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复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李平
【内容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备考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复习方法、解题技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高三复习 主体作用 自主意识 复习方法 解题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备考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复习方法、解题技能,既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高三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重复,更要注重归纳整合、学以致用、培养技能,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学生是不情愿的,结果食而不化,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一定好得多。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关注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1.提前预热,唤醒记忆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对模块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难免会有遗忘、疏漏。于是,在高二结束的暑假,我对学生提出提前预热的要求。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在家自主复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高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盘点、梳理,唤醒沉睡的记忆,初步形成宏观基本认知,在态度、心理上做好进入高三的准备。具体对学生的要求如下:通读四个模块教材,把握主干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近两年安徽省高考试题;记录自己复习和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关注时政,试着用课本知识分析。
2.梳理教材,构建框架
教材的编写虽说有其逻辑思路,但切分成框题、篇目时难免会被割裂、零散,即便是老师曾做过归纳整理,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跟进,内化整理,最终还是收效甚微。只有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更多地开动脑筋、主动地参与,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复习的方法、学会归纳整理。只有学生在实践中将基本知识与自己的判断、创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在每一个模块开始前,我要求学生提前预览,概述模块的知识主线;在每个单元开始前,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整理单元提纲,构建知识网络。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每个单元的关键词(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并由这四个关键词体现出社会再生产环节,思考各单元具体的内容。复习第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围绕“消费”这一关键词,结合考点,梳理归纳。“万事开头难”,考虑到是高三复习的开端,我给学生提示了思路:消费什么(商品)?消费需要什么(货币)?消费时关注什么(价格)?消费现状如何(分类、影响因素等)?如何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观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决,学生把握住了本单元的逻辑思路,顺利地构建知识框架。
3.课堂展示,合作学习
每一个模块复习开始前,学生分组认领单元。我要求各组:对照考点,通读教材单元知识;初步认知单元结构和主干内容;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分享重点;接受同学们提问和质疑。各组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分享展示”的任务,制作PPT,在课堂上由发言人将其归纳整理的思路和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我再结合学生的讲解适时点拨、引导,与发言人协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这样的复习方式,克服了传统复习课的教师一言堂的单调,调动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了教师讲解的针对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他们更快地调整复习方法和策略,适应复习要求。
当然,复习课堂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心血与汗水。教师备课的环节、细节考虑得越周密、材料搜集越丰富、思路整理越清晰,教学的课堂呈现就越完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越圆满。只有教师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交流中高屋建瓴,起到主导课堂的作用。教师收放自如,使学生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避免了散兵游勇。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迁移拓展、举一反三
作为高三复习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加深认识,进而搞清楚来龙去脉以及与其他单元、模块的共通之处和逻辑内链。
比如在复习“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罗列课本中提出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性的)、收入(基础和前提)、物价等。在学生熟悉这些主要因素之后,适时深化拓展和知识迁移。拓展:还有没有因素会影响消费?要求学生结合对《经济生活》整本书的把握和生活实践去思考并回答。宏观经济形势(膨胀抑或紧缩)、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的信誉形象、消费心理等都会影响到消费。迁移:运用影响消费因素的知识,谈谈如何扩大内需(或者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通过这一设问,倒因为果,由教材中的原因分析迁移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把握。经济发展水平根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当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影响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物价影响消费 ——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以上这些措施与课本知识直接对应,可谓天衣无缝。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认识到,以上这些措施还仅仅是从国家(政府)角度去考虑,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消费者(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正确的消费观等)角度去考虑。
