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胡东映

    民间舞泛指受民俗文化影响并流传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其具有自娱自乐、风格相对稳定的特点,受风俗传统、生存环境、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人文历史等因素影响深远,为此,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民间舞蹈艺术风格、技巧、内容、形式各异,是我国舞蹈文化体系不可或缺一环。然而,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却存在民间舞蹈艺术教材开发力度较弱、教法不科学、教学评价欠佳、育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高校舞蹈教育成效。基于此,为提高高校舞蹈教育质量,探析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方略显得尤为重要。一、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必要性

    (一)培育舞者综合素养

    从表面上讲,高校民间舞蹈艺术教学是对理论知识及舞蹈技艺的讲解与传承,实则是对民间舞蹈艺术的追根溯源,指引学生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探寻民间舞蹈艺术诞生内因,多视角赏析民间舞蹈之美,感知民间舞蹈内核,从中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继而有效培育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能掌握更多民族、国家、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表演技艺,提升学生表演能力,继而落实高校舞蹈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目标。

    (二)丰富高校舞蹈教育内容

    民间舞蹈具有民俗性、民族性、族群性、地域性、游戏性、生活性等特点,它深植土地,是人文精神输出载体,与当地历史、环境、经济等条件关系紧密,以东北秧歌为例,该民间舞蹈艺术反映了东北人民审美习惯及性格特点,主要源于东北人民长期从事开矿、搬运、垦荒劳动,逐渐形成倔强、率真、坚韧的性格特征,为此东北秧歌出脚有力、落地扎实、动作干练、顿挫明显,使东北秧歌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课程,使有关教育内容能雅俗共赏,从人文精神角度出发,剖析舞蹈艺术真谛,继而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育内容,满足学生了解、学习、研究舞蹈艺术文化的需求。

    (三)助力民间舞蹈艺术与时俱进

    民间舞蹈艺术是群众自发创造与传承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然而仅凭一腔热血无法守住民间舞蹈艺术根基,尤其在国际艺术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大环境下,民间舞蹈受众日益减少,艺术传播空间变窄,长此以往,民间舞蹈艺术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这就需要高校肩负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责任,以教育机制为依托,确保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基于新时代审美标准赋予民间舞蹈艺术更优表现形式,通过创新激活其发展活力,使民间舞蹈艺术可散发光芒魅力常在。二、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难点

    (一)民间舞蹈艺术教材开发力度较弱

    教材是民间舞蹈艺术文化资源集聚载体,亦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技艺与理论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有些高校舞蹈教程中却存在民间舞蹈艺术占比较小,未能从艺术特征、舞蹈类别、表演技巧、赏析方法、舞蹈理论等角度出发整合教育资源,教材开发力度较弱,影响民间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成效。

    (二)教法不科学

    教学方法是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纽带,有些高校舞蹈教育存在方法不科学的问题,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教法创新,未能将学情、专业发展、教育规划联系到一起,使教育活动脱离实际且丧失实效性。还有些教师存在套用教学模式的问题,这虽能节约教改时间,但教法可适应性受到影响,加之不同高校舞蹈教育条件、环境、生源特点各异,他校成功教法不一定适用于本校,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纽带断裂,降低了高校舞蹈教育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评价是师生有效互动渠道之一,良好的教评结果能为教改及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就需要高校舞蹈教师能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同时还需妥善运用教评方法,使评价结果契合实际并能被学生所接纳。部分教师习惯运用结束性教评模式,将舞蹈考试结果视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使评价与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情况相互脱离,无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传承创新。

    (四)育人体系不健全

    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无法一蹴而就,这需要舞蹈教育者入脑入心,使高校学生能自觉参与到民间舞蹈艺术保护、传承、学习、推广、创新活动中,通过专业学习推动民间舞蹈艺术与时俱进。这就需要高校舞蹈教育不断改进育人体系,解决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目标模糊不清、教学过程盲目等问题,为学生高效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奠定基础。三、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路径

