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正从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转向电子书。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馆配市场需求主体(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书的需求情况和馆配市场中间渠道(馆配商)中文电子书平台的发展状况,提出作为馆配市场供给主体的大学出版社应该尽快进行数字出版转型工作,并且充分利用中文电子书平台加强探索合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出版社;中文电子书;馆配

    【作者单位】张建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4月,湖北省图书馆召开了第六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的图书馆采访老师代表积极探讨了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采访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思路。而出版社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内容的重要保障单位,尤其是大学出版社与高校图书馆,理应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新动向,顺应并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新趋势下的新需求,在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上抢得先机、有所作为。

    一、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分析

    1.用户导向

    现代高校图书馆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等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为学校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完全以用户需求为根本考虑原则。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整个阅读环境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人们的阅读需求、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转变。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用户也不例外,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对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据调查统计,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用户从借阅和使用上对数字资源尤其是电子书的需求都远远大于纸质书,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纸质资源的需求呈逐渐下降趋势。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见表1)。

    2.经费配置

    近年来,由于高校图书馆用户对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需求增大,电子书正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的主体,因此,高校图书馆也要相应地调整资源采购经费的结构比例,逐步加大电子书的采购经费比例(见表2)。

    另据一份来自图书馆界的数据显示,2006—2014年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购置费有所下降,与之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费却不断攀升。有人估算,目前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大概不足10亿元,总体规模还不算大,但是一定会成为电子书发展潜力较大的市场之一,中文电子书的馆配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教育部在新一轮的教学评估工作指标体系中,对电子书、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的学生拥有量做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书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高校图书馆对中文电子书的需求决定了馆配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电子书平台的发展状况

    1.传统公司平台的问题

    从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报告(2005—2013)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我国109 所教育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资源购置统计情况(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中文电子资源建设主要还是以采购数据库、期刊、论文为主。而现在的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基本被超星、方正阿帕比、书生之家等公司平台所垄断。这些电子书平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并不能真正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求。

    (1)平台的电子书品种数不少,如超星就有超过120万种的电子书,但是图书新品缺失,内容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够,与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的需求不相符。

    (2)平台的电子书销售模式比较单一粗放,一般都采取统一打包销售的方式,造成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复浪费,同质化现象严重且没有特色,不能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

    (3)平台与出版社合作大都是一揽子方案,出版社在这条产业链上几乎是不参与的,版权问题始终是这些平台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以说,高校图书馆一直处在有需求、有经费却无合适中文电子书可买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占据了传统纸质书馆配市场较大份额的大学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的电子书。

    2.馆配商的平台介入

    传统的纸质书馆配商作为馆配市场的中间渠道,已经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书的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还发现了目前电子书馆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迅速介入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抓住转型发展的机会。

    (1)北京人天书店集团从2014年开始就把发展中文电子书馆配业务作为其核心业务之一,并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畅想之星”电子商务平台,发力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力争3—5年成为国内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主要的馆配商。

    (2)湖北三新于2015年9月正式上线“田田网”电子书平台,在全国的出版社和图书馆中力推中文图书的纸电同步,以互联网思维立志成为国内最大的图书馆领域知识服务商。

    还有北京社馆直通车、山东中教、北京台湖、浙江省店等民营新华系的电子书平台也不断涌现。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向出版社开放,使出版社成为电子书馆配市场的参与主体,如电子书的定价、上下架、并发数控制、版权加密保护等都可由出版社自己决定。大学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的加入将会较好地满足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对高层次、高品质中文电子书及电子新书的需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像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商美国OverDrive(赛阅)这样的第三方电子书平台,但越是在起步阶段就越需要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积极参与支持,如此才有可能出现属于中国自己的馆配第三方电子书平台,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大学出版社与电子书

    1.中文电子书的无源之水

    就产业链而言,高校图书馆作为终端用户一直都是馆配市场的需求主体,学术类、专业类的文献资料都是他们重点收藏的对象,而这也正是产业前端的内容提供商(大学出版社)的主打和优势,可是现在的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却成为无源之水,供需矛盾明显。

