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港口施工技术在内陆水库渔港中的应用
单云峰+上官祎瑾
摘 要:本文以某地内陆水库新建渔港施工为例,以沿海水运施工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地施工环境和特点,阐述沿海水运靠船结构形式应用于内陆水库渔港时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沿海;内陆;水库渔港;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11-0069-02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指出渔业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难以消除,渔业安全监管任重道远。渔船老破小,渔港旧差少,渔业保险制度建设滞后,渔业安全保障能力仍显不足。为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实现依港管渔、依港拓渔、依港兴业、依港兴城、依港养港。加快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完善渔港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龙头,以二、三级渔港、内陆渔港和避风锚地为支撑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
水利渔业以水库渔业为主体,全国现有大中小型水库八万余座,总库容4400亿立方米,可养鱼水面3000万亩,占全国淡水养殖水面的40%左右。水利部门 1980 年归口管理水库渔业时, 全国水库鱼产量不足 10万 t, 到1992年实现翻 2番, 1996年实现翻3番, 1998年120万t。从1980年到2000年水库鱼产量增长12倍, 年递增率14 %, 比同期世界渔业( 3.1 %)高出10. 9 %, 比同期我国淡水渔业( 10. 5 %)高出3.5%。
沿海周边的码头结构与内陆水库渔港相比更加坚固耐用,但施工工艺复杂,大型专用的船机设备投入较多,且调遣难度大,水上作业一般都组成工程船队,统一进行工作。工程船队包括运输建筑材料和装配构件的水上运输工具,以及疏浚、打桩、安砌方块、水上浇筑混凝土和其他水上工作的专用水上设备。水上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水上状态和气候条件,需要在符合船舶设备作业条件的状态下施工,要求条件较为苛刻,这是内陆水库码头大多无法实现的关键。
本文以内陆渔港施工为例,就当地环境的特殊性,结合沿海码头施工技术,新建更为坚固耐用的码头结构,克服内陆码头施工技术和设备上的不足。该工程能够为当地渔船提供安全的避风、停靠场所,解决渔船没有固定停靠场所的问题,完善渔港综合功能,推动当地渔区经济发展,完善当地渔业产业整体布局,增强渔业发展后劲,推进水产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渔业城镇化建设。
1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1.1 工程概况
根据水库的山型走势和港内水域情况,背靠山体沿山形走势建顺岸码头166m,码头整体成东西走向局部凹向山体,然后在码头东端处沿东南方向伸出一座面积为3243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平台,为满足湖区渔政执法船的停靠需要并且能够保证湖区泊位水深的需求,在平台处建浮码头一座,浮码头长29.9m,宽9m。顺岸码头顶高程为192.50m,底高程为190.85m,护底底高程为190.00m,码头采用阶梯形现浇混凝土斜坡结构,后方抛填200mm厚碎石垫层,400mm厚二片石垫层,然后抛填10~100Kg块石,护底块石为200~300kg块石,在阶梯后方铺设混凝土路面。
1.2 工程特点
1.2.1 施工水域存在冰冻期
本工程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1月20日至次年4月1日期间为冰冻期,但水位较低。冬期施工的情况下,水下施工和混凝土工程均无法进行,但利于陆上土方施工。
1.2.2 部分施工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
胸墙一层混凝土底标高为+189.5m,根据当地提供的“水位表”分析,全年除结冰期外,几乎没有低于该水位的连续天数。因此需要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
1.2.3 沿海与内陆自然环境差别大,施工条件受限严重。
水上大型施工机械调遣受地理环境和成本制约不能投入使用,需改变施工工艺克服条件不足。
2 施工工艺分析
