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交互性趣味公共环境设施研究
史建岚 韩晓晖
摘 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而乡村地域文化是乡风文明、村容风貌建设的基础。其中公共环境设施不仅要满足乡村现代旅游开发的各类基本使用需求,而且还要成为体现村容村貌,保护和弘扬农村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互动性的公共环境设施能有效引导人们参与到设施的设计理念中,并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去发挥和感受自己的想象。有趣味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让人产生愉悦的同时,对设施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也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响应,这对打造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乡村地域文化;趣味;载体;创新
Abstract:The local custom civilization,the village accommodate neatly are party's 16th session of Fifth Plenary Session one of specific requests which proposed to the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but the village region culture is the local custom civilization,the village accommodates the style construction the foundation.Not only in which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y must satisfy the village modern traveling development each kind of basic use demand,moreover also must become manifests village Rong Cunmao,protects and brings honor to the countryside characteristic ecology civilization the important carrier.Has the interactive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y to be able to guide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acility effectively in the design idea,and may display and feel own in the use process imagination.Has the interest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y design to let the human produce joyful at the same time,conceal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the facility also to be able to have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response,this to makes a rich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he beautiful village has the necessity extremely.
Key words:Village region culture;Interest;Carrier;Innovation
鄉村地域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结晶,是几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往往融合了自然景观特色和乡村居民的民俗文化,能让游客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的淳朴风味。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岭南地区,因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以及后来各种文化交流融通,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环境。其中如南沙莲溪村的龙艇竞渡、麒麟献瑞等人文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元素,同时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吸纳现代文化并进行创新,所以寻找适合的文化载体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了。
1 乡村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根基,中国乡村地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目前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如南沙的龙艇竞渡是岭南传统水上体育竞技项目,作为民间娱乐的盛会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龙艇竞渡是以庙宇为中心组队参赛,而随着庙宇拆除,参赛队伍和人数日渐稀少,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处于濒危状态,随着传统作坊慢慢消失,赛龙舟的民俗及其文化内涵开始逐渐被人们淡忘。
2 公共环境设施的文化载体作用
目前我国对公共环境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但普遍存在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存在一成不变的外观效果缺少趣味等问题。城市公共环境为人们构建了享受和进行社交活动的空间,对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优秀的城市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文化特征是首要考虑的重要元素,优秀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能体现出特有的城市精神和风貌。如沈阳在城市交通护栏的设计中,就采用牡丹作为栏杆图案主题,很好地体现出洛阳城市的历史风貌特色。