    大多数传统出版社担心电子书会冲击纸质书的销量,影响出版社的利润收入,因此对电子书市场大多持观望和谨慎态度。具体表现为:出版社大多不愿意把全部图书品种进行电子化销售,这样电子书馆配市场的图书品种就会少而不全;出版社一般都在纸质书发行后几个月才授权电子版,导致电子书馆配市场的新书品种很少。

    2.大学出版社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下游的图书馆对电子书的需求是存在的,中游的馆配商电子书平台条件是具备的,似乎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的问题都集中到了作为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出版社身上。

    单从馆配市场而言,在图书馆需求和采购策略都已经发生转变,纸质书的平均复本已经降至极点的情况下,馆配电子书与纸质书其实并不存在明显冲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实际上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商机,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国外电子书一般同步或先于纸质书发行。根据高校图书馆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大学出版社至少可以在纸电同步方面做些尝试,考虑不同类别图书用不同出版策略。

    (1)对于一般理工科类图书,如计算机、医学、生物、化学等,由于其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图书的使用半衰期相对较短,图书馆更愿意优先选择电子书。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类图书时就可以考虑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时出版,甚至不出纸质版只出电子版。

    (2)对于一般文科类图书,由于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图书使用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图书馆会倾向于选择此类图书的纸质书,电子版一般用来回溯补藏为主。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类图书时就应以纸质版为主,电子版为辅。

    (3)对于学术图书,尤其是经典的学术图书,无论文科、理工科类别,无论电子版还是纸质版,都非常受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欢迎。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类图书时就可以考虑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时出版。

    (4)对于基础研究型的图书,图书馆倾向于选择纸质书,而对于技术类、学习考试辅导类、教学参考书、消遣娱乐类、连续出版物类、标准专利报告类等图书,图书馆则倾向于使用电子书。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时就应相应地考虑选择出版纸质版还是电子书。

    (5)对于具有检索特点的工具书等,因电子书具有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图书馆肯定更倾向于选择电子书。因此,出版社出版此类书时应直接选择电子书。

    (6)对于合作出版、包销、内部发行、不对外发行的一些图书,为了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出版社可以考虑出版电子书。

    大学出版社在电子书出版的同时,只要印刷少量的纸质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纸质书的市场需求,而且可以让出版社缓解纸质书库存和退货压力,为避免国家资产浪费,向低碳、环保出版做出积极贡献。

    3.图书馆的读者决策采购

    读者决策采购(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也称按需购买(POD:Purchase-On-Demand)或需求驱动采购(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是图书馆基于读者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情况,决定购买与否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这种采购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兴起并成为购买电子书的主要模式,国内高校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研究并探讨实践这一资源建设的新模式。这种只有在读者使用的时候才会被购买的电子书采购模式,不仅满足了读者信息需求的及时性,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资金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资源采购模式。

    针对高校图书馆正在使用或未来将要使用的这种采购模式,出版社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提供图书marc数据并导入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出版社提供的电子书数据越多、越全,可供读者选择的书目范围就越大,相应地也就增加了图书馆购买概率,从而提高电子书在图书馆的销量。这种模式对出版社出版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看,这种模式也能让出版社根据图书流通情况知晓读者的阅读偏好,为出版社未来选题提供了较好的决策依据。

    不管载体形式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看中的永远是图书内容本身,看资源是不是符合高校学术需求和专业需求,这才是根本。因此,大学出版社必须回归到以内容为王的道路上,紧密结合高校,做专业价值的发现者和整合者,多出学术精品,建立相应的电子书学术品牌。如此,大学出版社才能打破电子书馆配市场的瓶颈,为图书馆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资源与服务。

    [1]刘兹恒. 电子书馆配的前路[N]. 出版商务周报,2015-10-11.

    [2]张美萍.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协调采访[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3-17.

    [3]任殿顺. 馆配商入局电子书生变[J]. 出版人,2015(4):55.

相关文章!
  • 广播与互联网融合的四种模式

    王欢“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br />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

  • 做强电视新闻评论构建电视媒体

    郑燕梅<br />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它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新的模式来将自身做大做强,

  • 自媒体时代下传播模式的转变

    于骁+于松明<br />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