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无为”与“有为”

    一、教师的“无为”——解放孩子的游戏

    当孩子表现出游戏意愿时,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从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游戏的玩法到游戏的场地等,事无巨细地替孩子考虑好,可是,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保持长久的热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设定的游戏是孩子真正想玩的吗?如果我们可以放手,把游戏的自主权交到孩子的手中,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何时玩、玩什么、怎么玩,自己去寻找甚至创造所需要的材料,这不也是游戏的乐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然地知道如何去玩游戏,即便刚开始孩子不能立刻掌握某个游戏的规则,我们也不要急于去教孩子怎样玩。孩子在游戏时并不需要成人过度指导,他们有比我们能预想到的更具创意也更符合自己真實水平和需要的玩法。我们若能多一点耐心,多一些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玩得很精彩。

    二、教师的“有为”——支持孩子的游戏

    在专门设置的玩水区,教师对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探究的内容及其价值有自己的预设,这种预设通过教师准备的材料体现出来并传递给孩子。教师还将自己预设的游戏中需要的材料一次性地提供给了孩子。教师以为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材料,孩子一定能乐此不疲地玩下去,并由此获得丰富的感知和经验。可是,若探究的问题是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自己生发出来的,游戏的材料也是随着游戏的发展和孩子的需求而逐渐补充和完善的,这样的支持显然更具有针对性。孩子自己不断地发现新的玩法,寻找新的材料,在游戏中创新、超越,从而获得满足感。

    教师在支持孩子游戏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孩子经验的梳理与提升。比如,“节约用水”的观念可以说是成人世界的共识,然而孩子并不理解。我们在支持孩子玩水的同时可以渗透相关经验,引导孩子逐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师可以适时地“制造”一次“意料之外”的停水,让孩子体会到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体会水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绘本、视频,让孩子了解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孩子节约用水的习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孙玉娇)

相关文章!
  • 团体辅导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郭丽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内容。提高心理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学散文教学凸显浓浓“语文味”

    周丽琴【摘? 要】散文教学凸显浓浓“语文味”,需要从文体特点视角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文体特征展开阅读理解,对文体语言特征进行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