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团队运行障碍与对策研究
肖久灵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的先导和保证。本文在论述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目标、组织结构、团队精神、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策略,以促使教学團队明确目标定位,理顺运作机制,克服运行障碍,促进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教学团队 运作机制 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自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普遍认识到教学团队是推动高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的重要力量,对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以国家级教学团队评选为例,教育部于2007-2009年分别评选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00、300、305个,到2017年评选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个。以江苏省“青蓝工程”评选为例,教育厅在继2014年、2016年分别评选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40个之后,于2017年继续加快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共计评选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0个,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总体而言,高校教学团队在提升学科专业发展、优化教学资源以及培育师资队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但有些高校由于对教学团队的认知和理解存在不足,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运作机制与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教学团队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高校教学团队的特征与构建原则
根据团队的概念内涵以及教学团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等为任务,由学术造诣深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一定数量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高校教学团队的性质不同于科研团队或教研室,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应具有异质性以及具备团队精神。
在构建高校教学团队时需要注重的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鼓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科研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团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优势,以科研推动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二是资源优化整合原则。综合考虑院校的资源特点以及学科的不同特征,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互补,增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校院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三是结构合理原则。教学团队应适应学校职能发展需要,有利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技术综合,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配置,确保团队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动态发展原则。教学团队需要与学校总体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相一致,和教师发展与成长相一致,需要时刻关注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回应。此外,高校教学团队需具有如下功能,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人才队伍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等。
2 高校教学团队在运行中的主要障碍
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重申报轻建设”“重制度轻运行”“重结果轻过程”“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在实践运行中存在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团队精神较为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
2.1团队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高校教学团队必须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最高目标。高校需要根据不同标准以及发展实践制定出不同的子目标,如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以传帮带方式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教学团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工作任务转化为目标,目标缺乏整体规划或未进行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划分;二是教学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认知不到位,甚至不清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未形成共同理解或达成共识。
2.2团队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良好的组织结构将有利于团队的有机运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团队规模、带头人遴选以及团队成员的构成等。在团队规模方面存在人员过多、规模过大等现象,未深入思考团队成员的团队角色以及建设任务性质,未考虑成员应享有的权利义务,存在临时拼凑等问题。在带头人遴选方面,存在选择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或具有行政职务的领导担任,缺乏有效的遴选与竞争机制。在团队成员构成方面,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上不尽合理,缺乏一定的梯次,有些是原教研室或学科团队直接转化而来。
2.3团队精神培育较为缺失
团队精神能够增加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成员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与责任感。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团队与成员之间关系不够紧密,成员对团队缺乏归属感和效能感,导致团队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协作与配合意识,存在单干或过度竞争等现象;三是团队成员对于团队事务不够关心,参与度不高。
2.4团队绩效评价不够科学
团队绩效评价,是对团队教学活动满足高校教学需求程度以及团队活动的显性与隐性价值所做出的判断。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仅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评价,不注重对团队工作的整体考核;二是考核导向偏重于科研而非教学,且对教学考核仅评价教学工作量;三是评价主体主要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缺乏同行评价。
2.5团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之上,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在此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障碍。一是激励机制不太健全或缺失,未建立明确的激励措施,或激励方式较为单一;二是制定激励措施未予全面考虑,未将教学团队激励纳入学校激励体系之中,激励措施仅以经费激励为主,缺乏精神激励等;三是激励程度存在不公平现象,有些仅认同带头人或骨干成员的作用,而忽视其他成员的贡献,有些经费平均分配,做多做好,做与不做等都一样。
3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优化路径与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广泛认同的目标机制,团结协作的合作机制,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
3.1目标机制
有效的团队需要具有一个清晰的团队目标,且能被团队成员普遍接受。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有长远规划,中短期相结合的目标组合体系,并且还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特征与优势,为每个成员设置不同层级的挑战性目标,以保障建设目标的分类分层实现。如对于新老师、中年老师以及老年教师等制定不同的目标,促使他们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不断产生归属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3.2合作机制
