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补白中培育学生语文素养
汪旻
摘要:学习统编教材文本时,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留白,为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小学生在体会文本中的留白时若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这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有帮助。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开展补白活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本补白丰富体验大胆想象拓展运用
统编教材在课文选择上非常讲究文质兼美,加上编者的精雕细刻,学生学习的文本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统编教材文本中有很多的留白,为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小学生形象思维特别强,对于文本中的留白,他们能真切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意味。学生若能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会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进而为深挖文本的内涵,品咂文本的秘妙打下基础。那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利用文本中的留白,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开展文本补白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文谈谈笔者的具体认识与思考。
一、在内容补白中丰富体验
在统编教材课文中,有大量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本,由于受体裁、人称等表达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出现了很多留白,有的是情境上的空白点,有的是动作上的空白点,有的是心理上的空白点等,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容易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对于文本中的留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才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走进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一)补白情境,感受形象
例如在《大禹治水》(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5课)一文中,要理解大禹“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的奉献精神,就需要了解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境。教学时,首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十三年里,大禹每到一处洪水泛滥的地方,看到洪水让老百姓有家难回、无家可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早日治好洪水,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为了能够找到让洪水彻底退去的通道,大禹四处奔走寻找可以让洪水通过的河道,他不顾山高水险……接着运用课件出示:第一次,大禹来到了离家门口不远的一处河滩,他想;第二次,大禹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处山坡,他想;第三次,大禹在夜色中走到了家门口,他想。最后,学生想象大禹治水的艰难和辛苦,虽然一次次走近家门口,可是家人的生活还是很平安的,而治水正在关键的时期:一是无数的老百姓都还受到洪水的危害,急需救助,自己作为治水官,有责任尽快解救他们;二是千千万万参加治水的人都还在外面治水,自己需要带头与洪水作斗争,而不是净想着家里的人。学生在这样的想象中,可以感受到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再给出大禹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具体结果,引导学生完成补白,从而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
(二)补白过程,理解内涵
例如在《爬天都峰》(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7课)一文中,开始“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都害怕,后来遇到一位老爷爷,他对“我”说:“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而“我”看老爷爷那么大年纪,就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由此结伴真的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其间再也没有出现害怕的情形。很明显,两人克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具体过程被作者省略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遇到一处陡峭的山崖两人爬上去的情形设计补白过程的训练:这一段陡峭的山崖有一百米高,老爷爷看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问:“小朋友,吗?”我看看汗水湿透衣背的老爷爷,问:“老爷爷,您吗?”我和老爷爷都笑了,同声说:“那咱们就!”这样的补白,不仅可以丰富爬山的过程,而且能够理解两个人言语之中的那个意味深长的“也”的内涵:既不服输,又互相鼓励。
二、在结尾补白中大胆想象
在统编教材课文中,有大量的故事文本,由于受篇幅等要求的限制,文章虽然出现了结尾,但实际上故事都还可以继续往下讲,甚至有些故事本身就是开放结构。这样的文本结尾,留下的是无数继续的可能,也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表达的思路或者故事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结尾的补白活动,让故事在补白中获得新的发展线索。
(一)继续想象,发展语言
例如《荷叶圆圆》(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3课)一文,是一篇十分美好的童话,课文以荷叶为主角,写了一群小伙伴对荷叶的喜爱和赞美。课文的开头是“荷叶圆圆的,绿绿的”,随后出现了四位与荷叶关系密切的小伙伴,每一自然段写一位,每位小伙伴都说出一句自己与荷叶关系的句子“荷叶是我的……”再写小伙伴围绕荷叶的特定表现。很显然,课文行文结构属于典型的开放结构,没有再回到开头的荷叶上去,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引導学生进行补白:荷叶还有哪些小伙伴,可以分成空中的和水里的两类;然后再进一步想象这些小伙伴是怎样表达自己与荷叶的关系及赞美荷叶的。学生在互相交流之后,汇报得很精彩,如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间飞来飞去,不停地舞动着美丽的翅膀。又如小虾说:“荷叶是我的跳台。”小虾蹦上了荷叶,调整了一下姿势,又摆出各种造型跳入水中。学生所给出的这些补白中,不仅想象的内容与课文保持一致,而且在表达句式上,也能够和课文差不多,这样学生在补白中既丰富了想象力,又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启发思考,激活思维
统编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有意不把事情讲明白,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思考,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例如《风娃娃》(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4课)一课在结尾中说:风娃娃听了人们的指责,很委屈地想:“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这就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替风娃娃想一想,在同桌中以对方为风娃娃把想明白的道理说给对方听,看对方能不能接受;如果不接受,看看对方是怎么对你说的,比一比两人的说法中谁说的道理更充分。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联系风娃娃先后所做的事情的不同结果,判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种判断就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体现。当然,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想象风娃娃在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第二天会为人们做哪些事情,不同的学生,想象出的事情又是不同的,所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发散性
三、在标点补白中拓展运用
在统编教材设计的标点符号学习中,具有留白意味的是省略号和问号。这两种标点符号在与文本中的文字相配合时,可以在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方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抓住具有留白意味的标点符号,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把那些静止的标点符号变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字表达。
(一)补白省略号,丰富表达
例如《荷花》(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课)一课中有这样的表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自然段主要是通过想象来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抓住结束句子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处想象:“这个省略号里隐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请大家发挥想象,小鱼晚上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会让它急切地想告诉别人呢?这个梦最后要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可以联系“鱼戏莲叶间”的诗句,以及自己对荷花、荷叶的印象,想象小鱼在水中用落下的花瓣做道具开展的各种游戏、表演等,这样就使小鱼的梦与荷花的美有机地联系起来,即使省略号有了具体的内容呈现,又丰富了课文的语言表达。
(二)补白问号,揭秘隐藏
例如《昆虫备忘录》(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课)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多种昆虫的散文,其中在描写“花大姐”时,有这样的句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这里的问号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呢?教学时教师不妨让学生把它明确一下,学生经过讨论明确,这个问号中的问题是“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能不能像七星瓢虫一样也吃蚜虫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作者为什么还这样问呢?其中的秘妙就是作者很喜欢“花大姐”,即使它因为吃马铃薯的嫩叶被人当作害虫,但不仅名字让人喜欢,而且特别漂亮让人难免爱屋及乌了。这个问号含着的秘妙在于因为不能明说喜欢“害虫”,所以如果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能够改吃蚜虫,所有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喜欢你啦!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本中的大量留白,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读者留下了广袤的想象空间,是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抓手,不同的留白,适合补白的方式不一样,但目标都是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娅.巧用“补白”,展現阅读教学的灵性与活力[J].教育科研论坛,2010(3):2223.
[2]王久平.补白与留白——阅读教学的“虚实艺术”[J].江苏教育研究,2015(2):6871.
[3]秦兴林.不要将精彩的留白拒之“门”外[J].江西教育,2015(10):910.
[4]臧其申.文本补白存在的误区及矫正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6(9):1112.
[5]林甲景.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补白”意识和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8(4):5153.
[6]谢茹.艺术“补白”,铸造精彩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9(2):6970.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