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3D校本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刘文文

    

    

    摘? 要 steam教育作为一种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模式,其教育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基于STEAM教育理念,以H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为实践案例,为3D打印技术的教育推广和STEAM教育的路径推进提供方向参考。

    关键词 STEAM教育;3D打印;校本课程;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7-0044-03

    1 前言

    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The Horizon?Report)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提到3D打印(3D Printing)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技术,并指出未来2~3年内3D打印将走进教学[1]。STEAM教育是一种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应用到综合实践过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开展了机器人、3D打印等一系列STEAM教育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STEAM教育的内涵、特征等进行阐述,以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为抓手,进行可实践案例分析,以此为我国中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和STEAM教育的实施与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2 STEAM教育概述与发展

    STEAM教育源于美国,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基础入门阶段,挖掘其发展的内在潜能,培养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具备多方面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对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STEAM教育的提出? STEM教育包括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2016年加入Arts(艺术)学科后,形成现在的STEAM教育。STEAM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大方面综合素养的教育[2]。它并不是在课程设置上将五门课程简单相加,而是采取一种融合多学科的思想,以问题解决、项目学习为导向,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STEAM教育的发展路径? 从STEM到STEAM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现有的发展路径逐渐转向人文、科学、实践、创新多维方面。在分析STEAM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进而探索STEAM教育的发展路径,明确我国STEAM教育的推进思路和实施措施。从国内现状可发现,STEAM课程主要是从现在已有的学科主题发展而来,即依托现有课程开展,倾向于设置在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通用技术课或校本课程等多种整合性课程中。因此,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现有课程中形成STEAM课程的教学形式正是当前STEAM教育发展之路[3]。

    3 STEAM教育实践方式——融合创客思想的3D打印技术

    笔者通过研读相关文献,了解STEAM教育的本质和特色,将着力点选在中小学校本课程这一范畴,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力求实现STEAM教育的切实落地。美国2015地平线报告指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学生有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化为创造者的趋势[4]。创客教育倡导“做中学、从创新中学”的理念,其实践思想对STEAM教育发展具有启发意义,通过推进创客教育来变革STEAM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笔者选择校本课程这一范畴,以H小学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作为实践案例,对STEAM教育的培养进行路径分析。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该技术通过利用三维数字的方式构建出立体的物理对象,从而完成快速成像。

    3D打印涉及领域颇多,刚开始常用于制造一些模具和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模型,而后逐渐用于直接制造某些产品。该技术作为一种技能性拓展类课程应用于教育领域,对学生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带给他们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得抽象深奥的知识概念更加形象具体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探究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三方面的相互结合。

    3D打印技术与STEAM教育之间的联系? 3D打印技术就是加入创客理念后把创意变为现实,将设计变为作品。从设计到输出的过程需要融合STEAM教育理念中的跨学科性、艺术性、协作性等,通过一系列环节体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4 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

    在对3D打印技术与STEAM教育两者的内涵与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后,笔者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实践案例的设计及应用部分展开深入分析。3D打印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是3D打印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国内3D建模软件有很多种,包括3ds Max、Rhino、123D Design、3D One等,本研究选择3D One设计软件开展教学。3D One是一款专为中小学生开发打造的3D设计软件,软件界面简洁且导航清晰、功能丰富且操作简单,易于教授且便于学习,因此非常适用于H小学此次3D打印校本课程实践。具体实践情况如下。

    实践对象? 本次教学实践的对象是H小学四、五年级的60名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但活泼好动,而且对外界充满好奇。此外,作为学校高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对3D打印有所了解,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实践环境? 本次教學实践的环境是学校特别开设的3D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30台全新计算机和一批制作优良的3D打印机,并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了3D One建模软件,此外还添置了交互白板便于教师适时讲解。学校安排社团活动的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组织两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前后批次进行学习。

    实践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3D打印和了解打印流程;掌握3D打印机的操作步骤,能够设计并打印出三维模型。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个人思维发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提升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新事物的探究意识;培养追求科学和认真求实的精神;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分享交流的合作精神。