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需要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团队成员不断掌握新知识并乐于分享,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使得每个成员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建立相互信任的环境,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高度授权以及充分沟通。保持团队的适当规模,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并选择出色的团队带头人。
3.3激励机制
高校教学团队的激励方式应具有多样性,除了提供团队成员的基本薪酬之外,对团队整体的资源投入、项目资金资助、任务奖金支付等都可以成为激励形式。由于每一种激励方式的功能存在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激励组合方式,以满足团队成员的多种需要。如以团队整体绩效评价作为确定资源配置与总投入的标准,再以成员个体对团队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内部分配标准。
3.4管理机制
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实践,制定管理办法,并加以有效实施。确保教学团队拥有并掌握资源配置权,如各种资金、人才、设备等使用权。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团队带头人职责制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制度,团队经费使用制度,自我评价与激励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以利于保障教学团队稳定运行。
3.5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有,一是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明晰教学团队的运作机制,明细教学团队成员的考核制度等,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经费保障。应用学校专项资金、社会资金等,重点支持师资、教材、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的建设,且保证专款专用。三是监督保障。加大对团队建设的跟踪支持和监督管理,围绕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如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实习环节以及教学研究等,对于未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的团队责令制定完善措施,确保总体建设目标实现。
4 结论与展望
自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文件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越发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产生机制与管理办法。高校教学团队的价值主要在于汇聚优秀师资队伍、凝练教学改革方向、创造标志性成果和构筑教学科研学术综合基地等。教学工作围绕教学基本建设开展,主要包括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创建性的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如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信息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精品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重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提升教学改革成效的新增长点,也是推进“质量工程”的良好平台。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外部支持环境以及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结合高校自身优质资源以及学科特点基础上,以研究室、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中不断推进团队建设,逐步明确目标定位,理顺运作机制,克服运行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 77.
[2] 韩昌跃,杨樱.构建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1- 102, 110
[3] 段相林等.教學团队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内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间的相互关联[J].解剖科学进展,2012(2):197- 199.
[4] 宋洁心.“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5(9):114- 115.
[5] 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80- 82.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的先导和保证。本文在论述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目标、组织结构、团队精神、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策略,以促使教学團队明确目标定位,理顺运作机制,克服运行障碍,促进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教学团队 运作机制 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自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普遍认识到教学团队是推动高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的重要力量,对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以国家级教学团队评选为例,教育部于2007-2009年分别评选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00、300、305个,到2017年评选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个。以江苏省“青蓝工程”评选为例,教育厅在继2014年、2016年分别评选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40个之后,于2017年继续加快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共计评选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0个,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总体而言,高校教学团队在提升学科专业发展、优化教学资源以及培育师资队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但有些高校由于对教学团队的认知和理解存在不足,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运作机制与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教学团队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高校教学团队的特征与构建原则
根据团队的概念内涵以及教学团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等为任务,由学术造诣深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一定数量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高校教学团队的性质不同于科研团队或教研室,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应具有异质性以及具备团队精神。
在构建高校教学团队时需要注重的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鼓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科研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团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优势,以科研推动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二是资源优化整合原则。综合考虑院校的资源特点以及学科的不同特征,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互补,增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校院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三是结构合理原则。教学团队应适应学校职能发展需要,有利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技术综合,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配置,确保团队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动态发展原则。教学团队需要与学校总体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相一致,和教师发展与成长相一致,需要时刻关注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回应。此外,高校教学团队需具有如下功能,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人才队伍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等。
2 高校教学团队在运行中的主要障碍
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重申报轻建设”“重制度轻运行”“重结果轻过程”“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在实践运行中存在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团队精神较为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
