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改亮点 形成教学特色
徐春云
带着赤诚,带着期许,带着问询……我们风尘仆仆走在课改的路上……求索、追寻、困惑、迷茫、再自省、回归……山重水复,至今心如磐石!
1 抢抓机遇,勇于实践,探索符合校情的课改之路
2014年春,课堂改革的春风吹进延边大地。通过短暂的集中培训,我们激情澎湃,对课改充满渴望。一场课改动员会,使学校彻底走上新课堂、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的教学改革之路。
实践是检验课改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学校实行领导包班,不定期走课、推门听课,带一门学科、蹲点一个教研室。重点抓好两个层面工作:一是在领导层面上,强化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思想动员及领导和监督,让课堂改革成为整个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二是在业务层面上,坚持承上启下、注重具体环节操作,以学年、教研室、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真正做到点上有研究,线上有指导,面上有落实。研究并制定了高效课堂改革督查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集智备课管理制度、教师综合考核制度、各类先进评选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确保课改长效运转。
高效课堂的组织抓手是小组,成型的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形”。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管理,学校加强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建设讲座、小组文化建设展演和巡展、优秀小组长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小组凝聚力。同时鼓励班主任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建设班级、建设小组,并借助班主任沙龙,交流小组建设方面的成败得失,使各班小组建设更上一层楼。
我们还开创了学校特有的导学模式:即自研自探环节体现知识目标,合作探究环节体现过程与方法,展示提升质疑补充环节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层次化、情境化、生成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各备课组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集智备课中,探索并设计适合本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政治科开创了分层导学模式,数学科学生学案历经7版,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学科不同,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也不同,凸显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使高效课堂有了“神”。
大量的课堂和教研活动,终于酝酿出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三五”高效课堂模式: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三环节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流程五步法:独学—合学—互查—展学—评学。它是十二中课改校本化的实践结晶,是推动学校课堂建设的根本。
同时学校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师生的热情。通过评价,小组间形成竞争,使我们的课堂走向高效、实现共赢;通过小组捆绑式评价,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学校设计了小组日评表,周评表,月评表等。周周评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学校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学习活动中的展示之星、质疑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张榜宣传,进行表彰,扩大影响,力求带动所有学生奋勇争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深入教研,提升成果,解决课改进程中的困顿与迷茫
为进一步推广与灵活“一三五”课堂模式,又不惟模式,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5年规划》、《年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为学校的改革朝着更远更广的目标前进做好保障;同时还完善了《课堂改革教师行为规范》、《课堂改革学生行为准则》,为教师和学生在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操作指南。
教研上学校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雕琢基于学情的学案;主张教师从“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微反思”,并形成经验论文;采取捆绑式发展的课改师带徒工作室,发掘老教师、骨干的经验力量,促进课改先进教师飞跃发展;注重课改理论宣讲,成立宣讲堂,不间断的派送领导、教师外出深造学习,并及时汇报学习收获,与课改精英交流经验,提出困惑;积极开展各种层次赛课,如课改过关课、课改打磨课、课改示范课、课改精品课等,让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既上好课、又多听课,人人做高效课堂的实践者、助推者。在全州高效课堂教学联赛活动中,学校先后派出参赛选手15位,以总积分57分名列前茅。
在学生发展上采取了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设特色班级,形成稳定班风,确立学生喜爱的班级文化等活动。
除上述外,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增强与改进校园环境建设,完善并推行管理制度管控到位,为课改保驾护航,谋略经营。
总之课改之路并非坦途,问题总是伴随着。如课改缺乏专业的诊断与评价反馈,学习小组重建立轻建设等。以课题带动教学改革,以研究提升教育质量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方向。在课改之路中,会遇到多种困顿与阻碍。只有针对课改难点,加强课题研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带动发展深层之教研,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专业诊断提高实验效果,才能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3 畅想未来,求实创新,追寻优质发展的教育事业
课堂改革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质。课改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绿色、智慧、高效,达到生态的境界,仍是我们教育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想未来的第一步就是从“课改”到改课,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落实: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二是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流程;三是改变课堂的组织样式。这样的“改课”不仅落实了课改的理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态,还能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改革是“长跑”,必须要有长远战略。我们的课改更需要的是一种情怀、精神——敬业执着与担当奉献!建立在以上的对未来发展的求是创制,我们也初步规划了远景:
——开放课堂,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建设特色课程文化。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区域地方文化,编写通俗教材;延展学科内容,增知扩智。
——整合教育资源,彰显教育合力,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仁,让社会提供给我们力量。建立阵地,协力策划,实现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核心、特色文化,从大处抓起,从小处落实,积极打造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课改从提升教学质量、厚积文化,到利用特色发展,解决深入发展,注入生命动力,内蕴精神风貌,激扬着生命、幸福着家园;为增强教学效益,加快学校人才培养,尽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十二中永远在前行,超越自己!