2.训练解题,及时反思
平时练习要反思。平时给学生的随堂练习、讲义、试题,我在每一道题目的后面,都留两个方框由学生完成:一个是“我的答案”,另一个是:“对比反思”。第一个方框认真作答,不做解释。第二个方框要求学生比较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异,反思“我的答案”有何不足(会错、会多、会少、会结构混乱等)、导致不足的原因、参考答案是否完备?进而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知识盲点、认知误区等,从而在以后的复习和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调整和弥补。当然,做这样的工作,需要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所以,作为精讲精练的题目不宜过多,我总是要精心筛选、认真组编,严把质量关。
考试测验要反思。就是通常说的考后反思,这也是指导学生反思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时练习是微观的、细节的,而考后反思是宏观的、系统的,对某一阶段或模块复习策略的全面反思。为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考试结果,克服主观随意性和应付检查的心理,我们可以设计表格,通过对照错题所属模块、错误原因等栏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3.转化角色,指导方法
解题和命题是一对矛盾,既彼此对立,又密切相关。命题本身包含了对题目答案的预设,而解题又渗透着对命题意图的揣摩,会命题的人一定会解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我们在复习的解题方法指导中,尝试角色转化 ——让学生充当考官、自主命题,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各种设问的优劣,归纳设问的一般规律,进而揣摩出题人的命题意图。
学生身处校园,搜集材料受限,我会结合复习内容,精选、编制相关时政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设问方向,给出设问问题,并编制参考答案。然后,我收集学生的设问并加以归纳整理,选择典型设问以PPT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分类展示。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师生集体讨论,比较设问的优劣,形成对“好题”的基本认识。经过这样一个尝试自己命题、对比不同设问、反思设问技巧的过程,学生对命题立意和解题技巧有了直观地感受。对理清解题思路和熟悉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能将教师在平时训练时反复强调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加以贯彻落实。这种来自同伴感悟的分享,有更贴近的认同。从命题看解题,跳出了学生一直以来对题目的仰视,揭开了命题的神秘面纱,豁然开朗,信心倍增,更加有利于把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复习方法的掌握、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效的,而是要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渐渐显现出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复习方法;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这样我们教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能力,进而升华为科学研究的素质和技能。正所谓:鱼渔兼收、终身无忧。这种素质和技能将伴随学生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真正要带给学生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2] 钟启泉 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内容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备考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复习方法、解题技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高三复习 主体作用 自主意识 复习方法 解题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备考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复习方法、解题技能,既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高三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重复,更要注重归纳整合、学以致用、培养技能,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学生是不情愿的,结果食而不化,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一定好得多。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关注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1.提前预热,唤醒记忆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对模块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难免会有遗忘、疏漏。于是,在高二结束的暑假,我对学生提出提前预热的要求。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在家自主复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高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盘点、梳理,唤醒沉睡的记忆,初步形成宏观基本认知,在态度、心理上做好进入高三的准备。具体对学生的要求如下:通读四个模块教材,把握主干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近两年安徽省高考试题;记录自己复习和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关注时政,试着用课本知识分析。
2.梳理教材,构建框架
教材的编写虽说有其逻辑思路,但切分成框题、篇目时难免会被割裂、零散,即便是老师曾做过归纳整理,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跟进,内化整理,最终还是收效甚微。只有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更多地开动脑筋、主动地参与,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复习的方法、学会归纳整理。只有学生在实践中将基本知识与自己的判断、创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在每一个模块开始前,我要求学生提前预览,概述模块的知识主线;在每个单元开始前,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整理单元提纲,构建知识网络。比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每个单元的关键词(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并由这四个关键词体现出社会再生产环节,思考各单元具体的内容。复习第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围绕“消费”这一关键词,结合考点,梳理归纳。“万事开头难”,考虑到是高三复习的开端,我给学生提示了思路:消费什么(商品)?消费需要什么(货币)?消费时关注什么(价格)?消费现状如何(分类、影响因素等)?如何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观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决,学生把握住了本单元的逻辑思路,顺利地构建知识框架。
