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几点原则
王静娱
【摘 要】随着电视直播平台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主播、记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从心理和业务层面上全面适应“大直播”时代的要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为例,从尊重现场、处理意外、个人形象、直播语体、相互配合等几个方面,结合相关实例阐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原则性要求。
【关键词】现场直播 《新闻直播间》 出镜记者
现场直播,重在“现场”二字。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直播已经越来越常态化。连线、访谈、实时信号……多种手段的应用也让电视新闻将时效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爱德华·默罗,以一句“这里是伦敦”打开了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先河。1997年,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为契机,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开始了现场直播报道这种立体化直播的新尝试。“而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报道手段和形式的今天,现场直播报道无疑是最具时效性和竞争力的电视新闻表现手段。它由于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和亲和力而备受观众欢迎。”①
在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后,现场直播报道被逐渐应用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2009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推出之后,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新闻报道方式。现场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文化修养、专业技能、政治敏感性、应变能力等等。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学会尊重现场
新闻现场是指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的现场,它是新闻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闻现场内蕴含着很多细节,是现场直播报道前应着重了解和挖掘的地方。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尊重现场,发现现场,捕捉现场的细节。一些负责现场报道的记者,很早就到了现场,却始终站在摄像机前,拿着写好的稿子,一边化妆一边背,并没有发现现场和探究细节的准备。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记者张泉灵在玉树地震灾区格萨尔广场与主播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她在短短两分钟的报道里先是用具体数据说话,介绍了事先了解到的帐篷区的情况信息,随后又通过一个被解放军救助的小婴儿“金珠拉毛”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救助站的工作细节,内容紧凑,信息量大,情节感人。如果没有前期在现场进行的细致的观察采访,报道当中的很多闪光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呈现。
二、学会处理意外
在新闻现场经常会出现各种意外,现场的环境因素、设备的技术因素都有。这就需要现场记者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业务上的准备。心理准备是在遇到意外时要做到坦然冷静,尽可能顺利的完成连线任务。业务准备是指当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因素时出境记者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接着说。比如,作为一个现场报道的记者,如果突然声音断了,但直播还在延续,只要继续说就能给台里主播、导播和技术人员赢得处理意外的宝贵时间。即便信号全断掉了,也不会对出境记者本身造成影响。
今年的广东恒大对阵首尔FC的亚冠联赛决赛备受全国观众的关注,央视《新闻联播》也是在直播中现场连线前方记者刘继宏,但是第一次连线由于技术等原因,我们在听完主持人问完问题后就听到双视窗中刘继宏在不断地大喊:“我听不见”,演播室只好匆匆的切断了信号。现场连线的记者必须要在连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意识到镜头切到自己,就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播出。
三、正确看待直播中的个人形象
在现场直播报道中,现场记者希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下意识的顾及自己的形象或形象不符合出境要求,都有可能引发观众的厌恶或信息接收的不畅。女出镜记者在做现场连线报道时,头发经常会成为“捣乱”的因素,特别是在户外遇到大风天气,经常会看到正在直播的记者不断地用手拨弄自己的刘海,如果不管不顾,又会被头发遮住脸,影响职业感,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出境记者,内心过分关注形象时,思维就下意识的停顿了,如果连内容都无法表达清楚或个人形象影响信息接收,那也就失去了出境的意义,形象再端庄大方、美丽优雅都是无用的。其实我们反过来想,记者的最好形象就是在表达内容时候的工作状态,给人以专业性的美感。
四、把握好现场直播报道的语体
在现场的直播报道当中,语言最需要强调的,是符合现场报道要求的有细节、有内容、有现场感的新闻语体。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报道当中有很多的假话、套话、空话,这往往是因为出境记者拿着别人或自己提前写好的稿子现场去背的原因。真正到现场应善于用现场的细节来陈述。这就与第一点谈到的尊重现场密不可分。现场直播报道并不需要记者把话说得多么无懈可击,因为新闻现场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现场直播的魅力也正在于观众接收信息的同步性。所以有效信息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这些有效信息恰恰是由记者捕捉的来自现场的信息细节。
2012年11月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主播郎永淳在连线央视驻中东记者时,她先是拿出一份当地报纸进行解读,然后紧张忘词,磕磕绊绊,主持人只好救场切断连线。后来了解到由于前方提词器出现故障,连线记者习惯了写好连线稿然后对着镜头念的模式,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就会出现直播事故。而当天在网络上,“央视记者直播十八大时忘词连线中断”的新闻通过网络传播,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在这个出境记者断断续续表达出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份提前写好的具有“办公室语体”色彩的稿件,单纯靠背而不是讲述来进行现场报道,出错也就在所难免。