带着赤诚,带着期许,带着问询……我们风尘仆仆走在课改的路上……求索、追寻、困惑、迷茫、再自省、回归……山重水复,至今心如磐石!
1 抢抓机遇,勇于实践,探索符合校情的课改之路
2014年春,课堂改革的春风吹进延边大地。通过短暂的集中培训,我们激情澎湃,对课改充满渴望。一场课改动员会,使学校彻底走上新课堂、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的教学改革之路。
实践是检验课改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学校实行领导包班,不定期走课、推门听课,带一门学科、蹲点一个教研室。重点抓好两个层面工作:一是在领导层面上,强化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思想动员及领导和监督,让课堂改革成为整个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二是在业务层面上,坚持承上启下、注重具体环节操作,以学年、教研室、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真正做到点上有研究,线上有指导,面上有落实。研究并制定了高效课堂改革督查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集智备课管理制度、教师综合考核制度、各类先进评选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确保课改长效运转。
高效课堂的组织抓手是小组,成型的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形”。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管理,学校加强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建设讲座、小组文化建设展演和巡展、优秀小组长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小组凝聚力。同时鼓励班主任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建设班级、建设小组,并借助班主任沙龙,交流小组建设方面的成败得失,使各班小组建设更上一层楼。
我们还开创了学校特有的导学模式:即自研自探环节体现知识目标,合作探究环节体现过程与方法,展示提升质疑补充环节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层次化、情境化、生成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各备课组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集智备课中,探索并设计适合本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政治科开创了分层导学模式,数学科学生学案历经7版,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学科不同,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也不同,凸显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使高效课堂有了“神”。
大量的课堂和教研活动,终于酝酿出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三五”高效课堂模式: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三环节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流程五步法:独学—合学—互查—展学—评学。它是十二中课改校本化的实践结晶,是推动学校课堂建设的根本。
同时学校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师生的热情。通过评价,小组间形成竞争,使我们的课堂走向高效、实现共赢;通过小组捆绑式评价,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学校设计了小组日评表,周评表,月评表等。周周评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学校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学习活动中的展示之星、质疑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张榜宣传,进行表彰,扩大影响,力求带动所有学生奋勇争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深入教研,提升成果,解决课改进程中的困顿与迷茫
为进一步推广与灵活“一三五”课堂模式,又不惟模式,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5年规划》、《年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为学校的改革朝着更远更广的目标前进做好保障;同时还完善了《课堂改革教师行为规范》、《课堂改革学生行为准则》,为教师和学生在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操作指南。
教研上学校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雕琢基于学情的学案;主张教师从“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微反思”,并形成经验论文;采取捆绑式发展的课改师带徒工作室,发掘老教师、骨干的经验力量,促进课改先进教师飞跃发展;注重课改理论宣讲,成立宣讲堂,不间断的派送领导、教师外出深造学习,并及时汇报学习收获,与课改精英交流经验,提出困惑;积极开展各种层次赛课,如课改过关课、课改打磨课、课改示范课、课改精品课等,让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既上好课、又多听课,人人做高效课堂的实践者、助推者。在全州高效课堂教学联赛活动中,学校先后派出参赛选手15位,以总积分57分名列前茅。
在学生发展上采取了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设特色班级,形成稳定班风,确立学生喜爱的班级文化等活动。
除上述外,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增强与改进校园环境建设,完善并推行管理制度管控到位,为课改保驾护航,谋略经营。
总之课改之路并非坦途,问题总是伴随着。如课改缺乏专业的诊断与评价反馈,学习小组重建立轻建设等。以课题带动教学改革,以研究提升教育质量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方向。在课改之路中,会遇到多种困顿与阻碍。只有针对课改难点,加强课题研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带动发展深层之教研,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专业诊断提高实验效果,才能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3 畅想未来,求实创新,追寻优质发展的教育事业
课堂改革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质。课改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绿色、智慧、高效,达到生态的境界,仍是我们教育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想未来的第一步就是从“课改”到改课,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落实: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二是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流程;三是改变课堂的组织样式。这样的“改课”不仅落实了课改的理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态,还能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改革是“长跑”,必须要有长远战略。我们的课改更需要的是一种情怀、精神——敬业执着与担当奉献!建立在以上的对未来发展的求是创制,我们也初步规划了远景:
——开放课堂,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建设特色课程文化。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区域地方文化,编写通俗教材;延展学科内容,增知扩智。
——整合教育资源,彰显教育合力,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仁,让社会提供给我们力量。建立阵地,协力策划,实现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核心、特色文化,从大处抓起,从小处落实,积极打造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课改从提升教学质量、厚积文化,到利用特色发展,解决深入发展,注入生命动力,内蕴精神风貌,激扬着生命、幸福着家园;为增强教学效益,加快学校人才培养,尽一个教育人的责任,十二中永远在前行,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