    实践思想? 本次校本课程以“跨创统整”为核心思想,体现学科融合和创新理念。将3D打印与其他各学科相对接,基于现有课程体系来发展本课程。授课教师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担任,在教学实践之前向学校反映,成立课程设计小组,分别由信息技术、数学、美术教师和校外人员组成。笔者作为课程设计人员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负责此次工作。

    首先是数学,实践环节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由“2D转3D”,这一点与数学中“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思想不谋而合,数学教师负责“几何体设计”范畴的规划和教学思想的设计;然后是美术,页面美化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美工设计来增加页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参与度;最后是技术,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关键: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注意用语是否科学;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情境创设是否合理;任务设计是否具有探究性;等等。

    课程设计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将前期设计方案进行妥善编排,切实做好后期STEAM教育的活动实践。

    实践过程? 本次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具体分为四部分。

    1)选题依据。本研究基于石家庄地域文化进行“火车”的主题设计,开设“走进神奇的3D打印世界”校本课程,意在通过对“火车”文化背景、车厢、站台、车轨、列车员、火车头等元素的创建及组成,一来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和潜在创造力,二来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内容设计。在课程方案设计之前,笔者对实践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3D打印的操作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生活中接触到的几何体种类、能够绘制的几何图形、对“火车”的了解程度及其制作的想法和课程结束后的预期收获等。通过调查总结出,处于此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具备一定的绘制操作能力,倾向于科技感和生活化的风格设计。基于此,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从内容选择到样张设计,都以科学性、趣味性、交互性、灵活性为着力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前期设计和后期打印同等重要,建模设计进行“创”,打印工作完成“造”,二者妥善结合才能保证成品的正确输出,任务才算完成。教师根据每一章节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探究,完成任务。工作流程:第一步,在计算机上利用建模软件(3D One)构造立体几何模型,并导出为“.stl”格式的文件;第二步,利用处理软件将设计出的三维立体模型离散分层,即用切片软件将文件保存为“.g”格式;第三步,“.g”格式的分层数据;第四步,将离散分层的数

    据导入3D打印设备进行制造;第五步,耐心等待形成成品。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循序渐进的操作指导和对于疑难问题的课堂讲解,以期学生能够收获更好的探究效果。

    4)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体验整个的操作过程,又能够保证评定过程的公正性。学生在整个学期的阶段性表现将遵从评价量表(表1)中的各项指标分配与权重占比作出评价。

    教师以培养学生认知、合作、创新三项技能为出发点,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知识基础后,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按照章节任务要求进行学习探究,最后由教师将整个学期的阶段成果进行汇总,以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在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课程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设计工具和操作装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方案并进行有效实施,对学生的整个参与过程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以期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5 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实践期间的课堂活动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很高,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兼顾艺术性与科学性,通过联系各种知识点,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设计,并通过3D打印机将设计转变为现实。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对所学的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

    在此期间,笔者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进行效果访谈,了解到教材内容上的二维码使用情况不够好,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上不允许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课外作业较多等,从而降低了使用次数。除此之外,在学习任务的甄选上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境能让他们产生共鸣,激发探究心,进行讨论、合作、跨学科知识的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用STEAM理念进行知识拓展迁移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3D校本课程的设计具有知识与资源的跨界性,其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建构了融合科学、数学、物理、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課前做好根据学生需要开展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资源等准备工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跨学科性的创新思考。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了从一般性解决问题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

    6 结语

    STEAM教育所倡导的超学科理念,为学科融合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本研究通过将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相结合,设计出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的可实践案例并进行应用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得到激发,自己的创意通过自主设计与打印成为现实,获得极大的学习成就感。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仍需要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成.基于STEAM的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8(9):33-35.

    [2]夏曼华.基于STEAM教育的高中创新课程实践研究:以上海市F高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4-5.

    [3]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31-39,134.

    [4]焦建利.《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简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31-32.

相关文章!
  • 核心素养为理念合作学习为基础

    郑耀平摘 要:从当前历史核心素养概况,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通过课堂教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活学巧用古诗文

    王立甫【摘? 要】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诵读,学会积累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何让学生从源头上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