2.1团队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高校教学团队必须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最高目标。高校需要根据不同标准以及发展实践制定出不同的子目标,如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以传帮带方式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教学团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工作任务转化为目标,目标缺乏整体规划或未进行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划分;二是教学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认知不到位,甚至不清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未形成共同理解或达成共识。
2.2团队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良好的组织结构将有利于团队的有机运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团队规模、带头人遴选以及团队成员的构成等。在团队规模方面存在人员过多、规模过大等现象,未深入思考团队成员的团队角色以及建设任务性质,未考虑成员应享有的权利义务,存在临时拼凑等问题。在带头人遴选方面,存在选择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或具有行政职务的领导担任,缺乏有效的遴选与竞争机制。在团队成员构成方面,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上不尽合理,缺乏一定的梯次,有些是原教研室或学科团队直接转化而来。
2.3团队精神培育较为缺失
团队精神能够增加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成员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与责任感。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团队与成员之间关系不够紧密,成员对团队缺乏归属感和效能感,导致团队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协作与配合意识,存在单干或过度竞争等现象;三是团队成员对于团队事务不够关心,参与度不高。
2.4团队绩效评价不够科学
团队绩效评价,是对团队教学活动满足高校教学需求程度以及团队活动的显性与隐性价值所做出的判断。在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障碍。一是仅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评价,不注重对团队工作的整体考核;二是考核导向偏重于科研而非教学,且对教学考核仅评价教学工作量;三是评价主体主要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缺乏同行评价。
2.5团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之上,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在此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障碍。一是激励机制不太健全或缺失,未建立明确的激励措施,或激励方式较为单一;二是制定激励措施未予全面考虑,未将教学团队激励纳入学校激励体系之中,激励措施仅以经费激励为主,缺乏精神激励等;三是激励程度存在不公平现象,有些仅认同带头人或骨干成员的作用,而忽视其他成员的贡献,有些经费平均分配,做多做好,做与不做等都一样。
3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优化路径与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广泛认同的目标机制,团结协作的合作机制,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
3.1目标机制
有效的团队需要具有一个清晰的团队目标,且能被团队成员普遍接受。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有长远规划,中短期相结合的目标组合体系,并且还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特征与优势,为每个成员设置不同层级的挑战性目标,以保障建设目标的分类分层实现。如对于新老师、中年老师以及老年教师等制定不同的目标,促使他们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不断产生归属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3.2合作机制
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需要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团队成员不断掌握新知识并乐于分享,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使得每个成员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建立相互信任的环境,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高度授权以及充分沟通。保持团队的适当规模,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并选择出色的团队带头人。
3.3激励机制
高校教学团队的激励方式应具有多样性,除了提供团队成员的基本薪酬之外,对团队整体的资源投入、项目资金资助、任务奖金支付等都可以成为激励形式。由于每一种激励方式的功能存在不同,可以采取多种激励组合方式,以满足团队成员的多种需要。如以团队整体绩效评价作为确定资源配置与总投入的标准,再以成员个体对团队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内部分配标准。
3.4管理机制
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实践,制定管理办法,并加以有效实施。确保教学团队拥有并掌握资源配置权,如各种资金、人才、设备等使用权。制定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团队带头人职责制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制度,团队经费使用制度,自我评价与激励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以利于保障教学团队稳定运行。
3.5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主要有,一是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明晰教学团队的运作机制,明细教学团队成员的考核制度等,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经费保障。应用学校专项资金、社会资金等,重点支持师资、教材、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的建设,且保证专款专用。三是监督保障。加大对团队建设的跟踪支持和监督管理,围绕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如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实习环节以及教学研究等,对于未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的团队责令制定完善措施,确保总体建设目标实现。
4 结论与展望
自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关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文件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越发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产生机制与管理办法。高校教学团队的价值主要在于汇聚优秀师资队伍、凝练教学改革方向、创造标志性成果和构筑教学科研学术综合基地等。教学工作围绕教学基本建设开展,主要包括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创建性的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如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信息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精品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重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提升教学改革成效的新增长点,也是推进“质量工程”的良好平台。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外部支持环境以及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结合高校自身优质资源以及学科特点基础上,以研究室、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中不断推进团队建设,逐步明确目标定位,理顺运作机制,克服运行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 77.
[2] 韩昌跃,杨樱.构建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1- 102, 110
[3] 段相林等.教學团队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内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间的相互关联[J].解剖科学进展,2012(2):197- 199.
[4] 宋洁心.“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5(9):114- 115.
[5] 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80-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