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史兴庆
国内微电影自2010年异军突起至今,在三个维度上发展着,这三个维度是艺术维度、商业维度和话语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正负两个向度,这三个维度六个向度,让微电影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架构和不断变化的态势。
艺术维度:起步之中
艺术维度是微电影作为影视类型所具备的一种共性维度。
微电影是独特的电影类型。过去很多人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把它等同于网络视频,认为它没有艺术性可言。的确,很多网络视频不能称之为电影,比如网民拍的家庭录像、搞笑片段、以及一些新闻报道、纪实视频等都不是电影。但也有很多视频,讲求故事性和戏剧冲突,镜头语言也有一定章法,能有效完成叙事,具备电影的一些艺术特征,又比较短小精悍,这样的视频就是微电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微电影和网络视频区分开来。
从被无视到被认可,微电影在艺术维度上的发展是正向度的,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力度还比较弱,单位时间里“涨幅”不大,使得艺术维度在三维视域里不那么醒目。
微电影在艺术维度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镜头语言运用不专业,画面造型不美观,视觉冲击力不强,剪辑不流畅,节奏拖沓,缺少大场面和对环境空间的展示,内容没有创意,短小但不精悍等等。
微电影要在艺术维度上有大的进步,就需要解决上述问题;但微电影的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场景、服装、道具、摄影、灯光、拾音、剪辑等诸多环节,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起步阶段,从提高摄制水平入手解决其艺术性不足的问题,未必是个好的切入点。
相比之下,在故事即剧本上做文章就容易得多。毕竟剧本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创作,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最小,而且微电影剧本的投资也不需要太高,三五千字的剧本,由普通的编剧来写,不过几千块钱,有的甚至几百块钱就能拿下。相比于整体摄制水平的提高,剧本的投资要少很多,也容易操作的多,而且剧本写好了,还能拉到更多的投资,吸引高水平的摄制力量加盟。
目前,在剧本上着力,是微电影提高艺术性的可行之道,也是对微电影最紧迫的要求。毕竟“大电影”即便故事弱点,还有奇观,还可以造梦,画面和声音也有冲击力,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而微电影本来镜头语言的运用就不专业,演员也没有多少明星大腕,如果故事再弱了,那就乏善可陈了。所以在剧本上用力,增强故事的创意性,是微电影必须要做好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商业维度:走向未明
微电影的创作者,很多是影视公司、网站频道和电视栏目,他们拍微电影是要赚钱的。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三维视域里具有商业维度。
有的专家认定微电影产值空间巨大,将来能赚大钱,能拉动影视产业大力发展。但现在微电影能不能赚钱,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至少目前看来,作为影视经济新的增长点,微电影还没有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活力,它的生意并不红火。
微电影不同于“大电影”,一开始就没有行业“圈子”,它面向大众开放,门槛低,竞争多,成本小,利润低,难以获得高额回报。很多年轻的团队,也不指望微电影赚钱,他们以不赔钱为目标,用微电影练手,做“敲门砖”,一旦“上位”,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影响力,能拉来大投资,就转向电影、数字电影和电视剧。因此在微电影创作领域,目前还看不到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
微电影基本上没有票房收入,更谈不上后产品开发。至于影片交易,虽有过尝试,比如在一些微电影大赛上有过影片交易,但效果一般,基本上一部片子卖个三、五万块钱就很可观了,收回成本可以,盈利谈不上。至于付费点播模式,目前更像是纸上谈兵。微电影缺少高质量的资源库,不具备大电影那样的内容优势,大电影的付费点播模式尚不足以谈盈利,何况是微电影。
微电影的赢利渠道主要还是靠广告,但广告收入也不理想。微电影的广告,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贴片广告,像汽车广告、相机广告。这些投资方财大气粗,借助微电影在网络上的人气来做宣传;有的贴片广告投入还很大,可以邀请到专业演员、当红明星来出演,但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一般团队难以揽到这样的活儿。
二是广告软植入。大到高档消费品,小到生活日用品,都可以植入微电影。但大多数团队拉不来大投资,只能靠中低价位商品的广告植入解决资金问题,赢利有限。很多团队为了让商家满意,获取多一些的投入,更是将软植入变成了硬植入,不再追求“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而是直接生硬地喊出来。比如,有的微电影就借助台词,喊出“某某播放器有多好用”“某某游戏多有趣”等等。这样的植入广告跟剧情毫无关系,纯粹是为了推销商品,有损片子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很多创作团队拍微电影不赚钱,又被广告商所左右,难怪很多人担心微电影要发展成变相的广告。
微电影要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靠单个微电影难有作为,毕竟微电影不是大片,成本有限,利润也有限,形成了产业链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靠薄利多销致胜。那些有实力的影视团队和大公司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对微电影不感兴趣,他们的资金多流向相对成熟的影视剧市场。小团队小公司是微电影市场的创作主体,但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而且竞争无序、各自为战。这种行业状况,让微电影的生产格局呈现混乱状态,走向不明。
这就使得微电影商业维度的正负向度犬牙交错,未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有待时间检验。
话语维度:持续火爆
除了艺术和商业维度,微电影还有一个话语维度,或者叫自媒体维度,这是微电影有别于“大电影”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具色彩。
