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孟祥圣 房志国
摘要: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制度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工程的发展同样面对着各种考验。工程质量无疑是确保建设单位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高建设者的质量意识,完善市场竟争机制,从全程调控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 加强市场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1.1 提高建设者的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1.2 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1.3 建立良好的市场竟争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利用经济杠杆、行政干预、法律手段来实现管理。对市场管理一是要立法,二是要执法。使市场依法运行,用法律来规范建设者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平等、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建筑产品成为商品在市场中流通。
1.4 加强建设监理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1.5 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1.6 推行工程质量保修回访制度
推行工程质量保修期制度。维护建设工程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申报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交与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后,保修书要发到每个住户,监理公司要完成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用户在保修期内向建设工程责任单位提出保修要求时,保修单位要认真、及时给予保修,以满足用户需要。
2 抓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2.1 抓好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企业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工程质量要坚持“三个一个样”(即:工程大小一个样,工业民用一个样,重点非重点一个样),年年的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从而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全证明了抓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
2.2 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
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是项目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层次的职责。在选配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时,应十分注重质量业绩,特别是计划创名牌工程的重点项目或开拓市场的第一个工程,选派项目经理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
2.3 质量保证体系要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保证体系的贯穿关键在于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級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层次的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又是执行层,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建设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队检查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埃工验收的全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加强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项目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试验或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对质量控制的难点。在施工管理中还要坚持“样板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墙、样板间或样板层。特别是对于地面、墙面板材镶贴,事先应根据板材规格、规范要求和图纸设计图案以及结构实际尺寸划出排板设计图,然后再做样板。在样板通过验收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操作工艺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不仅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样板”,总结操作经验,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对搞好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验收,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