登上权力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是凭借了其在电影界的影响力。伊梅尔达·马科斯是菲律宾的一位电影明星,同时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于1974年访问了中国,在此期间曾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友好会谈。至今,在她的家里面摆满了当时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从1949年到1979年,由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政治分离,造成了电影制度和电影文化上的差异。台湾、香港武侠片和功夫片全面绽放,而中国大陆武侠片和功夫片却默默无闻,这就造成了特点鲜明和意义深远的“电影活动”以及“文化事件”。[2]在这30年里,中国内地的电影业始终处于计劃经济体制的束缚之中。与此同时,台湾以及香港的电影业,却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电影的传统,在资本运作和市场竞争的商业氛围中,造就了中国商业电影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品大量的“黄飞鸿”电影,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的武侠电影的传播,然后是60年代中期的武侠电影高峰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功夫电影的崛起,而此期间菲律宾“独立”政府在经济上,依靠美援,与中国内地交往较少,与港台地区交往相对较多,香港武打片就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蕴涵走进菲律宾。

    (二)菲律宾民族性格影响

    在菲律宾,经常会发生台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也有政变、绑架、暗杀等社会问题。即便在首都马尼拉的街道上随处走一走,也总能看到贫民窟、垃圾山。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菲律宾的人民却呈现出一片幸福、快乐的面貌。在菲律宾街头几乎见不到人们之间打架斗殴,也很少见到大声说话的情况。菲律宾人的性格特征属于无忧无虑的类型,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很大关系。菲律宾是天主教国家,约85%的菲律宾人是天主教徒,即使再贫穷的信徒家中也都会挂上一幅耶稣画像。在街道行使的吉普尼车身上,也经常能见到与宗教有关的语句。其中一些话语是祝福乘客的,例如“主保佑我们的旅行”,还有一些是让后面的司机看的:“远离我,离上帝近些。”菲律宾人非常重视友情,菲律宾国语中的“兄弟”一词是Pare,也是菲律宾人经常说的一个词。武侠片中重兄弟情义的思想完全符合菲律宾人的性格特点。他们遇到困难不担心,也不上火,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巴哈拉那。”有台风来临,“巴哈拉那”;家庭没有钱了,“巴哈拉那”; 孩子生病了,“巴哈拉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十个菲律宾人大概会有十个答案。有的人说“巴哈拉那”是“没什么”,有的人说“巴哈拉那”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人会说“巴哈拉那”就是“上帝的意志”,也有的人说“巴哈拉那”就是“走着瞧”的意思。“巴哈拉那”是菲律宾人民的生活哲学,这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看似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事实上,最终的都会自然理顺,不需要人们去担心。根据这个哲学思维,菲律宾人相信会有牛奶,会有面包的,和平和秩序迟早会来。“Bahala na”哲学使菲律宾人天生乐观,所以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深得菲律宾人喜爱,而有深刻内涵的中国影片则不能产生预期的反响。

    (三)中国电影在菲律宾的受众群体影响

    据统计,菲律宾的华人总数目前超过了200万人,这些华人对菲律宾的社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从他们的祖上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这些华侨仍然保留一些中国传统的习惯。可以说从内心来讲对祖国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时刻关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对祖国的了解主要还是通过电影这种文化载体,因此,从1999年起,几乎每年都会在菲律宾举办中国电影展,在每一次的电影展上,当地媒体记者和观众都会对中国电影展给与高度的关注。在菲律宾,必须要提到一个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华侨,他的名字叫施至诚,是菲律宾的零售业之王。他在菲律宾有26家大型百货公司,经营着100多家电影院,他为所有的电影展提供场地。这位福建籍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近年来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但在2006年11月的菲律宾中国电影节开幕式前,他还是要求家人用轮椅将他推到了现场,并且与每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交流。由麦丽斯执导的电影《跆拳道》作为开幕电影与观众见面。许多影迷给予了中国电影极大热情,纷纷参与。在影展期间,施先生的弟弟陪同代表团参观了位于马尼拉郊外的著名大雅台景点。这片风景区归施至诚先生私人所有,长期以来一直对游人关闭,那天因为中国电影代表团的到来而破例开放。在双方和谐愉快的欢声笑语中,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情,感受到了电影交流起到的桥梁作用。

    三、 中国电影“走出去”:现实性与长远性

    中国电影代表团每几年都要到菲律宾举行电影展,他们每一次都会同菲律宾电影界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两国电影业合作的可能性。

    (一)增进中菲人民之间的友谊

    近年来,中国电影正在加快步入世界舞台,华语电影走进菲律宾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观众逐渐了解和欣赏各种主题的中国电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正在逐渐加深。中国和菲律宾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近邻,再加上有许多华人华侨浓厚的祖国情结,为中国电影走进菲律宾提供了契机。2010年2月3日,中国电影节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世界》《左右》《海角七号》等中国原创电影与菲律宾观众见面。这几部电影反映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比如,《海角七号》写的是老百姓的故事,用的也是老百姓的视角,但他反映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各个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的人民团结一致,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去战胜各种困难。看过《海角七号》的一名观众曾在采访中这样说:“这部电影能让我们想念起在家乡衰老的爹娘,回忆起小镇上的宁静生活,幻想突如其来的汹涌爱情,这些基于人性和传统文化的共鸣使它不分地域,变得异常强大。”[3]可以说,这部电影抓住观众心弦的还是那股团结一致的精神,以及超越了时空和民族界限的、不可抗拒的、伟大的爱与希望。这些优秀影片会让中菲两国人民产生情感的互通,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参加开幕式的菲律宾民众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纷纷表示通过品美食、看电影,让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国气息,并且体会到了菲中两国文化的共通性和人民间的友好情谊。

