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荣誉·使命”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摘 要 凝练和弘扬新时期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是现代公安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公安院校“以文化人、文化育警”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当代公安机关的政治导向和职业趋向,深入分析了“忠诚·荣誉·使命”在当前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理念中的作用,提出了将“忠诚·荣誉·使命” 融合到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方式。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校园文化 文化构建 环境育人
作者简介:冯文利,湖北警官学院宣传科科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11
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习书记的讲话赋予了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内涵,成为了新时期建警治警的总方略、立警从警的座右铭。公安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与公安机关的政治和社会责任相一致。将公安机关的政治导向和职业趋向融入到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中,可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转化成强大的战斗力。
一、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理念——忠誠、荣誉、使命
随着电脑和手机等网络终端的不断普及,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充,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不断增大,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对公安院校的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公安院校只有大力培育并形成与时代要求相同步的凝魂聚气的校园文化,才能确保公安院校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笔者针对公安院校“以文化人、文化育警”的工作目标,围绕“忠诚·荣誉·使命”的要求,分析当代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忠诚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
忠诚是人民公安的政治灵魂,是公安院校的政治本色,是广大师生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公安院校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公安战线合格人才,更要塑造能够担当起维护稳定重担的忠诚卫士 。公安院校的学生未来将承担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信念,为未来向忠诚行为转化奠定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忠诚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检验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政治合格的价值标准。
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忠诚可以体现在三个层层递进的层面上。首先,忠诚体现为服从,即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公安院校的学生需要服从学校安排,服从学校的各项纪律和制度。一名合格的公安战警必须被打上服从纪律的深刻烙印,因为公安战警的纪律比任何纪律都重要,服从是公安职业的客观要求。服从纪律是保证公安战警执行力的首要因素。只有经过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的公安院校毕业生才有可能在今后无条件地完成党、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其次,忠诚体现为奉献,即在应该做之外额外付出。奉献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实践标准,是衡量忠诚与否的落脚点,也是区别于普通院校以“敬业”为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的显著标志。最后,忠诚体现为牺牲,即忠诚的最高境界。敢于牺牲,是公安战警对绝对忠诚的有力诠释,也是在用生命承载忠诚。在和平年代,这个牺牲,可能是青春,才智,甚至是生命。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敢于牺牲的精神,正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化于灵魂、外化为实践的信仰力量,从而打造出虔诚而执着、至真而深厚的对党、国家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
(二)荣誉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荣誉是价值的体现和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公安的“第二生命”。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荣誉观可以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自身信念和习惯,学生对荣誉的珍视可以转化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动力。因此,荣誉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荣誉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校通过对荣誉的认可和褒奖的方法,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值得去做,通过严厉处罚违反校级纪校规的一切行为的方法,明确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齿去做。逐渐形成公安院校学生自我约束的习惯。其二,荣誉作为贡献的象征和功绩的标志,可以激励公安院校学生对荣誉的珍视,极大彰显功勋荣誉的引领作用。崇尚荣誉一旦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价值追求,那么将来在公安战线的工作中,崇尚荣誉将成为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其三,荣誉作为价值追求,可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形成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荣誉高于一切,视荣誉如生命,将来在公安战线的工作中,公安院校学生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使命。
(三)使命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本质
使命是责任的升华,是公安院校功能的本质。公安院校的功能是努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 。为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公安院校的学生需为将来步入公安战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安院校学生没有使命感是不可能履行好国家和人民交付的神圣使命。
使命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的本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这种勇于担当是在公安事业需要时,责无旁贷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学生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展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其二、使命感,不在结果,而在于过程。公安战线上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到成效的。培养使命感,需培养公安院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件事情都力争出色完成。需要学生养成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百折不挠、精益求精、殚精竭虑的精神,培养出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心态。
公安院校在培养公安人才时,必须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公安特性、时代特征的独特校园文化,即以“忠诚为魂,使命为本,荣誉为基”的理念文化培育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这对于公安院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忠诚荣誉使命与公安院校园文化的融合的途径
“忠诚为魂,使命为本,荣誉为基”既然是新时期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理念,那么就要推动这种理念内化于心、彰化于身、外化于行,这种“化”的过程,蕴涵着对广大公安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心理、行为的深化和转化。这种“化”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并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一)精神文化
公安院校精神文化是公安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表现,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方面,具有文化导向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应用型高等公安政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力营造“忠诚·荣誉·使命”的良好校园文化风尚。对广大师生进行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核心内容的忠诚教育,帮助广大师生坚定政治方向、为忠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积极建设良好教风。以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纪律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作为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第一导向,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師德考评等制度,形成公安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3.努力形成良好学风。高度重视对学生灌输荣誉理念,完善公安院校学生行为规范,建立评优细则、健全学生违纪处分、考试违纪处理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和引导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入校新生开始抓好学风建设,强调学生在荣誉观养成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4.依托思政普及核心校园文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使师生能将“忠诚·荣誉·使命”入脑入心。学校党政部门定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彰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承载物,其不仅反映为实践主体观念行为的物化形态,而且反映为实践主体创造的物质技术,在加强物质文化的同时还要融入创新能力 。一是要围绕“忠诚·荣誉·使命”的核心理念,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设施,使师生能潜移默化地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二是把环境建设同学风、教风和校风结合起来,让“忠诚·荣誉·使命”等突出表现在物化环境建设中以引导师生思想和行为。三是应反映自身特色。凸显公安院校的地域特色,建设同中有异,突出特色的校园面貌。