过去普通人的观点和声音,通过口耳相传和人际传播,形成民间舆情和社会舆论,但传播范围有限。只有借助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才可以跨时间、跨地域地广泛传播,但普通个体很难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通人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成为信息源,将自己的声音传之四方。
微电影就是这样一种新媒体,它给普通影视爱好者和大量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表现、表达和表演的舞台,并让他们成为主角。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微电影的话语维度上,涌现出很多亮点,比如大学生微电影。大学生用微电影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思考,对友情、爱情和亲情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在学业和就业中的困惑与希望。在手法和形式上,大学生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无拘无束的创作理念,让微电影呈现出多种样貌,凸显出年轻蓬勃的生命力。比如行业微电影,用微电影展示各行各业的人和事,让人们了解这个行业,并推动行业工作的开展。比如法治微电影,将普法和讲故事相结合,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展示了法律行业的风貌。公益微电影则是围绕着大爱和真情做文章,能感动人,给人向上的力量。另外还有地方微电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的物质文化追求,微电影可以展示这种特色和追求。此外,微电影还可以挖掘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并为其“立此存照”。当今时代,地域文化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用微电影记录、保存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特色,是有意义的事情。好的地方微电影群像,完全可以成为影像的地方志。
这些微电影,参与人员众多,出品数量可观,是微电影的中间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微电影今后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微电影这种话语维度,根植于微电影的大众文化属性、草根属性之中。这几年微电影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发展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一维度正向度的突飞猛进。
微电影的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不在艺术维度上有作为,微电影将和微博微信一样,更多地成为一种实用工具。如果失去了商业维度,微电影就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推动力和平台;而缺少话语维度,微电影则将在影视大家庭中丢掉个性,沦为名副其实的“小电影”。只有具备这三个维度,微电影才能独立,成为电影的新类型。
目前微电影的这三个维度,发展还不均衡,正负向度变数很大,让微电影未来的走向和将来的样貌都呈现不确定性,只有等到微电影沿三个维度均衡发展起来,它才能真正独立,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本文责编:曾 鸣
国内微电影自2010年异军突起至今,在三个维度上发展着,这三个维度是艺术维度、商业维度和话语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正负两个向度,这三个维度六个向度,让微电影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架构和不断变化的态势。
艺术维度:起步之中
艺术维度是微电影作为影视类型所具备的一种共性维度。
微电影是独特的电影类型。过去很多人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把它等同于网络视频,认为它没有艺术性可言。的确,很多网络视频不能称之为电影,比如网民拍的家庭录像、搞笑片段、以及一些新闻报道、纪实视频等都不是电影。但也有很多视频,讲求故事性和戏剧冲突,镜头语言也有一定章法,能有效完成叙事,具备电影的一些艺术特征,又比较短小精悍,这样的视频就是微电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微电影和网络视频区分开来。
从被无视到被认可,微电影在艺术维度上的发展是正向度的,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力度还比较弱,单位时间里“涨幅”不大,使得艺术维度在三维视域里不那么醒目。
微电影在艺术维度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镜头语言运用不专业,画面造型不美观,视觉冲击力不强,剪辑不流畅,节奏拖沓,缺少大场面和对环境空间的展示,内容没有创意,短小但不精悍等等。
微电影要在艺术维度上有大的进步,就需要解决上述问题;但微电影的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场景、服装、道具、摄影、灯光、拾音、剪辑等诸多环节,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起步阶段,从提高摄制水平入手解决其艺术性不足的问题,未必是个好的切入点。
相比之下,在故事即剧本上做文章就容易得多。毕竟剧本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创作,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最小,而且微电影剧本的投资也不需要太高,三五千字的剧本,由普通的编剧来写,不过几千块钱,有的甚至几百块钱就能拿下。相比于整体摄制水平的提高,剧本的投资要少很多,也容易操作的多,而且剧本写好了,还能拉到更多的投资,吸引高水平的摄制力量加盟。
目前,在剧本上着力,是微电影提高艺术性的可行之道,也是对微电影最紧迫的要求。毕竟“大电影”即便故事弱点,还有奇观,还可以造梦,画面和声音也有冲击力,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而微电影本来镜头语言的运用就不专业,演员也没有多少明星大腕,如果故事再弱了,那就乏善可陈了。所以在剧本上用力,增强故事的创意性,是微电影必须要做好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商业维度:走向未明
微电影的创作者,很多是影视公司、网站频道和电视栏目,他们拍微电影是要赚钱的。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三维视域里具有商业维度。
有的专家认定微电影产值空间巨大,将来能赚大钱,能拉动影视产业大力发展。但现在微电影能不能赚钱,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至少目前看来,作为影视经济新的增长点,微电影还没有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活力,它的生意并不红火。
