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津桥

    李宁蓉 李俐雯

    

    

    

    中班下学期,在开展主题活动“桥这一家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地提到了幼儿园附近的古廊桥——西津桥。有的说:“西津桥也是桥。”有的说:“我晚上经常和爷爷奶奶去西津桥散步。”有的说:“我每天来园、离园都会路过西津桥。”有的说:“真奇怪,永康市只有西津桥不让汽车通行。”有的说:“西津桥有屋顶,下雨天都不会被雨淋湿。”还有的说:“西津桥是木头做的,可牢固啦!”霖霖得意地说:“西津桥以前被大水冲垮过,我太爷爷可是修复西津桥的工程师呢!”……

    孩子们口中的西津桥是一座古廊桥,它历史悠久,被称为“永康人的母亲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载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主编的《中国桥梁建筑史》,茅以升教授为该桥亲书桥名。西津桥与我园相距不足400米,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不少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会从桥上经过,所以对西津桥并不陌生,每次经过西津桥,也总能引发他们关于西津桥的话题,这次因为开展“桥这一家子“的主题活动,西津桥再次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关注。

    要不要探究西津桥

    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后,中班组的教师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研讨。研讨的内容主要是:要不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对“桥这一家子”的主题活动内容安排作调整,支持幼儿深入探究西津桥。

    徐老师:孩子们对西津桥很熟悉,也很喜欢。西津桥与普通的桥不同,它蕴含着很多值得幼儿学习、探究的内容,如廊桥的构造、三花马头墙的建筑特色、桥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等,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孩子们去了解和探究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

    夏老师:“桥这一家子”的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桥的种类、桥的构造、桥的建筑原理等。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而西津桥作为中国最长的古廊桥,在建筑结构上极具个性。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应该可以帮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桥这一家子”,所以在大主题活动中增设“西津桥”小主题活动,是对“桥这一家子”大主题活动内容的补充,符合课程园本化的实践探索要求。

    胡老师:我同意夏老师的看法。以往我们在进行“桥这一家子”主题活动时,往往是通过桥的图片或者模型来感知各種各样的桥,虽然幼儿对桥有整体的了解,但学得比较笼统,积累的经验也是比较浅层的。如果能够带孩子们去深入了解一座熟悉的桥,孩子们不光可以知晓桥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还可以去探究背后的故事。孩子们不仅更有参与的兴趣,而且收获肯定会更多,能更有效地达到主题活动的目标。

    高老师:在我们幼儿园开展探究西津桥的活动特别合适。不仅离桥近,便于孩子们随时进行实地参观、探究,而且承担西津桥管理、维护的单位——永康市博物馆也就在我园的西北边100米左右处,非常方便查找相关资料。市图书馆也离我园不远,我们班小婕的妈妈就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能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研讨,中班组的教师决定在大主题活动“桥这一家子”中增加一个小主题活动“走近西津桥”。有了想法,教师们马上行动起来了。

    解答孩子们的小问号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具体地了解西津桥,教师们带领孩子参观了西津桥。孩子们虽然对西津桥不陌生,或多或少地接近过西津桥,但是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观察过。来到桥上,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仔细地观察着,时不时伸出手摸一摸,还相互分享、讨论各自发现的秘密和产生的疑问。如,这座桥是谁造的?什么时候造的?为什么要造这座桥呢?西津桥为什么是弯曲的,一眼看不到头呢?西津桥有多长,有几个桥墩?为什么这座桥只让人通行?为什么这座桥有顶,大多数桥没有顶呢?……

    教师们大致梳理了一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觉得有些问题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探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成人的支持才能解决。那么,教师给予怎样的支持比较适宜呢?教师们开展了第二次研讨。

    张老师:孩子们对西津桥名字的由来、历史、建筑特征、功能等比较感兴趣。我们是不是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引导孩子?

    高老师:其实我们自己对西津桥的了解不是那么深入和全面。我们可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支持幼儿深入探究。

    高老师的说法不无道理。于是,教师们联系到了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再次参观了西津桥,讲解员讲解了西津桥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这一次参观,孩子们对西津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恬恬:原来西津桥都有300多岁了,比我太爷爷的年龄都大。

    桓桓:西津桥真神奇,弯弯的,一眼望不到头,原来这里面有一个传说,真是太有趣了!(相传古时相邻的永康和武义两地的人为了比谁造的桥更长,分别建造了西津桥和熟溪桥,永康人将桥造成弯曲的,一眼望不到头,自然比武义人造的笔直的熟溪桥看着更长。)

    享享:原来有顶的桥叫做廊桥,西津桥全长166米,据说是中国最长的古廊桥。我要和爸爸在网上查查,浙江省内还有没有其他廊桥。

    米米:西津桥有两个屋檐,是为了不让雨水滴进桥里,双重屋檐挡雨的效果更好。下次在下雨天,我要去西津桥看看是不是这样子的。

    孩子们还知道西津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行人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了更好地保护西津桥,交通部门规定桥上只允许人通行,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

    此后,孩子们对西津桥的关注更多了,他们在家里也经常和长辈讨论西津桥,来园、离园时,有些小朋友甚至还经常绕路去看西津桥。来到桥上,有的孩子一边指着桥的门头,一边告诉爸爸妈妈:“看,长得像马头一样,有三个台阶的叫三花马头墙。”有的还会考考爸爸妈妈:“你们猜这座桥几岁了?有多长?”

