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长经济学”现象说开去

    张培元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在4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须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

    处长的权力有多大?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国卫的观察,处级作为国家部委最基本的工作单位,处长名义上没有实权,签字决策权在司局长甚至副部长部长手里,但处长作为具体执行官员,拿出的意见常常最有分量。因而国务院一位领导在一次开玩笑中说过:“我们这里处长最有权力了。”而朱镕基同志也曾在某个公开场合怒斥某些部委对下属约束失范,成了“部长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

    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的重大政策迟迟不能落地,部长们参与研究的问题还要再拿回去让某些处长“把关”,漫长的“会签”手续将好政策的能量提前透支损耗—这种不该有的权力程序倒置,再次形象印证了朱镕基同志那番辛辣批评。“部长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说轻了是繁冗拖沓、作风浮漂、审批长征,说重了就是玩忽职守、懈怠工作、误国误民。

    有专家将这种权力梗阻现象称为“处长经济学”,意思是在权力决策、权力运行、政策落地的各个环节,承上启下、负责工作实务的处长岗位最容易成为瓶颈,最容易成为少数利益集团蓄意拉拢的对象,也最容易在糖衣炮弹攻击下沦陷。在“跑部钱进”之风最为突出的时期,个别腐败掮客最先摆平的就是某些部委的处长们,不少贴着政绩工程标签的重复建设项目和污染项目,就在层层失守中一路过关得以审批。

    让好政策尽快“落地”,必须打破权力的肠梗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让“处长经济学”彻底失去存在土壤。根治“处长经济学”,关键在于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最大化等问题。从机制源头矫治“部长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病症,一方面要强化权力运行管理,强化工作纪律和办事规矩,杜绝机关办事人员的玩弄权术、不作为乱作为,另一方面也要提升部委领导的专业能力、驾驭能力和操控能力,不能总是摆脱不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事事处处被下级牵着鼻子走,更不能满足于当当传达员、中转站、甩手掌柜,对下级的推诿拖沓效能低下置若罔闻。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从严治党下的国家审计研究

    【摘 要】 十八大提出的让全面从严治党变成一种常态化管理的思路,让我们的审计监督工作发挥显现的反腐作用更加重要。进行将不同级别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