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合做好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
王子侠
【摘 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视,但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启蒙,而忽视了品德的启蒙,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任性、不原承担责任、不爱劳动等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溺爱,“隔代监护”,家庭的优越条件,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监护人在教育孩子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在孩子刚入学时,就要家校联合做好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会爱、懂爱、正确的爱。孩子合理的要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说不、不良的习惯要批评要纠正。二、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树榜样,在学校老师要树榜样,老师还要树立好学生为榜样。三、培养劳动习惯。在家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要参加集体劳动,要参加公益劳动。四、要运用好奖励的手段。当孩子有了进步,要鼓励,要奖励。家校联合一定做好孩子的德育启蒙,使孩子能够在身体上,品德上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2
启蒙教育,大家都知道就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视,往往表现为教孩子数数字,背古诗,学乐器,学舞蹈等等,认为这就是启蒙教育的全部,小孩在这些方面有了进步,家长非常高兴,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都同意。这样做不但忽视了品德的启蒙教育,而且还助长了不良习惯的形成。
一、孩子在家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刚进入学校的孩子,往往有以下不良的行为习惯:
1、喜欢依赖别人。很多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到做。
2、任性,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家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听父母的话,非常任性。在学校也是一样,和同学互不相让,任何人都不能防礙自己。
3、害怕承担责任。在错了事不敢承认。当老师问到时,要么不说话,要么说是别人做的。
4、不爱劳动。在家什么都不做,在学校不爱打扫卫生,不爱帮助别人等。
5、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尊重别人。
6、不经别人允许乱拿别人东西。
7、在消费上出现盲目攀比、在同学中炫耀。
(二)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刚刚放开,所以现在小学在校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并且他们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的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孩子爱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爱无可厚非,但不能使爱变成溺爱,这样会害了孩子。最近。看到这样一件事,北京市有一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独生儿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儿子最喜欢吃大虾,妈妈一次买了18只,吃晚饭时儿子一口气吃了17只,还有一只怎么也吃不下了,收拾碗筷时妈妈吃了,第二天早上吃早饭时,儿子问:“妈妈,还有一只虾呢?”妈妈说,我吃了。儿子大发雷霆,摔碗筷,摔板凳,大声吼叫,“那是我的虾,你怎么把我的虾给吃了。”妈妈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才醒悟,都是自己平时惯的,她以一种无私的爱,却培养出了极端自私的一代,“妈妈对孩子的爱,像路一样长,而孩子对母亲的爱,往往连扁担,那么长都没有。”真正的母爱是双向的爱,父母不仅要爱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一个不爱父母的人将,将来谁都不会爱的,甚至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六亲不认,所以单向的爱是失败的爱,这样便养成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骄横、冷漠的态度,以及小皇帝、小公主的变态心理,将来会害孩子一生。
2、“隔代监护”对孩子的影响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市转移,本当由他们承担的监护责任转移到了上一代隔代监护人。这种家庭的教育呈现两大特点,第一、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第二、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幼儿时期,有的刚刚过哺乳期的孩子,母亲就外出打工,孩子过早地离开了父母,对他不良习惯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富裕的家庭条件,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优越敢。
这些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平时忙于经商赚钱或者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关心孩子的成长。要么由祖父母带,要么找保母代。三岁前吃的用的就是名牌,三岁后,不但吃的好用的好,而且给他们大量的零用钱供其享受。大量的金钱非但没能消除孩子因缺乏父母精神之爱而产生的的孤独感,反而滋长他们胡乱花钱的不良消费习惯。进入小学阶段就更为突出,在同学中炫耀,有时只要同学让他高兴,他就给你买东西吃,买东西玩,再甚至用钱去一个小朋友欺服另一个小朋友。
4、家长教育孩子认识上的错误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5岁前个性形成80%,近年来在港台地区,已掀起一股“家教纠错新原则”之风,提出“小错不迁就,大错不追究”,与一往重视大错误,忽视小错误的习惯思维相反,以前很多爹妈都认识道,小孩子有了小错误,就象衣服上有个小洞,如不及时修补,洞就会越破越大,甚至整件衣服都不能穿,因此有点蛛丝马迹的小毛病,小错误,必须毫立即纠正。其实孩子犯了大错误以后,已经充满了愧疚的心理,父母对犯错误的孩子要报以理解、宽容、理智的态度,采取冷处理,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一定要从幼儿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态,强健的体魄。
二、家校联合完成好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
1、会爱、懂爱、正确的爱。
教育孩子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基本方法的手段。那么怎样才算爱孩子?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用心去爱,即有慈母般的爱,与要有严父的威,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样和同学相处等。
家长的爱要有原则,要避免几个误区:
①偏爱:只满足孩子的生活上的物质要求,而忽视孩子心理上的精神需求。
②单爱:只爱孩子,而孩子不知道爱父母或长辈。
③溺爱:过分迁就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孩子的要求未必都是合理的,有的甚至是无理要求,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或照顾者一定不要满足,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哪些要求不能满足及不满足的理由,还要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并说明理由。
教育孩子要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别人。
2、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儿童从道德认识转变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是用榜样来教育。即教育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要想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首先要做到:
在学校,教师可以做榜样,也可以树立学生为榜样,榜样不一定是全面的,可以是某一方面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榜样,看他哪一方面做的好,哪一方面就是其他孩子的榜样,这样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很有作用。
在家家长要以身作则,儿童时期对语言缺少理解和接受,特别喜欢模仿,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所以,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庭是孩子和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3、培养劳动习惯
①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大人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洗手帕等,在学校要让学生自己打扫教室、卫生区,收好自己的學习用具等。
②进行家务劳动。大多数孩子在家参加一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但时间短、间歇性长,更不主动认真去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有些事是不会做,有些事是会做而不肯做。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差距较大。据有关方面对各国种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分钟,而中国只有12分钟。所以家长要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③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公益劳动,给孩子提供参加的机会。
4、要运用好奖励的手段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以肯定,使其行为得以继续发展。①奖励勤奋。孩子取得了什么成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付出努力的勤奋。可是许多教育这只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才能进行表扬。如果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要表扬,使孩子感受到努力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并使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活动的结果很重要,勤奋努力的过程更重要。②奖励成就。无论取得任何一个,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成就,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地进行积极的评价,以巩固比较完善的行为和一切良好行为的开端。③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结合,提高奖励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学校联合做好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发展心理学》作者:李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
《好父母好孩子》作者:卢勤.漓江出版社
《健康自我管理》作者:万承奎.人民卫生出版社
《阜阳教育》第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