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伦理意识

    张晓晓

    摘要: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是日本有名的近代作家,他的一生一直关注社会现实,其早期作品贯穿着漱石对社会伦理、婚恋道德,友情与亲情的深刻理解。夏目漱石的创作主题现实,内容直指人心,不惧于揭穿社会伦理中的黑色地带,也不加掩饰友情、爱情以及亲情中人性的本来面目。本文主要将从社会伦理、婚恋理念、金钱观念三个方面简述夏目漱石文学作品中的伦理意识。

    关键词:夏目漱石;伦理意识;社会伦理;婚恋理念;金钱观念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坛上声名顯赫的作家,其作品早期对社会伦理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而后期的作品则从单一层面的社会批判转向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自我剖析。在《我的个人主义》中,夏目漱石论述了他的“自己本位”,即“以自己为主,以他人为辅”,但他的“个人主义”并不是完全不顾社会道德和他人的“利己主义”。

    一、具有批判精神的社会伦理意识

    夏目漱石曾认为“作品中的伦理因子能给人以伦理上的刺激,因此道德与文艺是决无法割裂的”[1]漱石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意识,因而才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提出了“个人主义”。

    在《门》中,男女主人公野中宗助和阿米因为“自己”的爱背叛了社会伦理道德,伤害了“他人”,因而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无法得到伦理意识上的救赎,无比痛苦。宗助爱上了友人的女友,阿米与宗助虽为真心相爱,其爱情的火苗却最终燃尽了自己。虽然阿米只是宗助友人安井的女友,并未成婚,但是社会伦理道德将此种败坏情义的背道而驰之爱成为“罪过”。也因此,男主人公宗助受到了来自“罪过”的惩罚,即违背社会伦理而需要付出的代价。宗助原本是东京的一位富家子弟,头脑聪明,朋友众多,过得自在潇洒。但是在同阿米在一起之后,宗助退学与阿米一起颠沛流离,远离社会,被朋友家人和社会抛弃,再也不像从前一样无忧无虑,轻松快活。宗助和阿米除了维持生活以外,很少再同社会有过多的交集。他们承受着自己内心的愧疚与不安,无法面对社会,他们的生活笼罩在罪恶感的阴霾中。当他们得知安井中途退学时,更是深受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折磨。“他们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潜伏着为人所看不见的恐怖,就像结核病一样。”[2]夏目漱石认为同社会伦理的人逆道而驰终需付出代价,而人同社会的矛盾却不断发生,这就需要人进行自省,遵循“个人主义”,才能获取幸福。

    二、自我觉醒的恋爱理念

    夏目漱石的恋爱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写于1908年至1910年。故事写了三位男性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旨在反映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备受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影响,拜金主义盛行,知识分子在人与社会的矛盾中,激发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四郎》里的主人公三四郎从乡下来到东京上大学,认识了美弥子,代表着现代女性的美弥子带给了三四郎种种暧昧与遐想,但是美弥子却不认为三四郎有成为自己丈夫的资格,最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三四郎从小一直生活在乡下艰苦的条件中,因而在来到东京他受到“西式文明”冲击后,表现出了自卑、胆怯的性格特征。他既渴望爱情,对异性充满好奇但又惧怕自己的卑微无法高攀美弥子,在大城市中矛盾的生存着。

    《其后》是爱情三部曲的中心。男主人公长井代助代表的是明治时代末期的东京知识分子,比起三四郎学生时代的恋爱理想要更为深沉。“代助为了神圣的爱,最终感冒断绝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和受社会道德惩罚之险,拼死抗争。”[3]这种爱是“自然”之爱,是由纯爱绵延至多年后,升华的恋爱理念。代助爱上了同窗好友菅沼的妹妹三千代,但菅沼暴毙,随后奉信“舍己为人”这一美德的代助,将三千代让给了自己的好友平冈,最终造成了这场爱情悲剧,三千代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而平冈则占有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的女性。最终代助因为爱促进了内心自我意识的觉醒,幡然悔悟,体现了夏目漱石所主张的“自己本位”的意识。

    夏目漱石作品中关于恋爱和婚姻的情节,其波澜起伏的情感纠结中,其矛盾症结多同当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的明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以及关于“他人本位”和“自己本位”的思考有关。夏目漱石主张追求“自然之爱”,自我欺骗是无法取得幸福的,应当贯彻真实自然的爱,而不是虚伪的爱。

    三、贯穿始终的金钱观念

    夏目漱石曾获得公费出国留学英国两年的机会,但是这段经历却使夏目漱石十分的痛苦,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症。夏目漱石作为文部省派出的留学生,一年只有一千八百日元,经济上的窘迫、对夫人的思念以及好友的去世使他倍感孤独凄苦。也因而形成了他“自己本位”的思想。

    《哥儿》中的“我”受到家人的冷待,但是却得到了女仆阿清的温柔以待。总在“我”手头缺钱时给予我帮助,这份金钱包含着自然的爱。夏目漱石将赠送的金钱看作是一种真诚的爱的表现,且这种爱意是不求回报的,一旦要求偿还便产生了变质。钱同时也是生活的基础,夏目漱石在英国期间尤其感受到了金钱的重要,为了多买点书,夏目漱石常常节衣缩食和工人挤在小饭店吃饭,这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在《其后》中,男主人公代助称自己是“高等游民”,其父亲与哥哥都是实业家,代助无需为金钱所困扰,毕业后成天无所事事,他逃避社会的残酷,认为人一旦坠入社会便会堕落,因而躲在自我的小天地中。代助比起金钱更看重真情实意,但为了三千代他违逆了父亲的意愿,选择了追求自己的自然之爱,也因此被切断了经济的来源。面对残酷的现实,代助深感金钱的重要,不得不投入到社会中去。金钱作为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情感也限制着人的自由发展。这不仅是代助所感受到的,也是作者夏目漱石想传达的。

    参考文献

    [1]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全集10[M].东京:筑摩书房,1979.

    [2]陈德文译.夏目漱石小说选(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3]刘立善.日本文学的伦理意识[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 网络与数字化时代提升高中学生

    吴瑶民摘 ? 要:在网络与数字时代,如何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分析了网络与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世界著名的物理实验室(六)

    徐汉屏莱顿低温实验室莱顿低温实验室处在荷兰老莱茵河上距离海牙20 km的莱顿市,属于历史悠久的莱顿大学.莱顿大学的130多座建筑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