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参与真正的劳动
劳动教育,目的和情境很重要
教师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很赞同这样一种观点:真正的劳动总是劳累和艰辛的,没有足量体力或脑力付出的活动不能被称为劳动。如果我们仅将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上,显然是不全面、不充分的。
此外,我们需要明白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劳动情节和现实生活中的劳動有何区别。角色游戏中的劳动情节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模仿并再现成人劳动时的行为,但这种模仿具有表面性,只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并做了加工和改造的扮演或表演。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必然需要责任心的参与。因此,劳动教育只能在劳动现场实现。只有在劳动现场,幼儿才能体验劳动中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到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劳动教育,方式和视角很重要
案例中的教师意识到要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执行时,班里几位教师的认识似乎并未达成一致,比如,保育老师看到幼儿做得慢又没做好,就不让幼儿做了,自己重新承担起打扫责任,剥夺了幼儿的劳动机会。
我们应该避免用“成人视角”去看待幼儿的劳动。对于成人来说十分简单的扫地、擦桌子工作,对于幼儿来说却是一项挑战。要负责扫地,幼儿需要思考扫哪里、何时扫、怎么扫。教师在组织值日活动时,应该思考一下:我有否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否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有否为幼儿准备合适的劳动工具?有否给幼儿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有否对幼儿的表现做出适宜的评价?有否引导幼儿学习尊重并感谢他人在劳动中的付出?扫地、擦桌子看似只是简单的劳动,实际上能够引发幼儿的多通道参与,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乐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