微电影不同于“大电影”,一开始就没有行业“圈子”,它面向大众开放,门槛低,竞争多,成本小,利润低,难以获得高额回报。很多年轻的团队,也不指望微电影赚钱,他们以不赔钱为目标,用微电影练手,做“敲门砖”,一旦“上位”,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影响力,能拉来大投资,就转向电影、数字电影和电视剧。因此在微电影创作领域,目前还看不到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
微电影基本上没有票房收入,更谈不上后产品开发。至于影片交易,虽有过尝试,比如在一些微电影大赛上有过影片交易,但效果一般,基本上一部片子卖个三、五万块钱就很可观了,收回成本可以,盈利谈不上。至于付费点播模式,目前更像是纸上谈兵。微电影缺少高质量的资源库,不具备大电影那样的内容优势,大电影的付费点播模式尚不足以谈盈利,何况是微电影。
微电影的赢利渠道主要还是靠广告,但广告收入也不理想。微电影的广告,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贴片广告,像汽车广告、相机广告。这些投资方财大气粗,借助微电影在网络上的人气来做宣传;有的贴片广告投入还很大,可以邀请到专业演员、当红明星来出演,但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一般团队难以揽到这样的活儿。
二是广告软植入。大到高档消费品,小到生活日用品,都可以植入微电影。但大多数团队拉不来大投资,只能靠中低价位商品的广告植入解决资金问题,赢利有限。很多团队为了让商家满意,获取多一些的投入,更是将软植入变成了硬植入,不再追求“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而是直接生硬地喊出来。比如,有的微电影就借助台词,喊出“某某播放器有多好用”“某某游戏多有趣”等等。这样的植入广告跟剧情毫无关系,纯粹是为了推销商品,有损片子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很多创作团队拍微电影不赚钱,又被广告商所左右,难怪很多人担心微电影要发展成变相的广告。
微电影要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靠单个微电影难有作为,毕竟微电影不是大片,成本有限,利润也有限,形成了产业链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靠薄利多销致胜。那些有实力的影视团队和大公司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对微电影不感兴趣,他们的资金多流向相对成熟的影视剧市场。小团队小公司是微电影市场的创作主体,但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而且竞争无序、各自为战。这种行业状况,让微电影的生产格局呈现混乱状态,走向不明。
这就使得微电影商业维度的正负向度犬牙交错,未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有待时间检验。
话语维度:持续火爆
除了艺术和商业维度,微电影还有一个话语维度,或者叫自媒体维度,这是微电影有别于“大电影”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具色彩。
过去普通人的观点和声音,通过口耳相传和人际传播,形成民间舆情和社会舆论,但传播范围有限。只有借助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才可以跨时间、跨地域地广泛传播,但普通个体很难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通人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成为信息源,将自己的声音传之四方。
微电影就是这样一种新媒体,它给普通影视爱好者和大量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表现、表达和表演的舞台,并让他们成为主角。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微电影的话语维度上,涌现出很多亮点,比如大学生微电影。大学生用微电影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思考,对友情、爱情和亲情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在学业和就业中的困惑与希望。在手法和形式上,大学生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无拘无束的创作理念,让微电影呈现出多种样貌,凸显出年轻蓬勃的生命力。比如行业微电影,用微电影展示各行各业的人和事,让人们了解这个行业,并推动行业工作的开展。比如法治微电影,将普法和讲故事相结合,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展示了法律行业的风貌。公益微电影则是围绕着大爱和真情做文章,能感动人,给人向上的力量。另外还有地方微电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的物质文化追求,微电影可以展示这种特色和追求。此外,微电影还可以挖掘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并为其“立此存照”。当今时代,地域文化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用微电影记录、保存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特色,是有意义的事情。好的地方微电影群像,完全可以成为影像的地方志。
这些微电影,参与人员众多,出品数量可观,是微电影的中间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微电影今后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微电影这种话语维度,根植于微电影的大众文化属性、草根属性之中。这几年微电影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发展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一维度正向度的突飞猛进。
微电影的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不在艺术维度上有作为,微电影将和微博微信一样,更多地成为一种实用工具。如果失去了商业维度,微电影就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推动力和平台;而缺少话语维度,微电影则将在影视大家庭中丢掉个性,沦为名副其实的“小电影”。只有具备这三个维度,微电影才能独立,成为电影的新类型。
目前微电影的这三个维度,发展还不均衡,正负向度变数很大,让微电影未来的走向和将来的样貌都呈现不确定性,只有等到微电影沿三个维度均衡发展起来,它才能真正独立,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本文责编:曾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