    享享和爸爸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了好多不同类型的廊桥:有石头桥墩木头桥身的廊桥,有全是木结构的廊桥,也有全是石头结构的廊桥。享享的爸爸把他们查到的不同廊桥的图片打印下来,送到了班里,放在科学区里。孩子们在观看这些图片的时候,还发现有些廊桥有很多桥墩,比如西津桥,有些廊桥似乎没有桥墩,比如泰顺的部分廊桥。看到孩子们对廊桥的兴趣很浓厚,教师们趁热打铁,在班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廊桥”活动。孩子们了解到,廊桥形状不仅有直的,还有弯曲的,甚至还有蜿蜒曲折的;泰顺是中国的廊桥之乡,有40多座廊桥,不过长度都比不上西津桥。一个下雨天,米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西津桥,发现有了两层屋檐的保护,即使是刮大风下大雨,桥内部也不容易被雨淋到。

    “走近西津桥”主题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中(3)班霖霖小朋友的太爷爷是修缮西津桥的工程师,他给我们提供了记载着1998年洪水过后重建西津桥的书——《西津桥修缮实录》。这本书主要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西津桥的变迁史,适合孩子阅读。所以我们把这本书翻拍下来,装订成册,放在阅读角,孩子们可以随时翻看,了解重修西津桥的故事。此外,我们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霖霖的太爷爷来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述重建西津桥的故事。在得知西津桥曾多次毁于洪水,然而在一代代永康人的修缮和保护下,依然横跨在永康江上时,孩子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以后也要好好保护西津桥。如果它再被洪水冲垮,我会去救它的。”“我们要想办法,让西津桥变得更加牢固,不再让它遭到破坏。”

    虽然孩子们的话语很稚嫩,但是他们想要保护西津桥的心是真切的。

    留下西津桥最美的样子

    经过两次参观活动,孩子们对西津桥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也有了艺术创作的愿望。浩浩说:“我好怕西津桥再次被洪水冲走,我想把它最美的样子留下来。”为此,孩子们展开了一番讨论。

    宁宁:我们用相机拍下西津桥美丽的样子吧!

    洋洋:我想把美丽的西津桥画下来。

    辰辰:我可以用积木搭西津桥。

    兮兮:我喜欢画水墨画,我觉得画一幅水墨西津桥,效果肯定不错。

    云云:我想用彩泥塑造西津桥。

    夏夏:我们上次在沙池玩的时候挖了好大一条河,我们可以在它上面搭一座西津桥,这样更真实。

    欣欣:我妈妈以前曾带着我和哥哥去公园里画树和花。我们也可以拿着画纸对着西津桥画。这样画出来跟真的一样。

    最后,孩子们决定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如写生画、水墨画、线描画、沙池搭建、拍照等形式留下西津桥美丽的样子。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写生画经验相对欠缺。可有不少孩子选择用写生画留下西津桥美丽的样子,因为那样画得更真实。该怎么支持孩子們的写生活动呢?教师们进行了第三次研讨。

    徐老师:秋游时,有些班级的孩子曾经在公园里画过写生画。他们画的树木、建筑、花朵还是挺不错的。

    胡老师:我看过孩子们上次的写生画作品。很多孩子把景物都画在了同一水平线上,中班孩子对物体的空间顺序和遮挡关系的经验还是不足。

    高老师:我觉得我们还得帮助孩子们丰富写生画经验。比如,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静物写生活动,重点关注孩子对物体空间位置的了解。

    夏老师:在写生画之前还得引导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西津桥。

    为此,教师们通过美术活动“花瓶家族”“热气球”“美丽的向日葵”等帮助孩子感知物体的遮挡关系。通过小游戏“树林”“鸡的一家”等帮助孩子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原理。

    在写生画前,教师又一次带孩子们参观了西津桥,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西津桥的构造特点及细节表现等,再次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

    夏夏:我觉得三花马头墙有点复杂。你看长方形的墙上又有三层像楼梯一样的墙,每个角上还有一只像张着翅膀的小鸟。

    媛媛:重檐是有上下两层连在一起的。在外面还看得清楚,但是在桥里面看就觉得好难画。

    云云:西津桥桥面上有好多根柱子,我怎么把每一根柱子都画下来呢?

