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阅读教学的成因浅析

    李灿

    在党中央积极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当前幼儿园教育对早期阅读非常重视。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而人的主要阅读能力在3-8岁期间形成,所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各地幼儿园都在开展阅读教学,但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研究分析发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素养、提问策略、口语回应等要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为幼儿园阅读教学搭建适宜的支架。

    一、教师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语言发展迅速的学前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重要,不仅是幼儿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还影响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良好的阅读作品承载着人文精神。为了使作品的情感内容能感染幼儿,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发展其语言能力,教师需要用良好的语言来表达和诠释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阅读作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素养特别重要。

    (一)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用词不规范。有的教师语言较为随意,经常会出现“一只猪”“一只牛”“你走先”等语词;有的教师语言凌乱松散,缺乏层次性和条理性;有的教师用词随意,表达不够准确、严谨;还有的教师经常伴有口头禅,教学语言不严谨;等等。

    2.话语啰唆多余。教师的语言哕唆多余现象较为严重,且大多没有意义,重复性较高。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询问幼儿“有没有”“好不好”“知不知道”“是不是”等。

    3.语言缺乏艺术性。有的教师受自身专业素養等因素影响,语言较为贫乏,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差,缺乏美感和感染力。

    (二)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的相关措施

    针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语言方面的问题,我园采取了如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根据我园教师的实际能力,明确并细化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的具体要求。例如,在规范性方面,要求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精练,包括口齿清楚、避免使用口头禅等;在条理性方面,要求教师语言要清晰有目的,包括语句通顺无误、表述具有层次感等;在艺术性方面,要求教师语言要富有美感和感染力,包括具有幽默感.能够借助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等。

    2.开展业务大练兵,提高语言素养。第一,每个教师对自己执教年龄段的阅读教材进行范讲、范读,发现亮点,找出问题,继而打造经典的、高质量的范读、范例,供其他教师学习和模仿。教师们在学习和模仿中体味并感知高质量范读的特点及要求,提升语言素养。第二,在教研活动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案例,让教师进行分析和反思,从中获得经验与技巧。只有教师的语言素养提高了,教学活动才会更加生动和丰富。第三,幼儿园经常会发布“好书推荐”信息,要求并鼓励教师做阅读笔记,撰写读书心得,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教师的阅读促进幼儿阅读教学的质量,让教师“慧于心而秀于言”。

    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慢慢培养,而语言教学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现。教师要时刻留心,时时关注,把生活中每一个运用语言的瞬间都变成提高自身语言素养的良好时机。

    二、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其表达欲望。然而,多数幼儿园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作用并不凸显。

    (一)教师的提问设计存在问题

    笔者发现,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价值。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幼儿思考,帮助他们阅读并理解作品。所以,教师的提问质量是问题价值的关键。纵观幼儿园所有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不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2.相互之间没有层次性。提问的作用就是引导幼儿找到思路,激发兴趣,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层次混乱、条理不清的提问会影响幼儿的思考,破坏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降低幼儿读图和倾听的兴趣。

    (二)改进教师提问设计的相关策略

    针对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1.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提问类型,以及提问的作用和具体表达方式。常见的提问类型有:描述型问题,如有什么、是谁、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什么表情等;判断型问题,如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怎么样等;推理型问题,如在说什么、会想些什么等;分析型问题,如为什么、怎么知道的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题材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2.把握提问的目的和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图画书的画面,把握提问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的描述,还要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与分析。三个层次的提问策略在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教学中应各有侧重,灵活运用。例如,针对故事性的读本,教师应以故事和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培养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故事发展到高潮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假设性和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读本蕴含着鲜明的道德倾向和评判标准时,教师可在幼儿阅读完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读本的教育价值。

    3.关注提问的组织。精心设计提问是前提,而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组织和引导才是关键。教师的提问面向全体幼儿,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来设置问题难度。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描述型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凌乱或发散时,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如手势等)来提示幼儿一个一个举手表达;分析型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及评价型问题则由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回答。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回应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评价。

    三、教师的口语回应

    教师在抛出问题后,相应地会得到幼儿的回应,这种回应是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众所周知,有效的回应是教学活动中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多种回应,能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身思想,提升并梳理对读本的理解。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9币的回应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回应是机械地重复幼儿的话,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不注意倾听同伴的回答,注意力涣散,倾听习惯变差;第二,教师的回应评价不具体,没有将好的个体经验变成集体可分享的经验,使幼儿得不到明确的指导;第三,教师的回应语言缺乏概括性、条理性和艺术性。

    案例:在绘本阅读教学《妈妈和宝宝》最后环节的总结性提问中,教师问幼儿:“你们喜欢妈妈吗,为什么?”幼儿1:“我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每天早上都帮我洗脸。”教师1:“哦,原来是妈妈每天帮你洗脸,你才喜欢她的。”教师2:“哦,你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幼儿2:“我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每天都会陪我睡觉。”教师1:“哦,妈妈每天都陪你。”教师2:“是呀,妈妈时刻陪伴着你。”幼儿3:“我喜欢妈妈,因为妈妈会给我买生日礼物,我很开心。”教师1:“妈妈真好对不对?”教师2:“对,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

    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2用“每天都在照顾你”“时刻陪伴着你”“记在心里”来回应幼儿,既涵盖了幼儿想要阐述的内容,又起到了情感推进的作用,促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教师1的语言明显缺乏提炼能力,只是浅表性地回应,一味地重复幼儿的语言,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可见,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概括、规范的语言来帮助幼儿提炼所要表达的内容,带给幼儿关于读本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回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积累,反复练习。教师在活动前要透彻、深入地分析作品,及时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中要适时把握契机,注意倾听,巧妙回应。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追求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启发性和形象性。

    幼儿园阅读教学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活动,目的是让不会、不爱读书的幼儿变成会读书、喜欢读书的自主阅读者,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依靠教师多方面的教学技能。因此,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语言素养、提问策略、口语回应等教学技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支架,支持并引导幼儿持续阅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規划课题《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6CZXX02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