    (一)加大舞蹈教材开发力度

    第一,高校舞蹈教师需深入研究民间舞蹈艺术,筛选传承基点,如舞蹈风格、观舞常识、表演技巧、舞蹈分类、艺术特征等,除从舞蹈本身切入加以研究外,还需从民间舞蹈艺术诞生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关联性较强的基点切入加以研究,在此前提下深耕教材,增加具有理论性、知识性、技术性的教学内容,以此为由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第二,加大地域性、民族性教材开发力度,使教师能从学生生活成长人文环境中看到民间舞蹈艺术,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遗珠搜集起来,成为高校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舞蹈教材,同时以高校为原点,圈定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范围,避免高校舞蹈教材千篇一律且缺乏实效性、针对性;第三,在开设必修课同时还需创编选修教材,以宗教、民俗、历史、审美为导向整合民间舞蹈艺术资源,引领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继而健全教材体系,使民间舞蹈教育内容既具有总括性,又具有专项性,满足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切实需求;第四,从理论教材、实践教材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开发,为学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创新民间舞蹈,在民间舞蹈中注入勃勃生机给予支持,使民间舞蹈艺术能与学生思想、行为融合在一起,可在时代浪潮中与时俱进。

    (二)重视舞蹈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是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在讲解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时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通过知识迁移提炼舞蹈特征,学习基础知识,还可根据视频舞蹈,通过模仿学习表演技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民间舞蹈艺术,提高舞蹈教育有效性。与重视理论灌输的舞蹈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育具有内容生动、形式多变、感染力强、具有趣味性等特点,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继而削减学生民间舞蹈艺术传承阻力。再如,为培育学生表现力、艺术体悟力,在传承民间舞蹈艺术进程中能凸显个人价值,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民间舞蹈艺术竞赛”,鼓励学生在传承基础上大胆创新,同时还可在学校文艺汇演时鼓励学生表演民间舞蹈,教师加以指导,营建良好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氛围,赋予舞蹈教育活动延展性、生本性、参与性,使高校舞蹈教育能落实指引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目标。

    (三)科学展开教学评价工作

    首先,教师需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视为舞蹈教育综合评价标准之一,定量、定性提出评价要求,使教学评价工作更具科学性、实效性,避免教师对民间舞蹈的喜好影响评价结论;其次,教师需兼顾过程性评价、结束性评价,在学生学习、表演、练习过程中给出中肯意见,使评价与学生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实况相照应,为指引学生调整了解、学习、研究、演绎民间舞蹈学习实践体系给予支持。教师需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评”作用,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视为考试规划核心,使考试结果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实况,能为教师调整教学对策提供依据,确保教学评价结果更为全面,指引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最后,教师需基于教学自省加强自评,一方面定期展开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舞蹈教育与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教学活动的感受;另一方面,剖析舞蹈教育劣势并制定教研方案,为持续完善教育对策、深耕教材、统筹教育资源给予支持,同时可强化高校舞蹈教育师资力量,为教师掌握更多民间舞蹈艺术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为教师解决舞蹈教育难题,提高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有效性提供有力条件。

    (四)健全高校舞蹈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需明确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背景下高校舞蹈的教育目标,找准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突破口,以传承传统艺术文化为导向加强教学设计,使学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方向更加清晰;其次,教师需加大民间舞蹈艺术区域性、民族性、国家性的研究力度,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使本校舞蹈教育更为先进有效,体现高校舞蹈教育優势,赋予民间舞蹈教育发展性;最后,教师需基于“双师型”讲堂完善舞蹈教学实践体系,从线上、线下两大领域出发,积极与民间舞蹈艺术家合作育人,为学生接触前沿艺术理念及表演技艺提供条件,弥补教师民间舞蹈艺术研究深度有限教学缺陷,使高校舞蹈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培育舞者综合素养,充实高校舞蹈教育内容,助力民间舞蹈艺术与时俱进的必要性。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加大舞蹈教材开发力度,重视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科学展开教学评价工作,健全高校舞蹈教学体系,继而提高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有效性,助推高校舞蹈教育活动稳健发展。

相关文章!
  • 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下的高校声

    韩佳应用型人才是掌握从事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知识与技能的专门类型人才,与学术研究型人才概念相对,在新时代应用型人才需具备领导才能、

  • 多媒体技术在鬲校美术学习中的

    葛心仪1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必要性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师会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研究、训

  • 谢无量:歪斜的“孩儿体”书法是

    谢无量(1884—1964)如果要评20世纪的十位或二十位代表性书法家,其中一定有他的名字。可是,是否会有人相信,就在全国第一届书展的布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