五、学会跟摄像配合
好的现场记者是善于跟摄像配合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记者在连线前或连线时更像是一个现场的导演,善于与摄像合作,利用镜头捕捉更多的信息呈现给观众,而不能单纯的为了追求出境率,忽略了通过镜头所能传递出的更具有价值的现场信息。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主播文静连线四川泸州水灾现场的记者尹响。尹响在报道中就选择了洪峰过境后靠近江面正在清理淤泥的街道,他自己站在淤泥中,在报道的同时指挥摄像拍摄现场的近景、远景和江面水位的对比,配合现场清淤车辆的同期声,结合自己的语言传递出了极具现场感的报道内容。
现场直播报道是最能够真实地展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报道形式,同时它最能体现出镜记者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不足和缺憾。比如,抓不住现场的核心信息;不能准确地把握报道切入点;不明确自己在现场该说些什么、从哪儿说起、怎么说,以至于茫然应对、语无伦次,有时甚至是偏离主题;还有的记者在报道现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控制能力,等等。
在现场直播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今天,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是当务之急,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现场直播报道的成败和电视传播的效果。而随着“电视直播技术越来越来成熟,现场直播作为报道新闻事件的最快捷高效的电视手段,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台扩大影响,提高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报道形式。”②在国外,很多新闻主播都是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职业新闻人,而他们往往都出身于新闻一线,从出镜记者做起。因此,了解现场直播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获取经历和经验不断提升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也是新闻主播的必修课之一。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摸索阶段,通过实践会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指导我们不断完善现场直播报道工作。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发挥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强劲信息流,传递有效信息,影响受众。□
参考文献
①刘静,《出镜记者要善于“借题发挥”》[J].《当代电视》,2008(12):53
②张耀东、奚大文,《电视新闻的利器——现场直播报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2):2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摘 要】随着电视直播平台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主播、记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从心理和业务层面上全面适应“大直播”时代的要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为例,从尊重现场、处理意外、个人形象、直播语体、相互配合等几个方面,结合相关实例阐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原则性要求。
【关键词】现场直播 《新闻直播间》 出镜记者
现场直播,重在“现场”二字。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直播已经越来越常态化。连线、访谈、实时信号……多种手段的应用也让电视新闻将时效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爱德华·默罗,以一句“这里是伦敦”打开了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先河。1997年,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为契机,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开始了现场直播报道这种立体化直播的新尝试。“而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报道手段和形式的今天,现场直播报道无疑是最具时效性和竞争力的电视新闻表现手段。它由于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和亲和力而备受观众欢迎。”①
在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后,现场直播报道被逐渐应用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2009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推出之后,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新闻报道方式。现场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文化修养、专业技能、政治敏感性、应变能力等等。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学会尊重现场
新闻现场是指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的现场,它是新闻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闻现场内蕴含着很多细节,是现场直播报道前应着重了解和挖掘的地方。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尊重现场,发现现场,捕捉现场的细节。一些负责现场报道的记者,很早就到了现场,却始终站在摄像机前,拿着写好的稿子,一边化妆一边背,并没有发现现场和探究细节的准备。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记者张泉灵在玉树地震灾区格萨尔广场与主播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她在短短两分钟的报道里先是用具体数据说话,介绍了事先了解到的帐篷区的情况信息,随后又通过一个被解放军救助的小婴儿“金珠拉毛”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救助站的工作细节,内容紧凑,信息量大,情节感人。如果没有前期在现场进行的细致的观察采访,报道当中的很多闪光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呈现。
