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气质

    赖顺意

    摘要:《双城记》是著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在19世纪时期,查尔斯·狄更斯为文学的世界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故事,用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进行批判,精准的揭露了贵族旧势力的丑恶嘴脸。《双城记》中讲述了许多人物的不同遭遇,本篇文章就《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气质,进行了准确和深刻的探讨,揭示了法国革命中社会与政治的矛盾,在读者的面前暴露出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人道主义;双城记;人物形象;文化气质

    1.《双城记》概述

    《双城记》是著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编写,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具有批判主义精神的作家,其著写的《双城记》更是英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财富。《双城记》对后来的英国文学奠定了基础,其中赞扬勇于拼搏的人性光辉,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叙述都可以反应出这一点。《双城记》的最后,小说的主旨升华,引出小说的精神主旨,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作为讽刺法国贵族封建统治的著作,《双城记》中的描写革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各个地方民怨四起。

    2.《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2.1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一种时刻为人民着想的思想体系,人道主义处处以人民为基本,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繁荣富强,所制定的政策一定要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双城记》中所反映的就是法国封建贵族不顾农民的生活状况,大肆剥削农民的财力与劳动力,致使各个地方民怨四起,最终导致法国暴力大革命的爆发。《双城记》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所谓是淋漓尽致,小说的主体就是围绕着人道主义所开展的,其中更是赞扬了农民勇于拼搏的人性光辉。

    2.2人性中的仁爱精神

    《双城记》中对人性的善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小说中的马奈特作为一名医生,在监狱里的时候,不会因為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病人,马奈特对每一个病人都持平等对待。这就是小说中人性的放大,传播了马奈特人性中的仁爱精神,作者不仅对这种精神进行放大描写,还对这种仁爱精神表示赞同并进行赞美。

    3.《双城记》中的人物遭遇和文化气质

    3.1封建贵族势力典型代表—艾佛蒙德侯爵

    《双城记》中讲述了许多人物的不同遭遇,艾佛蒙德侯爵就是小说中刻画的一位上层统治阶级人物,并且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性的反面人物,可以说是暴虐政府的全权代表。《双城记》中对艾佛蒙德侯爵的描写可谓是细致入微,通过描写人物所经历的事情,侧面反映了艾佛蒙德侯爵是一个泯灭人性的暴徒。其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一天艾佛蒙德侯爵乘坐马车出行,结果撞死了一个贫民儿子,艾佛蒙德侯爵却毫无愧疚之意,而是毫不在意的扔下了一枚金币。艾佛蒙德侯爵不仅草菅人命还好色贪婪,小说中曾经提及,艾佛蒙德侯爵为了霸占良家妇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结果酿成了四口被杀惨案。但最后小说的主旨升华,引出小说的精神主旨,艾佛蒙德侯爵被捕锒铛入狱,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2核心地位人物之一—马奈特

    马奈特医生是《双城记》中最具价值的人物之一,也是正能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叙述都可以反应出这一点。马奈特作为一名医生,在监狱里的时候,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对待病人,马奈特对每一个病人都持平等对待。除此之外,还自己亲身给监狱的看守者治病,长期的监狱生活让马奈特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但最后被女儿救出了监狱,在亲情的的感染下,马奈特的精神得到了恢复。马奈特的女儿路茜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不辞辛苦几经周转去解救自己的父亲,革命时期社会动荡,在许多热心善良人的帮助下,路茜多次与自己的父亲团聚。马奈特与女儿路茜的故事中处处流露着感人的亲情,正是这种亲情使他们坚持与法国贵族作斗争,故事中透露的文化是不屈的斗志,和对亲人永不泯灭的亲情。

    3.3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加斯帕德

    加斯帕德就是那个,被艾佛德蒙侯爵撞死的那个小男孩的父亲,农民与贵族旧势力作斗争的同时,贵族旧势力的仇恨也在心里慢慢滋生。双方的积怨越来越多,致使法国大革命处于爆发前的表面动荡时期,此时加斯帕德为了报自己的丧子之痛,同时也为了伸张正义,将艾佛德蒙侯爵杀死。巴黎贫民地区的起义人民,沿袭雅克的思考方式对政治进行深刻的讨论,加斯帕德也是农民起义中杰出的代表。在杀害艾佛德蒙侯爵后,他的心情十分复杂,既高兴自己为儿子报了仇,又担心自己已经与贵族旧势力反目,心里面满是对大革命胜利的期望。巴黎贫民地区的农民反对的就是封建的贵族思想,而封建贵族的特权思想在伯爵的思想中得到了巩固。

    结语:《双城记》中,不仅描绘出了巴黎贫民地区的起义人民顽强拼搏、誓与敌人抗战到底的画面,还让读者读出了作者内心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革命的胜利终将属于人民的坚定决心。查尔斯·狄更斯用一种矛盾的心理,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塑造了各种活灵活现的故事场景,通过阅读故事,读者可以间接的领悟到这些人物形象背后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A].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986

    [2] 狄更斯.双城记[M].译林出版社,1996

    [3] 朱维良,赵澄.外国文学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4] 尚必武.叙事学研究的新发展[J].外国文学,2009

相关文章!
  • 超失重概念教学问题及策略

    林少颜摘? ?要: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超失重的概念认识有所不足,尤其是太空飞船中宇航员的完全失重的原因,学生回答不上来。本文通过反思

  • 关于电容器中U不变还是Q不变的

    阎振祥一、两个公式的比较1.定义式C=Q/U定义式适合任何形式的电容器,如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网柱形电容器等,而且极板上所带电荷的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