    甜甜:雀替和牛腿上面的图案好像都是螺旋线,它们上面还有好多花纹装饰。

    云云:我应该先画西津桥的屋顶还是桥墩呢?

    兮兮:我发现站在这边看西津桥和站在那边看西津桥是不一样的。所以画的时候一定要选好角度。

    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对有疑问或有困难的地方进行了梳理。如画桥的时候,最好从下往上画,先画桥墩,再画桥身,最后画桥顶;画柱子时,要先画近一点的柱子,再画远一点的柱子;被遮住的物体不用画出来;牛腿和雀替上的线条都是螺旋的,等等。

    终于,孩子们带着画纸和画板出发了。每个孩子都选择了一个自己想要写生画的角度。有些坐在三花马头墙前,有些坐在桥上的木椅子上,有些坐在桥外面的花坛边……虽然孩子们的笔触还很稚嫩,画出来的西津桥也不是很像,但孩子们个个很投入、很开心,画作也很有儿童特点。

    在木工坊造一座西津桥

    在一次搭积木活动中,孩子们搭建的西津桥要么因为没有把握好平衡,桥自行倒塌了,要么被小朋友碰倒了。所以,孩子们想造一座不会倒塌的西津桥。为此,教师引导他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胡老师:恬恬和左左提议说想在班里造一座不会倒塌的西津桥,你们觉得怎么样?

    浩浩:我太支持了,我在搭西津桥的时候,桥经常倒塌。如果真能造出不会倒塌的西津桥,那可太好了!

    恬恬:可是怎么才能让桥不倒塌呢?

    米米: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固体胶把积木固定住,这样也许不会倒塌。

    享享:我觉得还是用双面胶或者透明胶比较好。

    宁宁:木积木太重了,这些肯定都粘不牢的。木工坊的老师教我们用热熔胶或者钉子把木块固定住。

    米米:对。木工坊里有好多木块和工具,我们去那里造西津桥肯定能成功。

    米米的想法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认同。胡老师把孩子们想去木工坊造桥的想法告诉了教研组的教师们。对于是否支持孩子们在木工坊里造西津桥,教师们意见不一。

    徐老师:造西津桥可不是一项小工程,西津桥是一座廊桥,而且还是重檐廊桥,结构太复杂了,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

    夏老师:虽然中班孩子有在木工坊工作的经验,但以往孩子们做平面的东西比较多,立体的做得少。所以,孩子们要造一座比较逼真的西津桥是有困难的。

    高老师:通过前期的一系列活动,其实孩子们对西津桥有了较丰富的感知,他们用各种方式画过西津桥,用积木等搭建过西津桥。我觉得可以让他们试试去木工坊造桥。困难肯定会有,但我们不就是要培养孩子挑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张老师:我也赞成让孩子们去试一试。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孩子们来到木工坊,选了十几根正方体木柱当作桥墩。米米在桥墩上铺上一层木板当作桥面,然后用钉子把木板和木柱连接在一起,一座简易的桥造好了。接下来,孩子们不知道如何继续。

    浩浩: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先画张设计图,要不然都不知道后面怎么做。

    悠悠:我本来想造桥顶的,可是我不知道怎么造。可以到老师那里把我们上次去参观西津桥时拍的照片拿过来,看看桥顶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第一次造桥就遇到了困难。教师把孩子们参观西津桥时拍下的西津桥各个角度的照片打印出来,提供给孩子们。孩子们根据照片,试着画出了建造西津桥的设计图。大家都认为造西津桥的重点和难点是桥顶。

    孩子们拿着画好的设计图,又开始了造桥工作。孩子们想在上次造好的桥面上继续造桥顶,他们用圆柱体的木头当桥的立柱,然后用热熔胶把桥的立柱固定在桥面上。桥顶怎么造呢?只见悠悠拿着两块木板,想把它们其中的一边粘合在一起,中间形成一个夹角,这样就可以当桥顶。悠悠开始想用热熔胶把两块木板的一边粘在一起,可是两条边粘合的面积太小了,根本粘不住。浩浩见状,换成用钉子将两块木板的边钉在一起。可这一钉,两块木板紧紧地贴在一起了,使劲掰也只能掰出一个小夹角,根本无法架到桥的立柱上当桥顶。一时间,怎么造桥顶成了一个难题。

    远远:造桥顶怎么那么困难呢?

    米米:以往我们用积木搭桥时,能很轻松地搭出桥的外部结构,可是怎么用木头造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呢?

