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摘要】高中新课改是师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模式,要注重教研,力求创新,为使课改走向深入,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贮备。

    【关键词】新课改 师生成长 模式变化 应对策略

    高中新课改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无疑承担着重要责任。面对新课改,身处农村的许多老师面临观念更新,教法转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基于此,笔者把自己赴南方部分重点中学参观学习、思考的体会诉诸文字,以求教于方家。

    一、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学生自身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构建模式受前苏联的影响根深蒂固,历经坎坷与挫折。课程改革历经7次,但绝大多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的,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生存状态鲜被关注。学生沦为成人的附庸,人们视其为工具,让孩子来体现成人的意志,将成人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毫不顾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发展。恢复考试制度以后,高考唯一的“指挥棒”成了二亿四千万中小学生的救命稻草和杀手锏,人们的生存价值被紧紧锁定在高考上。对高考的价值取向如不重新构建,范进、孔乙己式的人物恐怕就会成为21世纪的典型人物。社会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超越,要超越就需要创新、就需要创新性人才,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任务。教给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是这次新课改的主要理念。本次高中新课改提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还学生独立的人格,赋予学生探究生活的权利。它虽经波折,艰难启动,终在各实验区稳步开展,其“里程碑的意义”即将突现。

    对儿童的尊重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他具有也应该具有自由的理想、丰富的个性。探究生活、追求真理,这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过正常的学生生活,让每一位学生不至于沦为成人的附庸。如果说以前我们做的还很不够,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的投入到课改中去。做我们应该做的,还学生应该拥有的。

    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以人为本”,既要以学生为本,又要以教师为本。新课程的各项策略和措施既要根植于各区域的经济状况,切合生源实际,又要考虑师资队伍的状况。教材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又要利于教师的教。本次新课程改革向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还灵魂于教师,”我们的个性也应该得到张扬。利用好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思想作为土壤,去培植学生的思想。而不是一味作专家学者的代言人。这既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权利,又是我们教师的最重要职责。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有义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模式在动态和创新中发展变革

    我们不要奢望有系统的教学模式为我所用。长期以来,老师怎么教我们,我们就怎么教学生。可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加之“一纲一本”的课程体系和一元化评价,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一度泛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专家学者为我们创立了新的基本的教育理念(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设计了基本的课程框架(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教育教学蓝图。教材编者为我们提供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教材,供我们选择。只有我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解决新课程中具体问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最有发言权。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权利放下”的基本思路。初中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说,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到底怎样组织,能否给我们确定一个模式让我们看一看。我要说,看谁的都不是我们的。魏书生的“六步单元教学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语文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至今仍然很有影响。并且魏先生在全国各地讲学讲课,但他的“六步单元教学法”模式并未在某一地区原汁原味地推广应用,人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借鉴、吸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我县曾大面积推广的“目标教学法”,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但有谁按部就班地套用其模式呢?正如广东省教育学会中语会常务理事容理诚先生所说:“新课程的推行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检验、建设的过程。专家学者最多只能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只有第一线的教师才是真正解决新课程中具体问题的伟大实践者和创造者。”个人的教学模式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创立,教学方法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确定。

    还教师以灵魂,就是要“我思故我教,而非他思我教”。长期以来,我们成了专家学者的代言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几代人都教授过。其文的主题之争,有人说表现了朱自清淡淡的忧愁,有人说表现了朱自清隐情湖光月色消极避世的悲哀。“池塘边的蛙声”说成是比喻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心理颇不宁静”说成是暗含对社会的不满等等,均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少年来,老师讲给我们,我们又讲给学生。我们就这样将专家的思想观点复制来复制去。很少有人说其文表现朱自清被自然景色所感染、陶醉,表现了作者工作劳顿之后的闲适与自得情怀,“我爱寂静也爱热闹”是朱自清作为自然人的真切情感流露。新课程下,“我思故我教”,就是要我们坚守自己的灵魂,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展现给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探索文本的奥妙。

    三、早动手,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准备和知识贮备

    从实验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来看,其变化很大。如果我们准备不充分,知识贮备存在缺陷,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墨守成规,就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新的教学任务。

    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构成,实行学分制管理。特别强调选择、强调回归生活并崇尚创造、强调走向校本、并着力改变评价体系,使教学的空间变得更大。特别是在教材选择问题上,提倡“一纲多本”,一门学科分必修、选修两类课型,各类产生相应的模块和系列。随之而来,教学管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可按年级编排上课,也可按教学模块或教学主题编班上课。教材的空间更大,知识的空间、视野更加开阔,选择性更强。现推行的初中课改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学科知识问题化,学科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回归生活、还原生活的意图,将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向探究生活的轨道上牵引。高中教材在这个基础上有较大的飞跃。以语文为例,必修5个模块5本教材,选修5个系列9—10本教材,累计14—15本教材。参观各校,浏览其语文选修课表,教课内容涉及语文学科的各个分支,可以说触及到了语文学科各分支的“毛细血管”。新课改催人思考:这样的课程我们能不能教的很好?课程涉及的专业领域,我们的知识功底能不能达到要求?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新问题。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空间,选择适合的教材、依托各自学校的文化背景,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自己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整合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素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这是发挥学校自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创造平台和空间。我们要在这一过程中,解决我们面临的困难、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使教研为教学服务,真正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培养学生既成功又成才。

    ★作者简介:刘秋远,甘肃省正宁县第三中学教师,教导主任。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优化中小学校办学思想的探索与

    杨长江一、研究背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

  • 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

    王燕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