反映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警察史等地方公安文化的功能;二是展现学校发展史。通过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反映公安院校的办学历程,展现优秀人物的事迹,开展相关荣誉感教育,激励学生传承学校优良传统。三是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用校友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的使命感,报效祖国。
公安院校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打造新型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良性系统,推进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将“互联网+”的概念融入文化宣传工作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能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加强网络文化舆情引导。信息时代数据融合下的多变多样的虚假信息传播,会对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冲击。公安院校宣传部门需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运用多种媒体方式引导学生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三)制度文化
公安院校制度文化是以管理制度体系为依托而形成的反映公安院校组织形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深层次内容的文化。公安院校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于警务化管理、教育教学制度、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等方面 。制度文化涵盖了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教学、管理、科研等。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相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而将“忠诚·荣誉·使命”融入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制度。可以依托隆重纪念“五·四”运动、建国周年庆、建党周年庆等重要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之心和爱校之情,激发青年学生的忠诚报国之愿,增强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2.强化警务化管理制度。根据公安部《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结合各公安院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警务化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参照制度进行自我评定。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院校的特殊管理制度,是公安院校区别普通高校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公安院校学生使命感的一种表征。
3.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荣誉表彰制度。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一个人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功勋,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范,就应该给予很高的荣誉,得到全党全社会尊重。因此,公安院校也应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荣誉表彰制度。对在公安院校教育教学中专业技术水准高、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个人,重点培养与发展。每年表彰与选树一批公安院校的先进个人,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努力争当公安教育事业排头兵的良好局面。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公安院校在教育、训练、科研、行政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通过师生个体和群体行为方式蕴涵并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内涵的总和 。它是公安院校管理文化的外在表征,又是公安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公安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其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息息相关。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融入到集体活动的凝聚力中。通过各种团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团队实践中加强学生间的紧密联系,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促进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养成。
注释:
龚正荣、李欣、吴育哲. 忠诚 团结 创新 奉献——构建公安院校人文精神之我见.公安教育.2007(4).16-18.
张万宝.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安院校办学理念.公安研究.2009 (1).63-67.
欧科良.关于公安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公安教育.2014(8).57-61.
蓝杨.厚德、弘毅、明法、笃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本文化构建.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 (3) .24-26.
王翠丽、林安薇.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4).20.
曹礼海.当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荣耀背后的反思.公安教育.2013(3).70-74.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校园文化 文化构建 环境育人
作者简介:冯文利,湖北警官学院宣传科科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11
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习书记的讲话赋予了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内涵,成为了新时期建警治警的总方略、立警从警的座右铭。公安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与公安机关的政治和社会责任相一致。将公安机关的政治导向和职业趋向融入到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中,可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转化成强大的战斗力。
一、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理念——忠誠、荣誉、使命
随着电脑和手机等网络终端的不断普及,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充,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不断增大,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对公安院校的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公安院校只有大力培育并形成与时代要求相同步的凝魂聚气的校园文化,才能确保公安院校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笔者针对公安院校“以文化人、文化育警”的工作目标,围绕“忠诚·荣誉·使命”的要求,分析当代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忠诚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
忠诚是人民公安的政治灵魂,是公安院校的政治本色,是广大师生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公安院校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公安战线合格人才,更要塑造能够担当起维护稳定重担的忠诚卫士 。公安院校的学生未来将承担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信念,为未来向忠诚行为转化奠定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忠诚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检验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政治合格的价值标准。
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忠诚可以体现在三个层层递进的层面上。首先,忠诚体现为服从,即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公安院校的学生需要服从学校安排,服从学校的各项纪律和制度。一名合格的公安战警必须被打上服从纪律的深刻烙印,因为公安战警的纪律比任何纪律都重要,服从是公安职业的客观要求。服从纪律是保证公安战警执行力的首要因素。只有经过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的公安院校毕业生才有可能在今后无条件地完成党、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其次,忠诚体现为奉献,即在应该做之外额外付出。奉献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实践标准,是衡量忠诚与否的落脚点,也是区别于普通院校以“敬业”为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的显著标志。最后,忠诚体现为牺牲,即忠诚的最高境界。敢于牺牲,是公安战警对绝对忠诚的有力诠释,也是在用生命承载忠诚。在和平年代,这个牺牲,可能是青春,才智,甚至是生命。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敢于牺牲的精神,正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化于灵魂、外化为实践的信仰力量,从而打造出虔诚而执着、至真而深厚的对党、国家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
(二)荣誉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荣誉是价值的体现和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公安的“第二生命”。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荣誉观可以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自身信念和习惯,学生对荣誉的珍视可以转化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动力。因此,荣誉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荣誉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校通过对荣誉的认可和褒奖的方法,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值得去做,通过严厉处罚违反校级纪校规的一切行为的方法,明确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齿去做。逐渐形成公安院校学生自我约束的习惯。其二,荣誉作为贡献的象征和功绩的标志,可以激励公安院校学生对荣誉的珍视,极大彰显功勋荣誉的引领作用。崇尚荣誉一旦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价值追求,那么将来在公安战线的工作中,崇尚荣誉将成为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其三,荣誉作为价值追求,可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形成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荣誉高于一切,视荣誉如生命,将来在公安战线的工作中,公安院校学生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使命。