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此后,在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美丽乡村”被再次提到。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工程在我国各地纷纷展开,如浙江安吉县。在一批批成功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环境设施给来往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如山东省烟台市五里村清水古镇美丽乡村建设。南五里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通过别有历史古韵味内涵的现代公共环境设施打造,复原了美食坊、剪纸坊、包子铺、火烧铺等具有胶东古民俗风情的传统街市意境,让来这里的游客可以感受到、体会到胶东最草根、最本土、最原乡的民俗文化。故在美丽乡村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中发挥其文化载体作用,体现并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并与时代需求结合增加交互性等趣味设计、创新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3 美丽乡村建设中常见公共环境设施的定义和分类
公共环境设施是人类进行各类公共活动的一个重要设施,是将人与社会、自然直接联系起来的关键载体。除了要满足各种使用需求外,还应在承担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中公共环境设施不仅要满足乡村现代旅游开发的各类基本使用需求,而且还要成为体现村容村貌,保护和弘扬农村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載体。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常见公共环境设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公共交通设施,主要有路障、公交站台、停车场、人行护栏等;
(2)公共卫生设施,主要有垃圾桶、公厕、洗手饮水池等;
(3)公共照明设施,主要包括公路照明灯、泛光灯、射灯、庭院灯等;
(4)公共信息设施,主要有电子信息屏、导示牌、广告牌、告示牌等;
(5)公共休息设施,主要有椅、凳、凉亭、休息长廊等。
4 推广交互性趣味公共环境设施的意义
公共环境设施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也将随着人的需求而不断产生新的变化。除基本的使用功能外,目前人们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审美需求及与环境的交互需求方面。
一般来说公共环境设施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最早的出发点都是从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出发,如护栏的安全隔离功能等,并不会对涉及人类情感方面的因素有太多考虑。但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需求开始日益受到重视,继而成为主要的设计依据。人们的审美需求与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心态等方面有密切联系。要创造一个符合公众审美的、舒适的人性化公共空间环境,应先从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情绪与直接反映等方面入手,而传统文化带来的血浓于水的亲切、同根同源感受往往最具有感召力,其中尤以具有交互性的环境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容易受到关注。
交互性环境设施强调人与产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注重设施使用的多样性和用户体验,改变了以往环境设施一成不变的僵化效果,吸引人们视线的同时也带来趣味。随着光感、温控等技术的成熟,一些与人们行为相关的智能型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开始出现,如能感应到人的发光护栏、休息坐凳等公共环境交通及休息设施。公共设施的交互设计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更加科学的构造原理,更加有效的设计方式,更加愉悦的使用体验,更加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目的是在满足安全等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让人们从中获得愉悦使用体验的同时,还能引发对乡村地域文化内涵相关的追忆、思索。
5 交互性趣味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以南沙西涌莲溪村滨水区栏杆设计为例
我们将以南沙西涌莲溪村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例进行研讨。
5.1 项目简介
根据2017年8月10日召开的第四批村居环境完善和提升工程竞争项目审议第十一次会议有关精神,南沙西涌莲溪村环境提升工程已被纳入南沙黄阁镇第四批村居环境完善和提升工程竞争项目。工程目的是改善整个莲溪村的水生态环境,给该区域的居民提供方便的休闲场所,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对整个莲溪村进行综合整治并做好滨水景观提升,从而增加莲溪村的影响力,打造一个属于莲溪村集娱乐健身、文化传承、体验自然及生态保护功能于一身的新岭南水乡。
西涌位于南沙新区黄阁镇境内,属于骝岗涌和小虎沥之间的河网区,此片区水系相互连通。南沙新区地处粤港澳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环绕着珠三角城镇群的14个大中城市,使南沙成为整个珠三角及港澳城市群的屮心,成为连接珠三角两岸的交通枢纽,成为粤港澳经济圈的空间支点。
