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类型分析
宋乐印
摘 要: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问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课堂提问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必由之路。对此,教师要走路课堂提问的误区,有效提问。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有哪些呢?这是论述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误区;误区类型;重复型误区
课堂提问作为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的主要途径,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的语文课堂提问情况来说,一些教师由于对课堂发提问认知不清楚,往往会走进提问误区,不仅削弱了课堂提问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想有效提问,首先要认识课堂提问的误区有哪些,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误区,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教师课堂提问的发问、候答、叫答等阶段,将课堂提问的误区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重复型误区
所谓的重复型误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因为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所提出的问题,而反复地向学生发问同一问题的误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语言较为复杂、冗长,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领会教师的提问内容,此时,为了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只能重新调整其语言表述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叙述,使学生能清晰地认知问题的含义。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较为宽泛,在表达的时候,无法做到具体简明,由此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地抓住问题的核心,而其所给出的答案往往也与教师预设的答案相距甚远。此时,为了使学生准确回答问题,教师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表述方式或提问条件,以使学生在条件分析下有效地把握问题中心。以《小蝌蚪找妈妈》该内容教学为例,一位教师立足于教学所需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呢?该问题对于语文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对此,该教师为了使学生顺利答出问题,将其调整为:鲤鱼妈妈是如何介绍小蝌蚪的妈妈的呢?重复型的提问误区尽管能使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师调整问题,反复提问下,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形之中被占用了,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学内容的有序开展。
二、形式型误区
形式型提问误区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借助问题形式调动课堂氛围,往往会不自觉地走入提问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由此导致一些教师认为将所有的学生都引入到提问活动之中,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在该理念的驱使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将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了问题灌输。为了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未加精心设计的情况下,讲到哪里就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看似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但事实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毫无探究价值的,或者所设计的问题是缺乏层次性的,这就导致课堂提问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简单的问题无需学生动脑就可以直接解决,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复杂的问题则超出了学生已有的语文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中跳一跳也无法“摘到桃子”,进而受到打击,久而久之丧失参与课堂提问活动的积极性。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总是向学生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思考价值。如此提问误区不仅挤占了课堂教学时间,还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无法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维持型误区
所谓的维持型误区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保持课堂纪律的误区。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教师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某些学生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窃窃私语。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在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一旦有新奇的事物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立刻被吸引住,导致其课堂注意力分散。立足小学生的种种课堂学习表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中,往往会在备课环节早已设计好的问题基础上,再添加一些新的问题。如此提问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且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尽管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却无法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獲得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无形之中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除了以上提及的提问误区类型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还有随意型误区和复述型误区。无论是哪一种误区,都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需要立足教学所需,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出问题,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掌握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敬光.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对策[J].学周刊,2012(9):115.
[2]王月华.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及纠正[J].考试周刊,2011(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