码头常用的结构形式有重力式结构、板桩结构和高桩结构。基于本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和荷载条件,将重力式结构作为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并且重力式结构在北方沿海地区应用广泛,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同时重力式结构比较经济合理。本工程码头施工分为五大步骤,分别为基槽挖泥、抛石、基床整平、混凝土浇筑和棱体回填。
2.1 基槽挖泥
工程所处地区原泥面较高,水上大型施工船舶吃水受限,且设备调遣成本较高,不宜采用。因此基槽挖泥采用陆上乘低水位进场施工的方式进行。
本工程平面布置为东西走向,基槽开挖采用由西向东“倒退”开挖顺序进行,赶乘低水位施工。对于部分仍处于水面以下的基槽,先是回填山皮土石至水面以上0.5m,為挖掘机作业提供作业平台,随后一并挖除土方至基槽设计底标高。
施工前需进行水深测量,采用GPS和回声测深仪,每5m一个断面,2m一个测点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平面位置放线,自卸车位于挖掘机两侧,按照开挖区域进行排抓,利用挖掘机臂上刻有的尺度控制开挖标高。
2.2 抛石工程
抛石基床采用陆上施工工艺,抛填10~100kg块石,由于基床厚度不超过2米,因此可一次抛填完成。基床抛石与基槽开挖施工顺序相同,采用“正填倒挖”的方法,先由东向西抛填10~100kg块石至(当时)水面以上0.5m,形成抛填顶宽为5m的作业平台,随后由西向东倒退开挖至设计标高+189.5m,形成设计抛石断面。
2.3 基床整平
基床整平顶采用二片石整平,宽度为墙身向外0.5m。 基床整平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基床整平采用陆上施工,在前沿线向后方3.5m处抛填10~100kg块石至标高+191.5m,形成顶宽3m的驻位平台,挖掘机置于平台之上,为整平作业提供石料。布设整平导轨,确定导轨垫墩位置,每3m布设一个,垫墩布设好后再搭设导轨,重新测定标高,当导轨标高差在1cm之内时,满足施工要求。进行整平工作时,首先利用刮道进行粗平,接着进行整平导轨的复测工作,最后再进行一遍刮平、细平工作。
2.4 胸墙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胸墙分两层浇筑,其中胸墙一层顶标高为+191.5m,胸墙二层为其余部分。由于胸墙一层底标高较低为+189.5m,一年中除结冰期外,几乎无法露出水面,因此考虑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并利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期间,水位较低且尚未进入冬期施工时浇筑完成,考虑到次年4月份冰冻期结束能够连续作业,统计4月份水位在+191.5m以下,因此将一层胸墙顶标高定为+191.5m,二层胸墙仍保证为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埋放块石。一层胸墙考虑到预埋排水管及对拉螺栓存在,因此不可埋放块石。
混凝土浇筑仍采用陆上施工,利用基床整平填筑的块石平台为混凝土浇筑提供施工作业面,如图2所示。吊车、混凝土罐车位于平台之上进行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筑及模板拆除处理。
胸墙模板采用大片钢模板,上部采用桁架固定。钢模板打磨和涂刷脱模剂。利用全站仪和钢尺施放构件边线,并用墨斗弹线。模板侧片顶部丝杠斜向顶撑,侧片下部用垫层埋筋与槽钢焊接固定,四周用螺栓拧紧,最后利用顶部的桁架将各片模板相连固定。混凝土采用吊罐工艺进行浇筑。
2.5 棱體回填
棱体回填采用陆上施工,可分两层完成,当一层胸墙浇筑完成后,顺着码头纵向由东向西推进,回填至+191.5m,由于后方预先制作的作业平台用料与棱体块石相同,且无质量上的损坏,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回填使用,方便施工且节约材料,达到“一材两用”的效果。
3 结语
本工程通过改变常规的施工工艺,利用陆上施工方法新建内陆渔港码头优势如下:
(1)缩减工期。水上施工改为陆上施工,可作业天数较多,施工效率较高。
(2)降低工程造价。将市场常见的陆上施工设备代替大型水上船机有利于工程节约成本。
(3)该工艺的采用使新建内陆渔港码头的结构更为坚固耐用。
(4)保证质量。陆上施工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施工质量受控。
参考文献:
[1]王乐勤, 李运涛, 白宏等,水利渔业综述[J], 水利渔业, 1989, 4: 2~7;
[2]陈文祥, 刘家寿, 徐学华, 水库渔业的现状及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 水利渔业, 2002, 5(22):31~33;
[3]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4]JTS167-2-2009,《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5]JTJ300-2000,《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