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孙思雨
自住建部2014年10月所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后,海绵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自今年3月份,国内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始申报以来,各省开展海绵城市的步伐逐渐加快,俨然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香饽饽”。近一年来,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可谓如火如荼。中国获得海绵城市国际大奖的金华燕尾洲公园,拆除“固若金汤”的水泥高堤,设计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和恢复河漫滩的湿地,建立起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桥,为燕尾州公园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嘉兴市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也在绿道中得到了应用,如慢行道和绿地自身排水、源头解决周边硬化路面排水和削减污染、末端解决周边硬化路面雨水污染。因此,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无疑已经成为各市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1.城市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是城市的源泉,然而全球每年有10亿人在遭受水的困扰。有报告认为,21世纪的水资源将和20世纪的石油一样重要,同时我国现在又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以及雨水系统的缺乏管理,造成了城市的雨水稀缺问题。除了水资源稀缺的问题,洪涝灾害一直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仅我国在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近些年来,逢雨必涝已逐渐演变为我国约360个大中城市的病疾。
水质问题也是城市水资源问题中现阶段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14%以上。
水问题一直作为世界性难题存在,而海绵型城市作为一种从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新型可持续开发模式,对缓解以上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国外“海绵城市”发展演进
一直以来国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态度渐渐转变,由恐惧忽视到和善利用,再到单一排水方式到综合利用方式,最后到如今的工程技术手段到与大自然的结合。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提升,如今更加注重全社会的参与。
国外多个国家应用雨水管理技术,值得我国参考。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很好的模仿了自然过程,储蓄雨水后缓慢的释放;促进雨水的下渗;过滤污染物;控制流速来允许沉积物的沉淀。雨水从源头开始控制,在最接近降雨的地方处置雨水径流,将从屋顶、停车场等流下来的雨水就地储存起来再利用。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是应用了雨水源头控制的理念,其实质是将雨水在源头上进行收集、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无论从街道尺度和公共空间都良好的应用了空间的承载力。在法律经济上,自上而下的有“全国性雨水计划”、“水敏感城市设计”,自下而上征求社区的建议,将社区的需求意愿在城市水管理中表现出来,开展社区教育计划、可持续水利用论坛等公众的参与。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这与传统的技术比如湿地、草狗等不同,低影响开发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国外对雨水控制的理念是雨水是一种可利用资源。雨水经过渗透、吸收、储存这些措施,将雨水排入城市绿地,对地下水源或者收集再利用,用来减少管道的压力。雨水的排放方式也采用了分流排放方式。在技术措施方面,在处理雨水问题时注意就近处理,通过利用植被性过滤过滤措施,并且通过透水铺装等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3.国内“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近些年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城乡饮用水安全及水质保护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强调了低碳、环保的理念,重视雨水的管理控制及技术措施。十八大中,强调将生态文明列入首位,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共同作用,促进国家的发展。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太多的水泥地占用了可以保持水土的林地、草地、池塘及湖泊,破坏了正常的水文循环,致使暴雨来袭时,雨水只能从管道排出,无法收集利用、补充地下水。若想解决城市缺水问题,顺应水文循环的自然规律,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将雨水“留”下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建设能够自然存蓄、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在2014年底,制定详尽的城市排水防涝的设计规划,将治理城市内涝列入政绩考核,争取用10年的时间形成完善的雨水排涝体系,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海绵城市”。
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重点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指导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己进行试点。同时,陕西西咸新区的洋西新城作为首个试点地区,对于引领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利用,促进水环境状况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12月,水利部、建设部等三部委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通知,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2015年1月,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工作。2015年10月,国务院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听证会介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政策情况。
4.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
国内对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国外的相关概念相互有重叠,需对其所应对的降雨重视现期和根本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认知。目前对于湿地、潜流湿地等手段进行部分的雨水收集和水体净化,缺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我国地方差异性大,地方降雨量也不同,现有的基础设施的老化等问题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如提升城市弹性管控雨水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结语: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从整个城市的建设思路与规划模式都应该有建设性的改善和科学性的突破,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应该注重的是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和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