2019年5—6月项目组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以南沙莲溪村及周边常用的环境设施——滨水栏杆为对象展开调研。栏杆是南沙水乡中常用的公共环境设施,常布置在河涌人流量较大的道路和广场等处,其基本的使用功能是基于安全考虑的警示、隔离和防护作用。栏杆因使用场所的不同需要有各具特色的造型、色彩、风格,如儿童活动区的栏杆为增强趣味性往往会选用比较艳丽的色彩。在南沙儿童公园等现场调查和采访中,我们发现防护栏杆虽然有各种鲜艳的色彩,满足基本的安全使用功能,但完全固定静止的栏杆因缺少趣味,对儿童缺乏吸引力,满足不了儿童的教育和探索需求。另外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当地村落滨水区的栏杆或缺乏地方特色,或图案构图不够优美且制作工艺粗糙。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图案等设计资料因缺乏有效载体而无法传承;另一方面是生产工艺还停留在以前旧的生产模式中,没有和当前社会的新材料和生产工艺相结合,已严重脱离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求。这与南沙新区打造滨水城区良好水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周边地块价值的总体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5.2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来自于南沙西涌的龙舟文化。五人龙艇竞渡是南沙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举行。农历五月十三是当地重要的节日“关帝诞”,又称“关公磨刀日”,人们会自发到关帝庙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艇竞渡是岭南传统水上体育竞技项目,是民间娱乐的盛会,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活动时间往往选择在田事毕后举行。比赛可分为三桡(人)、五桡(人)、十三桡(人)等多种,因河道限制等原因,以五桡(人)艇竞争最为热闹。五桡艇长12.5米,艇头宽8厘米,艇尾宽6厘米,艇中部宽45厘米,没有龙头、龙尾等装饰,艇头放置龙牌,香案及龙眼叶等。五人为艇公一人,扒仔四人,另有一名小孩(戽水仔,途中负责把艇中的水戽出,必要时要跳水离艇)。比赛强调“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
滨水区栏杆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南沙龙艇竞渡的龙舟文化,以及竞赛时划动的龙舟船桨。在本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先要让栏杆能动起来,让栏杆能跟人产生一定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栏杆在风力、人力或电力的推动下可摆动、转动,不仅会动,还能发出声响,除隔离作用外还起到栏杆应有的警示作用。船桨造型或拼图效果的垂直杆件可成为南沙乡村域文化——龙艇竞渡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这种互动、趣味栏杆夜间还可结合LED灯光设计,属于绿色环保的公共环境设施。
5.3 设计成果
为了让栏杆能动起来,首先我们设计了一种带球形接头的创新型装配式栏杆。该栏杆分为上下两根水平横杆、支撑垂直杆件和围护三维垂直构件。垂直构件上端悬挂在球形节点连接体上,下端相对固定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垂直構件外围可做成多种三维艺术造型,也可做成组合拼图的造型,垂直杆件上还可悬挂能发出声响的挂件,在风力、人力或电力的推动下可摆动、转动的三维构件不仅能发出声响,且会形成多变换的三维立体效果,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各种造型的垂直栏杆构件可作为标准构件进行生产,便于在现场进行装配及更换,容易安装,易于管理,安全环保,特别适用于儿童活动空间、自然生态的滨水绿化区及各种主题广场。目前该栏杆设计已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四项外观造型专利并均已获得国家授权。
下面以两种主题的栏杆设计理念及效果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栏杆的设计主题的构思来自于当地划龙舟用的船桨。流线型的船桨排列形成栏杆的三维垂直构件,因其两端的特殊构造设计,在人力、风力及电动等不同控制模式下,船桨排列可产生相应的转动或摆动,能让人生动地联想到龙舟竞技时那千浆划动的精彩场面,改变了以往栏杆僵化不变的面貌,同时活动的船桨还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醒行走在河岸边的人们要注意安全。
第二种栏杆的设计主题的构思来自于可组合的拼图。可转动栏杆垂直构件有一系列不同形状的拼图页片组成,页片可采用有镂空图案的耐候钢、冲孔板等金属材料制作。在人力的作用下,单元栏杆里面中的所有页片如拼图一般通过转动可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画面内容可以当地地域文化为主题。这种创新设计既改变了以往栏杆僵化不变的面貌,同时栏杆还可成为宣扬当地乡村地域文化(如龙舟文化)的有效载体。另外页片上可悬挂一些可发声的挂件,起到提醒在河岸边行走的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
6 结语
本文结合目前美丽乡村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一成不变的外观效果缺少趣味等问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探讨,从增加与人互动等趣味设计角度出发,以南沙西涌莲溪村美丽乡村建设实际工程项目为代表案例,在传承乡村地域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新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应用对美丽乡村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的建议和进行创新设计尝试。
因相关专利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对相关设施构造进行进一步完善,并设计出更多的具有中国各地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环境设施系列,这些问题还有待以后不断继续加以研究、完善及补充。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杨先艺,洪铭.时.空.境角度下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可持续性设计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0(03):52-55.
[2]张小开,孙媛媛.地域文化的符号化法则及其在公共设施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8(22):171-175.
[3]彭媛媛.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16):248-250.
[4]段然.新媒体视阅下公共艺术交互性设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3):122-123.
[5]刘娟.数字媒体技术下城市公共设计中的交互设计[J].美术大观,2015(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