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曹咏梅++付军德
摘要:仔猪水肿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水肿,惊厥,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措施进行治疗后有良好的效果。该病重在预防,应加强消毒防疫,进行科学化的饲养管理。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4-0017-02
仔猪水肿病是由仔猪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该病以仔猪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以及胃壁、肠系膜和全身水肿为特征[1]。该病在凉州区的规模养猪场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治该病,现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发病概况
凉州区白猪育种场位于凉州区双城镇齐家湖村,是凉州区的种猪繁育基地,年出栏种猪5 000头。笔者在担任保育区技术员期间,发现一圈舍有2头仔猪突然死亡,不见任何临床症状。其余30多头仔猪陆续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采食量降低,体温不高;有的突然发病,呼吸困难,抽搐,口吐白沫;有的眼睑、前额、颜面部水肿,有的眼球外突,部分仔猪颈部和腹部皮下也出现水肿;随着病程的发展,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冲撞或做圆周运动,共济失调,四肢麻痹,发出呻吟声或嘶哑叫声,甚至卧地不起做游泳状运动。
2 病理解剖变化
对死亡猪剖检时,可见胃底有弥漫性出血,胃大弯和贲门部位的胃壁水肿,切开水肿部,可见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无色或茶色的胶胨样水肿,厚度不一,范围约数厘米;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整个肠系膜呈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有些病猪直肠周围有一层胶胨样水肿;全身大部分淋巴结有水肿样病变;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液体澄清、无色或黄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冻状。
3 实验室诊断
采取刚病死仔猪的肝、脾等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平板上。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出现直径2~3 mm、边缘整齐光滑的浅灰色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长出红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培养有明显的β-溶血现象。分别挑取典型菌落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为阴性无芽孢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拉定、庆大霉素、链霉素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4 治疗
仔猪水肿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要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和保健,同时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2]。在治疗中,根据发病的不同程度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不同措施来进行治疗[3]。发病初期症状较轻的仔猪,喂服缓泻剂硫酸钠或硫酸镁(1 g/kg体重),1次/d,连用3 d,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排出肠内容物。少食、拒食、体温升高的病猪用20%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20 mL/头),1次/d,连用3 d。眼睑水肿、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的病猪用50%葡萄糖液50 mL、地塞米松2 mL、VC 5~10 mL、2.5%恩诺沙星(1 mL/kg体重),混合缓慢静注,同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VE 2~3 mL,1次/d,连用2~3 d。或用强力水肿消注射液(0.5 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 d。卧地不起,需消肿、利尿、强心的病猪用50%葡萄糖液50 mL、20%磺胺嘧啶4~6 mL、地塞米松4 mL、VC 10 mL、安钠咖30 mL混合缓慢静注,1次/d。通过对全群仔猪的分类治疗,未出现新的死亡仔猪,发病猪病情逐步好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5 发病原因
在饲喂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仔猪摄取日粮数量不均匀,加上仔猪刚刚断乳,消化功能不健全,容易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而引发仔猪水肿病[4]。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仔猪消化系统处于未发育成熟期,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精料,在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青绿多汁饲料时,容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胃肠机能紊乱而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而发病。
(2)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中的硒和维生素E在仔猪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摄入量不足时,机体的平衡被破坏,从而诱发水肿病的发生。
(3)配合饲料的碱性过高。碱性过高的饲料进入胃肠后中和了大量胃酸,使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大量营养物质未经充分消化而直接进入肠道,使大肠杆菌迅速增殖,导致肠道菌群区系平衡被打破,诱发水肿病的发生。
(4)应激因素。仔猪断奶前后由于断奶、环境改变、气候突变、长途运输、饲料改变、预防接种、母仔分离等诸多因素的急剧改变,引起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大量生长繁殖,引起发病。
(5)季节因素。在阴雨潮湿的春季、天气忽冷忽热时、湿度大、气温时高时低时,仔猪易患感冒,机体抵抗力下将,易引起仔猪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病原性大肠杆菌可附着于肠黏膜上定居下来,并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
6 预防措施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规模猪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5]。
(1)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采光良好、通风透气,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同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周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3次,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减少该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料过于单一,仔猪断奶前后,少给精料,缓慢断奶;喂料要定时、定量、少喂多餐,每天5~8餐,严防暴饮暴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应激。
(3)给母猪注射疫苗,母猪临产前40 d和l5 d,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 mL肌肉注射。
(4)补充微量元素,猪3~4日龄注射0.1%亚硒酸钠2 mL,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7日龄补饲优质乳猪料,促进仔猪器官发育。
(5)拌药预防。仔猪饲料中按每100 kg添加强力霉素粉20 g、氟苯尼考粉20 g、亚硒酸钠VE粉20 g,连用7 d,可预防仔猪发病。
(6)添加酸化剂。从仔猪断奶第一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l%~5%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等,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动物疫病[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李同洲.猪的营养与饲料配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魏 树.仔猪水肿病的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杂志,2006,40(12):20-22.
[4] 朱家春.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3(12):24-25.
[5] 王居易.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0(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