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精神高地”建设与社区文化

    张鲁宁

    摘要:青海精神,是指具有青海多民族历史、地域特点的时代和民族精神。社区文化建设构筑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集体认同,是青海精神高地建设的基础、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关键词:青海;社区;精神高地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是青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要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质,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一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时代精神作为社会普遍认同的集体意识,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建构自身存在方式的阶段性成果,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彰显的优良德性和价值追求。时代精神既具有普遍历史性,又具有特殊的民族性、地域性,是二者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时代精神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就表现为一定形式的民族精神,它既可以为某个民族所独有,也可以为多个民族所共持。因此,所谓青海精神,就是具有青海多民族历史、地域特点的时代和民族精神;所谓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就是以青海精神为内容和导向,在全省各族人民的丰富精神世界中,培育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铸就至高无上的精神状态。

    青海地处祖国大西北,是闻名于世的“民族走廊”,其灿烂的多元民族文化,赋予了青海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崇高品格。青海地势高寒、自然条件严酷,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青海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新青海的繁荣昌盛。在这个过程中,青海精神不断充实和发展,在青海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梳理起来: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青藏公路精神;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科学务实、勇于创新”的柴达木精神;有“创业、求实、奉献”的湟源牧校精神;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青藏兵站精神;有“大爱同心、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以及类似的龙羊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概括起来:自信、开放、创新的先进意识,“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是当代青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青海精神之所以能够实现青海的改天换地,铸就青海精神高地之所以能够推动青海跨越式发展,是由精神力量对人们思想和行动具有的三个方面作用形成的。一是,精神力量具有指引功能。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意识、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的体现,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可以决定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因此,符合青海客观实际、实践要求的青海精神引领青海发展,是全省各族人民胜利前进的航向和指南。二是,精神力量具有进取功能。人是名副其实的精神存在,主观能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激发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符合青海客观实际、实践要求的青海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能够对青海的各项事业发展产生强大推动作用。三是,精神力量还具有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作用。青海精神是青海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财富,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追求,可以使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融为一体,能够为实现共同的繁荣进步而携手奋斗。

    二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集体认同。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青海省的社区文化建设,承担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文化民生需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其根本目标就是引领时代风尚,培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与西部多元共存、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内涵相匹配的社区精神。青海省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层面上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在各族居民的精神世界中树立和养成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西部民族文化特点的思想意识、价值觀念和道德行为准则;营造各族居民邻里守望、民族团结、助人自助、和谐相处的社区氛围,不断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动员广大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依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大致可划分为社区文化空间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制度文化建设和社区观念文化建设等四个板块,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体系,其中,观念文化在社区文化多层次、多结构的内容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

    青海省的社区文化工作,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青海精神,打造一个“精神高地”的思想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是青海精神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社区文化包含的观念文化形态,是指社区居民在社区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社区意识和社区精神等,这些观念性因素无疑与青海“精神高地”建设所强调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社区观念文化反映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区的精神面貌和社区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所以,社区层面的青海“精神高地”建设,就是社区观念文化建设,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是包含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的。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是青海精神高地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要按照“有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原则来开展。如前所述,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全省各族各界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状态最直接最鲜明地反映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育程度,因此,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创建工作,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的基本形式,把青海精神高地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一个精神高地”的必然要求,在社区各族居民的精神世界培育和弘扬青海精神,是青海精神高地建设基础性、群众性的性质的充分体现。

相关文章!
  • 智慧课堂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

    林碧青摘? ?要:信息化的时代,依托智慧课堂环境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变革传统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技术优势,促使教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高一力学核心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沈亚华考点一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1.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學角度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