二、学会处理意外
在新闻现场经常会出现各种意外,现场的环境因素、设备的技术因素都有。这就需要现场记者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业务上的准备。心理准备是在遇到意外时要做到坦然冷静,尽可能顺利的完成连线任务。业务准备是指当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因素时出境记者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接着说。比如,作为一个现场报道的记者,如果突然声音断了,但直播还在延续,只要继续说就能给台里主播、导播和技术人员赢得处理意外的宝贵时间。即便信号全断掉了,也不会对出境记者本身造成影响。
今年的广东恒大对阵首尔FC的亚冠联赛决赛备受全国观众的关注,央视《新闻联播》也是在直播中现场连线前方记者刘继宏,但是第一次连线由于技术等原因,我们在听完主持人问完问题后就听到双视窗中刘继宏在不断地大喊:“我听不见”,演播室只好匆匆的切断了信号。现场连线的记者必须要在连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意识到镜头切到自己,就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播出。
三、正确看待直播中的个人形象
在现场直播报道中,现场记者希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下意识的顾及自己的形象或形象不符合出境要求,都有可能引发观众的厌恶或信息接收的不畅。女出镜记者在做现场连线报道时,头发经常会成为“捣乱”的因素,特别是在户外遇到大风天气,经常会看到正在直播的记者不断地用手拨弄自己的刘海,如果不管不顾,又会被头发遮住脸,影响职业感,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出境记者,内心过分关注形象时,思维就下意识的停顿了,如果连内容都无法表达清楚或个人形象影响信息接收,那也就失去了出境的意义,形象再端庄大方、美丽优雅都是无用的。其实我们反过来想,记者的最好形象就是在表达内容时候的工作状态,给人以专业性的美感。
四、把握好现场直播报道的语体
在现场的直播报道当中,语言最需要强调的,是符合现场报道要求的有细节、有内容、有现场感的新闻语体。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报道当中有很多的假话、套话、空话,这往往是因为出境记者拿着别人或自己提前写好的稿子现场去背的原因。真正到现场应善于用现场的细节来陈述。这就与第一点谈到的尊重现场密不可分。现场直播报道并不需要记者把话说得多么无懈可击,因为新闻现场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现场直播的魅力也正在于观众接收信息的同步性。所以有效信息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这些有效信息恰恰是由记者捕捉的来自现场的信息细节。
2012年11月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主播郎永淳在连线央视驻中东记者时,她先是拿出一份当地报纸进行解读,然后紧张忘词,磕磕绊绊,主持人只好救场切断连线。后来了解到由于前方提词器出现故障,连线记者习惯了写好连线稿然后对着镜头念的模式,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就会出现直播事故。而当天在网络上,“央视记者直播十八大时忘词连线中断”的新闻通过网络传播,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在这个出境记者断断续续表达出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份提前写好的具有“办公室语体”色彩的稿件,单纯靠背而不是讲述来进行现场报道,出错也就在所难免。
五、学会跟摄像配合
好的现场记者是善于跟摄像配合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记者在连线前或连线时更像是一个现场的导演,善于与摄像合作,利用镜头捕捉更多的信息呈现给观众,而不能单纯的为了追求出境率,忽略了通过镜头所能传递出的更具有价值的现场信息。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主播文静连线四川泸州水灾现场的记者尹响。尹响在报道中就选择了洪峰过境后靠近江面正在清理淤泥的街道,他自己站在淤泥中,在报道的同时指挥摄像拍摄现场的近景、远景和江面水位的对比,配合现场清淤车辆的同期声,结合自己的语言传递出了极具现场感的报道内容。
现场直播报道是最能够真实地展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报道形式,同时它最能体现出镜记者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不足和缺憾。比如,抓不住现场的核心信息;不能准确地把握报道切入点;不明确自己在现场该说些什么、从哪儿说起、怎么说,以至于茫然应对、语无伦次,有时甚至是偏离主题;还有的记者在报道现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控制能力,等等。
在现场直播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今天,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是当务之急,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现场直播报道的成败和电视传播的效果。而随着“电视直播技术越来越来成熟,现场直播作为报道新闻事件的最快捷高效的电视手段,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台扩大影响,提高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报道形式。”②在国外,很多新闻主播都是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职业新闻人,而他们往往都出身于新闻一线,从出镜记者做起。因此,了解现场直播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获取经历和经验不断提升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也是新闻主播的必修课之一。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摸索阶段,通过实践会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指导我们不断完善现场直播报道工作。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发挥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强劲信息流,传递有效信息,影响受众。□
参考文献
①刘静,《出镜记者要善于“借题发挥”》[J].《当代电视》,2008(12):53
②张耀东、奚大文,《电视新闻的利器——现场直播报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2):2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