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平台环境下小数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韦永峰 李静 张迎
摘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撑,而服务平台的使用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我们要引导教师利用服务平台中的“网络教研”“个人空间”“微课”“优课”系统,培养个人教学信息检索、教学素材获取、各类信息分析、资源素材处理、信息整合应用的能力。本文通过教师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平台?系统?信息素养培养
一、研究的意义
随着“宽带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要求的提出,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尤其是列入合肥市信息化建设计划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7年5月,学校课题组成员申报了“公共服务平台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线下”到“线上”,合理运用服务平台,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课题组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检索”“整合”等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为便于研究,本文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检索教学信息、获取教学素材、分析各类信息、处理资源素材、整合应用信息,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由于平台中的系统众多,因此,基于提升“信息素养”和教师关注点,课题组拟定了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中的“网络教研”系统,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中的“个人空间”“微课”系统,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优课”系统,作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平台系统。
三、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平台中的“网络教研”“个人空间”“微课”“优课”系统,培养教师对教学信息检索、教学素材获取、各类信息分析、资源素材处理、信息整合应用的能力,课题组先后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网络教研”系统应用
为了了解教研系统的使用,教研组安排课题组负责人为“网络教研”系统管理员,不定期开展网络教研。
如开展“信息素养”课题研究研讨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大练兵活动暨 “一师一优课”研课活动,组织教师尝试使用“网络教研”平台评课。课题组成员不仅了解了系统,而且培养了教师研讨信息分析反思和Word、视频等资源素材上传处理的能力。
(二)“个人空间”系统应用
为了熟悉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相继开展了平台使用培训,引导教师上传“教学设计”“反思”等材料至个人空间中,形成教师的业务发展档案袋。
如开展省平台“个人空间”的资料上传、下载的应用学习;组织教师参加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比赛,完善课题组成员的“个人空间”;依托教师业务档案袋,将教师的过程性和成果性材料进行收集,并上传至“个人空间”。这些做法,让课题组成员了解了“个人空间”的架构,而且将个人“线下”的档案袋转存至“线上”的档案袋,培养了教师资源素材处理的能力。
(三)“微课”“优课”系统应用
为了对资源素材进行合理处理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应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微课、优课的评比,如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全国第十届新媒体新技术评比、“优课”评比、“微课”评比。教师在比赛中获奖,不仅培养了教师对教学信息检索、教学素材获取、各类信息分析、资源素材处理、信息整合应用的能力,而且提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平台。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学习了平台应用等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认真撰写教案和课后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得失,撰写教学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先后开展服务平台系列的课题理论培训活动10余场、课堂实践研讨课活动90余堂,撰写反思论文80余篇、参与校际交流活动60余人次,使得中青年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白板教学手段,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教学思考,彼此交流教育教学的想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群体素质。
(二)提炼完善出适合教师发展的“学、炼、赛、研、思”的成长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平台中的“网络教研”“个人空间”“微课”“优课”系统,培养了教师对教学信息检索、教学素材获取、各类信息分析、资源素材处理、信息整合应用的能力,提炼完善出“学、炼、赛、研、思”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1.学
为了提高教师对资源服务平台的认识,以及信息的检索和获取能力,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得到有效整合,课题组先后组织并开展了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培训活动,如“网络教研”“个人空间”的整体架构,“微课”“优课”制作要求,以此提高教师的整合水平和能力。
2.炼
依托“个人空间”培养教师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每学期要求教师完成白板应用的“四个一”基本功,即制作一个白板课件、撰写一篇资源再利用的互动教学设计、撰写一次应用反思、采编一段用于教学的微课视频等。“四个一”的实践历练,不仅对信息资源素材进行再加工,而且培养了教师信息整合应用的能力,为后期的“赛”奠定了基础。
3.赛
积极搭建不同类(级)别的“四个一”的教学比赛平台,以凸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检验教师的“学”和“炼”的信息素养成果:
一次校内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检验服务平台教学环境下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的有效程度;
一次区级信息大练兵比赛:通过区组织的“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大賽” 和“三项作品和个人空间评比”,检验教师前期“炼”的成果;
一次全国信息整合比赛:借助于信息整合比赛平台,检验教师“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成效性;
一次全国白板技术应用大赛:检验教师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应用实效性。
4.研
通过“学、炼、赛”,教师积累了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研”时,通过“个人空间”,开展“四个一”的反思分享,将这些材料分类整理到“个人空间”中,并上传到资源库供大家学习,培养了广大教师的信息资源整理能力。
5.思
通过“学、炼、赛、研”,教师重新反思整个成长的过程,通过“微课”“优课”平台,物化形成成果,不仅检验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且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在教师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情况喜人
在课题组开展的“学、炼、赛、研、思”活动中,花冲分校的数学学科教师在各个阶段不断进步。如在微课、教学设计、课件评选、博客评比、素养评比等基本功锤炼中,有68人次获奖;在教学大赛、教学评比、课例评比、优课等比赛中,有43人次获奖;在教学反思、论文反思等阶段研究中,有14人次获奖;在教学论文、论文评比、辅导论文、阶段报告、应用案例等反思提升中,有31人次获奖。
其中,微课、课例评比、论文评比、课件评选获奖较多,如图2所示。
(四)编创了“多维度”的数学创新校本课程
数学创新课程,彰显了课题组成员信息素养能力的成果,完善了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的课程内容。该课程的编创,不仅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能力,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课程从2018年5月开始进入开发阶段,课题组成员借助于服务平台,搜索、收集、整理、应用各种课程资源,通过集体备课选择课题、教研研讨完善内容、创新实验课程开课、主持人做引领展示、校际交流完善课程等过程,拟定了“多维度”的六类课程。
具体为第一阶段的图形类课程七巧板、计算类课程汉诺塔、空间类课程魔方,第二阶段的推理类课程数独、探究类课程连环、结构类课程孔明锁。
使用时,每一个课程作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启蒙课程,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不断提升难度,从而渐进性、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优课(微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按照“情境激趣、媒体操作、提出问题、建构知识、拓展延伸”的五环节教学策略进行信息整合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五、成果推广
课题组成员通力协作,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平台,大家相互促进,相互交流。课题研究成果现已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在人力和物力上,学校拨出专项资金,配备能力强的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成果的轉化工作,以此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品质。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