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策略探析
吴颖新
[摘 要] 当前,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高校要掌握应对方法和技巧,确定校园危机事件中心理干预的目标,构建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策略,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援助。
[关 键 词] 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11-01
近年来,交通事故等校园危机事件时不时见诸报端,这些事件虽然发生率低,属个别事件,但对当事人及其家庭危害严重,对其他学生影响恶劣,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掌握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对策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解析高校校园危机事件
(一)高校校园危机事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机的本质在于人们身心系统的失衡。所谓“危机”是生活意外事件造成的情感创伤,使人的心理内环境出现巨大的失衡,以致不能自持乃至精神濒临崩溃。
校园危机事件是在危机事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主要发生在校园内,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师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教学秩序或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事件。
(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种类
高校危机事件的种类主要包括五种:(1)政治类危机事件,指社会因素、国家政治因素引起的政治表达、政治诉求、群体运动等,也包括爱国主义的“非理性表达”。(2)治安类危机事件,包括打架斗殴、杀人、抢劫、偷盗、绑架、爆炸、恐怖袭击等。这其中既包括在大学校园内学生之间的治安案件,也包括大学生在校外参与的或者被动遭遇的社会治安事件等。(3)学生个体危机事件,指大学生由于学业失败、生理疾病、经济困难、网络成瘾、情感危机以及各种心理隐患导致的自杀、自残、离校出走、“失联”等。(4)事故类危机事件,是指由于大学生本人或他人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伤害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中毒、辐射、火灾、水污染等。(5)自然災害类危机事件,是指自然因素引起的学生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和伤害的事件,如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等。
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成因
1.不可抗力事件和突发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治安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以及第三方过错造成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2.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有的学校提供资源的短缺,这种矛盾导致危机事件。如今“95后”的大学生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学生的诉求日益多样化,而学校受限于现有的资源和客观条件,因而对大学生这些要求不能一一满足,而且对有的学生要求在学校看来属于无理要求,这就容易出现教育资源短缺与学生诉求增长的矛盾,如果学校管理层面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这种矛盾易转化为校园危机事件。
3.大学生个体因素是校园危机事件的主要成因。如今“95后”的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希望学校帮助他们做好生活安排,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好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活动改善他们在大学的社交生活。但有部分学生缺乏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不会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易导致情感崩溃、心理失衡。
三、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确定校园危机事件中心理干预的目标
校园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应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做到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校园危机事件中心理干预的目标包括危机发生前提高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危机后的恢复能力,减少长期心理忧虑的风险,帮助重返危机前的社会功能水平,表达悲痛,克服对伤害的恐惧,发展健康的创伤后处理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班级、学院和学校三级预防体系应充分发挥班级一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解决萌芽状态的危机事件。真正出现危机事件时,学校要马上启动危机事件应急机制,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涵盖学工部、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各院系等相关人员,公布危机应对小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电话。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担任角色,分工合作,保证危机事件得以有效干预。
(三)加强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校园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心理危机干预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比校园内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更科学、更规范。心理危机干预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心身状态和沉着冷静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时又具有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能准确评估危机程度,帮助学生合理宣泄、纠正错误认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恢复正常的社会适应功能。
只有相关人员和部门都具备了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危机事件中的师生尽快渡过危机。
参考文献:
[1]邱鸿钟,梁瑞琼.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韩继莹.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系统的建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