(三)使命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本质
使命是责任的升华,是公安院校功能的本质。公安院校的功能是努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 。为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公安院校的学生需为将来步入公安战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安院校学生没有使命感是不可能履行好国家和人民交付的神圣使命。
使命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中的本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这种勇于担当是在公安事业需要时,责无旁贷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学生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展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其二、使命感,不在结果,而在于过程。公安战线上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到成效的。培养使命感,需培养公安院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件事情都力争出色完成。需要学生养成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百折不挠、精益求精、殚精竭虑的精神,培养出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心态。
公安院校在培养公安人才时,必须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公安特性、时代特征的独特校园文化,即以“忠诚为魂,使命为本,荣誉为基”的理念文化培育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这对于公安院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忠诚荣誉使命与公安院校园文化的融合的途径
“忠诚为魂,使命为本,荣誉为基”既然是新时期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理念,那么就要推动这种理念内化于心、彰化于身、外化于行,这种“化”的过程,蕴涵着对广大公安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心理、行为的深化和转化。这种“化”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并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一)精神文化
公安院校精神文化是公安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表现,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方面,具有文化导向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应用型高等公安政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力营造“忠诚·荣誉·使命”的良好校园文化风尚。对广大师生进行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核心内容的忠诚教育,帮助广大师生坚定政治方向、为忠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积极建设良好教风。以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纪律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作为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第一导向,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師德考评等制度,形成公安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3.努力形成良好学风。高度重视对学生灌输荣誉理念,完善公安院校学生行为规范,建立评优细则、健全学生违纪处分、考试违纪处理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和引导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入校新生开始抓好学风建设,强调学生在荣誉观养成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4.依托思政普及核心校园文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使师生能将“忠诚·荣誉·使命”入脑入心。学校党政部门定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彰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承载物,其不仅反映为实践主体观念行为的物化形态,而且反映为实践主体创造的物质技术,在加强物质文化的同时还要融入创新能力 。一是要围绕“忠诚·荣誉·使命”的核心理念,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设施,使师生能潜移默化地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二是把环境建设同学风、教风和校风结合起来,让“忠诚·荣誉·使命”等突出表现在物化环境建设中以引导师生思想和行为。三是应反映自身特色。凸显公安院校的地域特色,建设同中有异,突出特色的校园面貌。
反映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警察史等地方公安文化的功能;二是展现学校发展史。通过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反映公安院校的办学历程,展现优秀人物的事迹,开展相关荣誉感教育,激励学生传承学校优良传统。三是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用校友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的使命感,报效祖国。
公安院校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打造新型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良性系统,推进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将“互联网+”的概念融入文化宣传工作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能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加强网络文化舆情引导。信息时代数据融合下的多变多样的虚假信息传播,会对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冲击。公安院校宣传部门需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运用多种媒体方式引导学生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三)制度文化
公安院校制度文化是以管理制度体系为依托而形成的反映公安院校组织形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深层次内容的文化。公安院校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于警务化管理、教育教学制度、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等方面 。制度文化涵盖了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教学、管理、科研等。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相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而将“忠诚·荣誉·使命”融入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制度。可以依托隆重纪念“五·四”运动、建国周年庆、建党周年庆等重要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之心和爱校之情,激发青年学生的忠诚报国之愿,增强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2.强化警务化管理制度。根据公安部《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结合各公安院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警务化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参照制度进行自我评定。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院校的特殊管理制度,是公安院校区别普通高校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公安院校学生使命感的一种表征。
3.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荣誉表彰制度。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一个人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功勋,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范,就应该给予很高的荣誉,得到全党全社会尊重。因此,公安院校也应建立健全公安院校荣誉表彰制度。对在公安院校教育教学中专业技术水准高、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个人,重点培养与发展。每年表彰与选树一批公安院校的先进个人,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努力争当公安教育事业排头兵的良好局面。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公安院校在教育、训练、科研、行政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通过师生个体和群体行为方式蕴涵并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内涵的总和 。它是公安院校管理文化的外在表征,又是公安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公安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其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息息相关。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融入到集体活动的凝聚力中。通过各种团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团队实践中加强学生间的紧密联系,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促进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养成。
注释:
龚正荣、李欣、吴育哲. 忠诚 团结 创新 奉献——构建公安院校人文精神之我见.公安教育.2007(4).16-18.
张万宝.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公安院校办学理念.公安研究.2009 (1).63-67.
欧科良.关于公安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公安教育.2014(8).57-61.
蓝杨.厚德、弘毅、明法、笃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本文化构建.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 (3) .24-26.
王翠丽、林安薇.公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4).20.
曹礼海.当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荣耀背后的反思.公安教育.2013(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