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个转变”聚焦“三大地区”全面推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

姚学刚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重庆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力减弱、要素成本优势衰减、高端科技人才不足、农村产业振兴任务繁重等突出问题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应按照“质量为本、创新引领、人才优先、城乡并进”的发展思路,立足“四个转变”,聚焦“三大地区”,全面推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立足“四个转变”,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针对当前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建议应重点从价值链、源动力、人才资源、产业基地四个方面谋求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坚持质量为本,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链提升的转变
近年来,重慶汽车产量占全国1/8,笔记本电脑产量保持全球1/3,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一度占据工业的半壁江山,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容量趋于饱和,重庆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力正在减弱,特别是在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显现出自主品牌不够响、产品质量不够优、价值链层次不够高等诸多短板。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未来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应把握质量发展内涵,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积极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加快实现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价值链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二)坚持创新引领,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十二五”以来,重庆着力打造土地成本低、人力成本低、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低的产业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和物流等产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全面上升,而企业节能减排成本持续增加。同样,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优势逐步衰减,未来单纯依赖要素驱动型的产业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中国愿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同各国携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应紧紧依托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创新驱动的转变。
(三)坚持人才优先,实现从科技人才洼地向人才高地的转变
重庆是地处中国内陆西南的直辖市,与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及深圳、广州等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西安、成都等西部发展较早的城市相比,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都显著不足,一直未能形成人才虹吸效应。2017年底,在渝两院院士16名,数量仅占全国的1%,不足成都的1/2、西安的1/4。重庆虽然有数十所高校,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屈指可数,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也寥寥无几。这说明了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科技人才十分匮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庆产业转型升级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盯高端,瞄准一流,高起点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三才并举”,推动人才与产业紧密对接、有效匹配、互动合作,加快实现从科技人才洼地向人才高地的转变。
(四)坚持城乡并进,实现从城市主战场向城乡产业协同的转变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工业,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则在城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复苏和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战场。事实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只有城乡并进,才是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重庆具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典型特征,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重庆农村地域广阔,约占全市总人口36%的农村地区面临着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两大重任。重庆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并进,着力补强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从城市主战场向城乡产业协同的转变。
二、聚焦“三大地区”,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市划分为主城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四大片区,不同片区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在四大片区的大框架下,按照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建议应重点聚焦传统老工业地区、新兴产业开发地区、农村贫困地区三大类地区分类施策,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传统老工业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老工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包括大渡口、九龙坡、綦江、沙坪坝、长寿、涪陵、江津等区县的部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包括万盛、南川、荣昌、秀山、奉节、城口等区县的部分地区)。这类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产业转型发展已取得较好成效,但总体上看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要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全面发力,走出一条老工业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1.去产能、增效益,改造升级“老字号”。改造升级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强化新产品研发等途径,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找准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紧盯产业发展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点,激发产业提档升级的内生动力,将“老”字号产业做精、做强、做大。
2.延链条、创品牌,深度开发“原字号”。深度开发涪陵榨菜、荣昌猪、秀山土鸡、奉节脐橙、城口老腊肉等传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推进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不断创新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特色品牌价值,加快开拓周边市场、国外市场。
3.瞄趋势、拓空间,培育壮大“新字号”。紧密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把握产业变革方向,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方向,引导老工业地区在电子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页岩气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做文章,同步推动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工业和文化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新兴产业开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新兴产业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主城片區和渝西片区的部分区域,特别是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机制、开放和人才优势,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布局地,应作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1.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提出了壮大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的战略任务,这为重庆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重庆新兴产业开发地区,要加快引进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端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离岸服务外包、大健康服务业、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大力发展前景好、容量大、效益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聚效应,全面提升新兴高端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2.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动力。新兴产业开发地区,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途径实现内涵式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3.突出开放高地建设,增强全球竞争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提高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新兴产业开发区域,是重庆新兴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心区域,具有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完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通过设立开放实验室、产业创新联盟、创新孵化器、集成创新网络等多种模式,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的战略合作,依托开放平台资源,集聚产业和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
(三)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路径
重庆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截至2018年8月,全市还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农村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也是产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多是“小而散”的组织形式,农业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非常必要。
1.以精准脱贫为主线,强化农村产业支撑平台。精准脱贫关键在产业支撑,要以促进富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等,着力构建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确保真扶贫、真脱贫。各区县、乡镇、村社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推动实现“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加快扶持地方优势特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电商”等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整体的生产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2.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路径是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要着力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完善;要着力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以城乡并进为手段,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农村产业振兴并不局限在农村地区。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振兴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必须积极整合城乡双重资源,形成资源合力。要以城乡产业并进为手段,积极从城市引进资源、人才和资金,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依托重庆工业发展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提升步伐,坚持集群化发展、价值链整合,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农村电商、数字乡村建设为载体,探索在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新途径。要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新兴业态,为城乡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范本,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城乡融合发展。
作 者: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马 健
相关文章!
  • 论维利型上访的形成机理及治理

    何得桂 徐榕〔摘要〕既有关于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研究中存在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二元分立的解释框架。通过对于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形式主义新表现的深刻思想根源

    张健<br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四风”深入推进,表现在文风会风方面的形式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又出现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