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大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思考
叶星星+黄俊
[提 要]打造“丰樟高循环经济区、袁上万绿色经济区、昌铜四县生态经地区”是江西省宜春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重点分析打造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合理引导县域分工和培育县域产业体系,优化袁上万城镇体系的规模、空间与职能结构,构建袁上万基础设施网络,全方位共享资源信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战略定位
[作者简介]叶星星(1987—),女,宜春广播电视大学讲师,软件工程(金融方向)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黄 俊,(1985—),男,宜春市农商行经济师,计算机专业学士,研究方向为经融管理。(江西宜春 336000)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宜春市成为赣西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16DQ41)
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在该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为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报告,提出了实施“三区”战略部署,要求推进“丰樟高循环经济区、袁上万绿色经济区、昌铜四县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1]为加快推进地处中心城区袁州(含市经济开发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宜阳新区)及其地处腹地的上高、万载的绿色经济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为更大程度地促进宜春市中心城区这一核的经济功能和辐射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打造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必要性
(一)袁上万在宜春市经济中的地位与地理区位
2015年宜春市财政总收入达到308.8亿元,其中,袁上万(指袁州区及其所在地的市经济开发区、明月同风景名胜区、宜阳新区和相邻的上高县、万载县。下同)财政总收入106.53亿元,财政占比34.5。此外,上高、万载与市级中心城区相距较近,具备绿色区发展的硬性空间条件。这就意味着,如三地能科学、协调地联合发展,打造袁上万绿色区将有利于强化宜春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驱动力量。
(二)降低袁上万三地经济发展成本和优化产业布局
首先,做强做大袁上万绿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三地间的交通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速快捷的综合运输体系,从而降低三地的物流成本。其次,构建袁上万绿色经济区,有利于袁上万三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三地市场上能够自由、有序、低成本、合理流动。再次,强化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三地政府间各自为政、招商恶性竞争、产业重复等弊端,这样更有利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提升袁上万三地经济发展收益
打造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可利用袁上万三地产业发展趋同,加快行业、企业、产业的横向兼并或进行战略联盟,优化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规模,获得超额利润;可利用袁上万经济结构互补,加快行业、企业、产业的纵向重组,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四)提升宜春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要求
江西省宜春市作为赣西区域最大的地级市,其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还没有得到明显认可,从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地处宜春本级市的袁州区经济发展能力相对滞后,未能较好地充当中心城市角色,这就需要袁州区与万载县和上高县联手发展经济,同时借助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的力量,实施绿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从而强化宜春作为赣西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打造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可行性
(一)强有力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3年12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宜春中心城区和袁州区被明确列为“赣西组团”重点成员。“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中的“赣西翼”被列入了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发展对象。2016年9月,宜春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部署。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为袁上万打造绿色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处在赣西和宜春市空间位置上提供良好的地缘机遇
袁上万处在宜春市的中南部,赣西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宜春市生产力布控的重点之一。袁州区虽是宜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宜春市经济、文化与政治中心,但其经济扩散带动作用比较薄弱,而位于其东北方向的万载县和上高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不太畅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通过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发展,促进袁上万三地产业链对接与资源整合,深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县域经济分工合作,提升袁上万三地集聚功能,壮大袁上万核心实力,真正实现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西组团”、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赣西翼”所应有地位和作用。[2]
(三)资源类型多样且同质化决定三地合作的可行性
