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刘剑威
【内容摘要】做任何事都要有度,课堂教学也同样。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逐渐从追求形式的“生动活泼”阶段转入了“理性思考”阶段。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只有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在分析中找到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度
新课改下提倡合作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构建知识,但教学中容易出现“满堂问”现象,学生的讨论也会“漫无边际”,多媒体使用也过于频繁。文章就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提问要有梯度,循序引导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借助问题的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走入了“满堂问”的极端,课堂中问题过多,学生疲于应付,无法让问题起到启发的作用。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性、循序渐进地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后一问题的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
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本次课堂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幻灯出示一个三角形,给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请学生猜想第三个角的度而引入课题;然后以“量一量(量角器量不同三角板的度数)”、“拼一拼(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后看能否拼凑为一个平角)”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量一量中提问“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在“拼一拼”活动中提问“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凑为一个平角”。活动后教师追问“如果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不难看出,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也能顺利地根据已知两个角而求得第三个角的度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二、讨论要有限度,合作构建
合作探究教学的重点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但在教学中发现,因教师过分夸大讨论的作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课堂讨论变得漫无边际,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和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讨论,这不仅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讨论要有限度,是指学生的讨论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要通过讨论抓住课堂学习的重难点。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比例函数y=3x和y=2x的图像,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该图像具有什么特点?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在取点的坐标时有更简捷的方法吗?”学生在讨论上述两个问题的中,一是要突出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二是要在讨论中掌握两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函数y=3x-2的图像并提出问题“观察图像,从左向右看是上升还是下降?其中哪些函数y的值是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哪些函数y的值是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这两类函数的区别和自变量的系数k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尤其是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更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采用精讲释疑的方式向学生讲授。
三、多媒体要适度,辅助使用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媒体的视听功能为课堂教学中直观呈现知识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课堂导入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演示抽象知识点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也应看到,在课堂中,如果过多、过细的应用多媒体,不仅会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也容易让课堂走向“欣赏课”的极端。试想,当一个个课件从学生眼皮底下溜走,学生甚至都还没有看清呢,如何去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就要做到适度。
首先,要适度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以幻灯片展示日出现象后,要及时将地平线和日出转化为直线和圆,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探究。又如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圆中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要借助多媒体演示突出重难点。如在解决“两人两地同时出发或一先一后”、“相向而行”、“相遇”等问题过程中,学生很难以抽象思维来预设问题中两人所行走的路线,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就可收到不错效果。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对“面动成体”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用制造出圆柱、圆椎、圆台等几何图形,从中截取出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沿着规则的路途旋转,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运动的结果是圆柱、圆锥、圆台,很好地理解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万事皆有度,教学也一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问题的“梯度”、讨论的“限度”、多媒体使用的“适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向仲融.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11期.
[2] 苗军红.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 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2期下.
[3] 严永毅. 把握好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度”[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巽寮中心学校)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析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的

    安克燕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情境教学已经深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已经深入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

  • 以《桂花雨》为例

    周默一、关于“1+X”联读“1+X”联读教学中的“1”指基于教材内一篇课文,根据联读议题,加上“X”,即与课文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