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冬枣生产用上了物联网
郑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就是这样一种高大上的技术,让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公司用在了永济卿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冬枣大棚里,真正实现了冬枣种植自动化管理。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对光(图1、图2)、温、水、气、肥(图3)等进行精准调节,让冬枣种植在资源消耗大幅降低的同时实现了产量的大幅增长,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惊人潜力,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迈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之路。
在卿头中农乐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片土地上,一排排约6米高的白色智慧农业大棚很是醒目。走进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整齐葱茏的冬枣树上绽放着一朵朵枣花,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园区生产负责人柴国荣介绍,这些大棚都安装了物联网,所有的温控都是电子的,都上传到电脑、手机上。另外大棚增设了调温设施,为了让冬枣提前上市,可降低温度让枣树提前进入休眠期,这样冬枣开花结果的时间就提前了。冬枣上市早,价格肯定就高。
能实现精准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靠的就是物联网技术。
“温室大棚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温度湿度的调节(图4),节省了人工。电脑设上限值以后,自动打开放风口、调控温湿度。再一个就是监测土壤的含水量,一旦含水量低于限值,电脑会自动提示打开供水系统,进行滴灌”。柴国荣告诉笔者。
在大棚电脑控制室里,可以看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这些数据由分布在棚内的几十个传感节点采集传输。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帘幕系统会根据数据变化,对比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对大棚内的温、光、水等进行调节。比如经过调节,棚内的温度会始终保持在20~26 ℃。
“智慧农业大棚摆脱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工业化思维下的农业新项目。”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说,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收集棚内光、温、水、气、肥等数据,对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实现精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可视化运营,“让农作物的生长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智能种植还大大减轻了管护的劳动强度。
为了保证冬枣品质,园区利用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运城果业发展中心共同打造了“运城智慧果业平台”核心组成部分——运城果业APP上的追溯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冬枣生产管理规程,从枣树发芽到冬枣上市,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喷药、采摘、检测、分级、包装、入库等各个管理环节,严格监控,详细记录,运用手机经运城果品安全溯源平台,将生产的每个环节及监管数据逐一上传记录,最终生成专属二维码,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能清晰互动的溯源体系。
“我们生产的冬枣不仅糖分高,品相好,而且有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是可溯源的产品,网上每千克的售价要比其他冬枣高出20元左右。”柴国荣介绍说。
“冬枣品質的形成不仅仅在种的环节,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中的保鲜环节也非常重要。”杨良杰说,在园区,冬枣摘下来 马上进行智能包装,随即销往全国各地,或者迅速放入气调库,保证其稳定的新鲜度和口感。目前园区的气调库可以贮存10吨冬枣,这样可以延长两个月销售期实现错峰销售,在保证冬枣品质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农业大棚的经济效益。“目前,北京的客户已经预订了一部分冬枣。”
记者采访得知,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园区目前还建设了冬枣文化长廊、观景台等设施,打造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精品农业生产、观光、采摘示范园,带动当地农业向现代化迈进,促进三产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