袁上万三地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似相近与差异性共存。如三地都拥有丰富且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旅游资源,三地统一进行深度开发,统筹空间布局,开发绿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温泉旅游产品、有机农业观光产品等,可以提高三地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再如农业资源,三地都在大量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都有各自特色的农产品。如果三地加强联合,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商标,就可以在国内外贸易市场上提高其竞争力,最终发展壮大三地的农业产业。这就说明三地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存在合作的可行性。
三、打造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思路
(一)成立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发展工作小组
为使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建议尽快成立有市领导牵头并由相关部门领导和区、县长组成的协调机构,明确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主要工作。其次,建议建立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县)长峰会,制定和落实袁上万绿色区发展规划,定期和不定期研究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发展中的推进内容和重大政策举措,协调解决袁上万绿色经济区进程中的难点和重大问题,提出需市委、市政府协商解决的重大事项以及政策、资金支持。
(二)合理引导县域分工和培育县域产业体系
袁州区作为宜春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按照“市区一体”发展要求,建成高铁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技术、信息等齐备优势,发展“总部经济”、信息产业;[3]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比重变迁,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集中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如新能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万载和上高的产业发展与转型提供协作。
萬载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根据“宜万同城”发展规划,协调好与袁州、上高的发展关系,鼓励与两地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联合与重组,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实质性联合。建设好万载口岸作业区,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有机农业、以及已有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制造技术,重点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新型建材和花爆爆竹产业等,成为袁上万县绿色区的后花园。[4]
上高加快撤县设市步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开放前沿城市和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新型城市。利用“江西昆山”的品牌效应来兼并重组万载相关企业,改善万载外资利用不足缺陷。利用宜春海关、明月山机场和新的交通综合枢纽,大力发展市内外的贸易,提升袁州区的服务业档次。利用其农业资源优势和工业制造业优势,以及外资利用率高,着力推进大唐上高电厂等项目建设,发展农业加工和工业制造,服务与贸易和旅游产业。
(三)优化袁上万城镇体系的规模、空间与职能结构
在袁上万绿色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城镇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围绕以宜春市区为主核、万载县城和上高县城为次核的“三核”,建立沿320国道城镇带的城镇体系,以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节点为中心的“乡镇走廊”,形成空间上“集中”与“分散”的城镇网络体系。比如袁州区,围绕中心城区这个中心,沿交通轴,打造以温汤镇、西村镇、彬江镇、三阳镇为次级中心的四个“乡镇走廊”。另外,根据区位和资源或产业,可以把慈化镇、楠木乡、柏木乡、寨下镇划入分别以万载株潭镇和康乐镇为次级中心的“乡镇走廊”。以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节点,由温汤镇、洪江乡、南庙镇等节点构成“乡镇走廊”,以富硒产业和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导。以宜阳新区为中心节点,由下浦街道和彬江镇等节点组成的“乡镇走廊”,以物流业为主、服务业为主导。这样,利用交通设施和信息网络化的多中心、组群状、梯度式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创新城镇区域内的资源及生产生活要素的流动和发展机制,合理确定各乡镇的性质与功能,提升城镇间有效协作,成为经济发展增长极,构筑起袁上万三地共生共荣的城乡发展通道。
(四)构架袁上万基础设施网络,全方位共享资源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袁上万绿色经济区发展的关键环节。从交通环节来看,要真正使袁上万进入航空高铁时代,利用明月山机场和宜春市新的交通综合枢纽,以及充分挖掘宜春海关通关能力,就必须建设袁上万三地的城际轻轨,或者城际高速,及拓宽并优化焊接各乡镇的省道和县道。目前,宜春中心城往上高的公路以320国道和沪瑞加大广高速两个渠道,正如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走国道有110公里,走高速也有100公里。如修筑宜春中心城直通宜丰石市镇的加密公路,则可缩短30公里的距离[5]。快捷便利实现人流、物流畅通。同时,还要加强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尤其能源与通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建设。因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使生产和组织摆脱了固定的地理区位限制,在流动中组织功能和权力。同时,信息流引导区域空间承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更合理有序地发展,产生高效率和高效益,有助于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保生.中国共产党宜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报告[R].2016.
[2]蒋斌.宜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件报告[R].2015.
[3]龚法生.袁州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4.
[4]任辛,钟瑜.万载,在转型升级中奋力前行[N].江西日报,2014-07-21.
[5]龙春英,古新仁.宜春构筑山水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步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上册).2012,119-124.
[责任编辑:黄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