    (二)拓宽中菲沟通的渠道

    为庆祝“中菲友谊日”以及中菲建交41周年,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于2016年6月6日共同举办了“中国电影美食节”。这次活动的目的旨在增强菲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促进两国高校间教育、学术领域交流,推动中菲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郑汉祺副校长在讲话中称,中菲两国有着悠久而友好的交往历史,希望德拉萨大学学子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为创造两国人民友好的未来而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菲早期合拍影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曾轰动一时,这部影片再现了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王亲率舰队,历经艰险出访中国,与永乐皇帝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尽管影片反映的是过去的事件,但这也是两国以电影为媒介开展政治交往的生动体现。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去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表示:“中菲有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郑和下西洋曾经三次到过菲律宾,苏禄国王在1417年曾经访问中国,最后是死在中国的德州,所以今天在山东的德州还有他的陵墓,这反映中菲友好交往的历史。”近几年来,由于受阿基诺三世排华思想影响,中菲关系因为黄岩岛事件、南海问题而降到了冰点。杜特尔特的来访,让中菲关系又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上。这一次的访问用杜特尔特的话说具有历史性、里程碑的意义。由此来看,中菲今后经济往来的同时更不会缺少人文的互通和交往,中国电影进一步走进菲律宾将是必然趋势。抛开电影的经济利益,电影更是文化的载体。如何使电影发挥桥梁的作用增进中菲友谊,如何让当今菲律宾人和新一代的华人华侨通过电影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如今的文化。作为中国电影,在两国人民的双边关系发展历史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一直发挥特殊而又积极的作用。

    (三)提升中国电影的竞争力

    真正属于中国观众的中国主流电影,特别是在国内取得巨额票房的电影,几乎在海外全面遇冷,中国电影海外知音难寻,已经是当下中国影人的共识。近年来,尽管贾樟柯、刁亦男、侯孝贤等一些文艺片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推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增加中国电影的份量,但作为主流中国电影,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扶摇直上”,但在海外却都折戟沉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也有过几次辉煌,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都有过与国际融合的繁荣迹象。在当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卖场之一,中国电影除了在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几个主要的电影节上显露一下之外,基本上在海外已经失去了认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许多中国电影人士指出:中国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但也有最不科学的电影制约因素,这也是阻碍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有大量的雷区,中国电影类型单一,重复主题,远离现实,也缺乏想象力。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在叙事风格上已经过时,在观念和语境上已经过时,与国际电影融合效果差。所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电影难以占领国际市场。中国要想向海外传播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学会借船出海。2017开年大戏《功夫瑜伽》2月1日在菲律宾超过130家影院上映,这部展现中印古老文明的现代影片,引入了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功夫代表中国,瑜伽代表印度,影片表达了现代科技虽然发达,也需要古老文明的智慧指引的思想内涵。

    结语: 中国电影“走出去”:一种文化交流的必然

    中菲两国地缘接近,人文相通,菲律宾人生活简朴、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哲学,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同样,很多菲律宾人也认为中国人刻苦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其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中国人不了解菲律宾的历史和现状,同样,许多菲律宾人也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这种文化交流上的不畅通,不仅会影响到两国经济贸易往来,还会影响到人文交流。加强中菲两国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是一个长期系統的工程。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更适于两国交流合作渠道的拓宽,但中国电影要想畅通无阻的“走出去”,必须要打开视野、敞开心扉了解中国电影已有的海外接受与研究状况,据此而调整完善国家文化战略、影片拍摄策略、宣传流通攻略、学术科研谋略,全方位立体化地助力推动中国电影健康蓬勃“走出去”。[4]如何改变谈及中国电影只知道中国功夫和无厘头喜剧的现状,如何使电影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石嵩.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理论范式建构与流变(上):20世纪末的探寻、整合与开拓[J].电影评介,2016(21):4.

    [2]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38.

    [3]梁振华.中国影像志(电影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01.

    [4]石嵩.中国电影“走出去”:一种海外研究的视野[J].电影评介,2016(5):5.

相关文章!
  • 刍议中国画中的艺术精神与情感

    王勇亮摘要:中国画的传统历来重视人文精神,画家的精神追求,往往表现为情感在艺术上的寄托。而在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形势下,一

  • 论狄更斯小说中的天使形象

    虎静【摘 要】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女性的一生进行了丰富的描写,描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宣扬了女性

  • 银编织与竹编织工艺耦合在现代

    摘 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个性化鲜明,独立特别的形式美成为人们追逐的新一代审美内容,由此也促进了现代首饰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