3.课堂展示,合作学习
每一个模块复习开始前,学生分组认领单元。我要求各组:对照考点,通读教材单元知识;初步认知单元结构和主干内容;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分享重点;接受同学们提问和质疑。各组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分享展示”的任务,制作PPT,在课堂上由发言人将其归纳整理的思路和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我再结合学生的讲解适时点拨、引导,与发言人协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这样的复习方式,克服了传统复习课的教师一言堂的单调,调动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了教师讲解的针对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他们更快地调整复习方法和策略,适应复习要求。
当然,复习课堂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心血与汗水。教师备课的环节、细节考虑得越周密、材料搜集越丰富、思路整理越清晰,教学的课堂呈现就越完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越圆满。只有教师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交流中高屋建瓴,起到主导课堂的作用。教师收放自如,使学生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避免了散兵游勇。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迁移拓展、举一反三
作为高三复习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加深认识,进而搞清楚来龙去脉以及与其他单元、模块的共通之处和逻辑内链。
比如在复习“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罗列课本中提出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性的)、收入(基础和前提)、物价等。在学生熟悉这些主要因素之后,适时深化拓展和知识迁移。拓展:还有没有因素会影响消费?要求学生结合对《经济生活》整本书的把握和生活实践去思考并回答。宏观经济形势(膨胀抑或紧缩)、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的信誉形象、消费心理等都会影响到消费。迁移:运用影响消费因素的知识,谈谈如何扩大内需(或者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通过这一设问,倒因为果,由教材中的原因分析迁移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把握。经济发展水平根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当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影响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物价影响消费 ——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以上这些措施与课本知识直接对应,可谓天衣无缝。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认识到,以上这些措施还仅仅是从国家(政府)角度去考虑,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消费者(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正确的消费观等)角度去考虑。
2.训练解题,及时反思
平时练习要反思。平时给学生的随堂练习、讲义、试题,我在每一道题目的后面,都留两个方框由学生完成:一个是“我的答案”,另一个是:“对比反思”。第一个方框认真作答,不做解释。第二个方框要求学生比较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差异,反思“我的答案”有何不足(会错、会多、会少、会结构混乱等)、导致不足的原因、参考答案是否完备?进而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知识盲点、认知误区等,从而在以后的复习和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调整和弥补。当然,做这样的工作,需要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所以,作为精讲精练的题目不宜过多,我总是要精心筛选、认真组编,严把质量关。
考试测验要反思。就是通常说的考后反思,这也是指导学生反思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时练习是微观的、细节的,而考后反思是宏观的、系统的,对某一阶段或模块复习策略的全面反思。为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考试结果,克服主观随意性和应付检查的心理,我们可以设计表格,通过对照错题所属模块、错误原因等栏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3.转化角色,指导方法
解题和命题是一对矛盾,既彼此对立,又密切相关。命题本身包含了对题目答案的预设,而解题又渗透着对命题意图的揣摩,会命题的人一定会解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我们在复习的解题方法指导中,尝试角色转化 ——让学生充当考官、自主命题,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各种设问的优劣,归纳设问的一般规律,进而揣摩出题人的命题意图。
学生身处校园,搜集材料受限,我会结合复习内容,精选、编制相关时政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设问方向,给出设问问题,并编制参考答案。然后,我收集学生的设问并加以归纳整理,选择典型设问以PPT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分类展示。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师生集体讨论,比较设问的优劣,形成对“好题”的基本认识。经过这样一个尝试自己命题、对比不同设问、反思设问技巧的过程,学生对命题立意和解题技巧有了直观地感受。对理清解题思路和熟悉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能将教师在平时训练时反复强调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加以贯彻落实。这种来自同伴感悟的分享,有更贴近的认同。从命题看解题,跳出了学生一直以来对题目的仰视,揭开了命题的神秘面纱,豁然开朗,信心倍增,更加有利于把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复习方法的掌握、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效的,而是要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渐渐显现出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复习方法;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这样我们教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能力,进而升华为科学研究的素质和技能。正所谓:鱼渔兼收、终身无忧。这种素质和技能将伴随学生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真正要带给学生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2] 钟启泉 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