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核心概念”教学的行动研究
刘慧萍
摘 要: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是生物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初中生只有掌握了生物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才能形成一定的生物学思维。尤其是农村初中生,了解的生物学术语较少。因此,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生物知识的系统构建。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概念;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保持原有课程内容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建议。而且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对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描述,展示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课程层面的基石。初中生物教师要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就要加强概念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同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呈现直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能够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初中生物学科中,各个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板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而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生物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展开生物概念的學习。
例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这节课涉及的主要概念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基础上还有细胞生长、染色质、染色体、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上皮组织以及肌肉组织等概念。学生如果能够建立概念的初步认识,那么他们就能展开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深入探究。由于涉及的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散,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理解细胞分化过程及组织形成。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细胞的分裂过程,直观呈现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而让学生对各个重要概念有直观的感知。
二、分析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学生不仅要初步了解生物概念,还要展开生物概念的深入理解,进而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初中生物科目中,有很多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展开生物概念的理解学习。
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一单元涉及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而且光合作用概念下,还有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而呼吸作用确是植物体经过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且进一步研究,学生会发现,呼吸作用中还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那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两个概念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学生可以进一步展开探索。
再如上面提到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文中,涉及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字面上比较相近,但是含义却大不一样。细胞分裂指的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指的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指的是形成各种组织。
三、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生物概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生物概念都能通过生物实验得到最直观的体现。而且生物实验还能够促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理解、对比、总结归纳的全过程。虽然农村初中缺少必要的显微镜,但是教师依然要给学生创设实验活动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物概念展开实验活动,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概念。
例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节课中主要涉及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基本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活动中认识细胞的各个结构。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制作植物临时玻片标本;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显微镜;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各个结构,进而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活动中巩固有关细胞的各个概念。
还如上面提到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展开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活动中巩固相应概念。
总而言之,生物概念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生物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深入的生物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比分析以及实验活动等策略,组织展开生物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生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忠婵.浅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2016(18).
[2]沈学芳.浅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J].宁夏教育科研,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