    云云:我们可以去网上看一些建造桥顶的图片或视频。

    霖霖:我去问问我的太爷爷,桥顶要怎么建造。

    “对。我们一起去霖霖家,请霖霖的太爷爷帮帮我们。”霖霖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

    于是,孩子们与霖霖的太爷爷沟通。征得他的同意后,孩子们在教师带领下来到霖霖家,拜访了霖霖的太爷爷。霖霖的太爷爷告诉孩子们,桥顶不是直接架在立柱上的,桥的内部有许多横卧在桥柱上面的梁。相邻桥柱上的梁是单步梁,相对桥柱上的梁是三步梁。在三步梁中间立着一个柱子,这两个结构支撑着桥顶。霖霖的太爷爷还为孩子们画了桥顶的建造结构图和设计图。从霖霖家回来后,教师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些相关的视频。孩子们似乎对桥顶的建造有了新想法。

    欣欣:我现在有新想法了。我们先分别把支撑桥顶的梁和桥顶做好,最后再把桥顶盖上去。

    浩浩:要做两层檐的桥顶。

    孩子们按照霖霖太爷爷画的设计图,在相邻和相对的柱子上都钉上了横梁,还在三步梁上立上一根高高的柱子,再把所有的柱子用一条长长的梁串在一起,在两侧分别铺上桥顶,桥顶终于铺设完成。一座不会倒塌的西津桥终于建造成了。顿时,孩子們欢呼雀跃!

    爱护西津桥

    西津桥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去处,有很多居民和游人会在桥上坐着闲聊或赏风景。孩子们经过西津桥的时候发现桥面上有一些香烟头、零食袋,白色的碑廊上也有很多黑色的脚印。桓桓生气地说:“有些人真不讲卫生,旁边有垃圾桶都不把垃圾扔进去。”惠惠也在一旁附和道:“碑廊的墙都快变成黑色的了,看上去很脏,以后还有人愿意来玩吗?”“我们去西津桥上捡垃圾吧!”桓桓提议道。孩子们都觉得桓桓的主意不错。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清洁西津桥小分队把西津桥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第二天,惠惠一进活动室就大声地喊道:“老师,今天我路过西津桥时,发现桥面上又有很多垃圾了!”这可急坏了孩子们,昨天辛苦了一下午的劳动成果被破坏了。桓桓说道:“总不能他们扔一次垃圾,我们就去捡一次垃圾吧!”轩轩提议道:“我们画一幅要爱护西津桥的海报吧,把海报贴在画架上,放在西津桥的入口。”小七补充道:“西津桥有两个入口,我们画两幅海报吧!”

    孩子们的想法真不错。教师支持孩子们的提议,便对孩子们说:“你们的想法太好了!除了画海报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提醒人们要爱护西津桥呢?”

    心心:老师,我晚上和奶奶在西津桥边散步的时候,看到有爷爷奶奶在桥上唱歌或唱戏。我们可以把爱护西津桥的内容编成儿歌去桥上念给大家听。

    萌萌:我哥哥的架子鼓队还经常在西津桥头表演呢!上次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很多人。我们可以一边打架子鼓,一边念儿歌。到时候肯定能吸引好多人,这样大家就都知道要爱护西津桥了。

    宁宁:我觉得我们可以去西津桥上发宣传单给路过的人。

    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画了两幅大的海报,放在西津桥两头的出入口处,孩子们还设计了宣传单,不仅画了提醒游人不要乱扔垃圾的图示,还画了请行人注意安全,不要在桥上乱跑、不要爬栏杆的图示。他们把宣传单分发给西津桥上来往的行人和游客,向他们解释宣传画上画的内容。孩子们还在桥上摆放了很多宣传板,有西津桥的写生画、西津桥的建筑特点介绍,还有孩子们打扫西津桥的照片等。

    此外,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创编了一首好听又好记的《护桥儿歌》:永康江,门前绕,/江上有座西津桥。/青石板,灰瓦廊,/还有三花马头墙。/西津桥,很辛劳,/遮风挡雨好乘凉。/小朋友,学护桥,/爱护桥梁心欢笑。然后,他们带上如蛙板、双响梆子等打击乐器,去西津桥上表演念儿歌。孩子们的行动得到了桥上行人、游客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称赞:“这群小永康人爱家乡、爱护西津桥,真是了不起!”孩子们别提有多自豪了!

    其实,对于教师们来说,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支持孩子的学习、探究都是一次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一次师幼共同成长的历程。孩子们在学习、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细讲不如巧问

    赵慧敏摘 要: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讲求艺术的学科,初中语文同样也是艺术的化身,而在语文课堂上,想要提高语文艺术教学水平,课堂

  •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

    罗钦玲【摘 要】科学、灵性运用语文文本与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开展各种共鸣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其积极、阳光、开朗、宽容与善良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