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努尔布拉提·卡列力汗

    摘要:简述了山羊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以便做出有效防控,确保羊群健康,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

    关键词:山羊片形吸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7?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2-0012-02

    山羊片形吸虫病又称为肝质病、肝病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反刍动物最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群体中很容易传播流行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中放牧养殖的牛羊群比舍饲养殖的牛羊群更容易感染该病。该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胆管与肝脏组织中,属于一种慢性消化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被毛干燥发黄,体表皮肤失去光泽,失去弹性,羊毛大量脱落,同时还会影响羊群的正常采食,身体逐渐消瘦,经常打喷嚏,敏感性增强,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羊群死亡。寄生虫侵染初期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不会引起养殖户的重视,因此常错过药物防治的最佳时机,造成病情快速传播蔓延,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就要不断加强该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具体的发病动态,以便做出有效防控,确保羊群健康,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

    1? 流行病学

    片形吸虫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传播媒介的参与,成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胆管与肝脏组织中,产出的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后,实现致病原的循环浸染、循环传播。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短时间内发育成具有侵染性的毛蚴,在遇到淡水螺后,侵入其体内进行发育,从淡水螺的体内钻出,继续发育成囊蚴。羊在采食过程中食入大囊蚴后,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随后在胆管与肝脏组织中定植繁殖造成发病。任何年龄与品种的羊对该种寄生虫病都具有易感性,其中对羔羊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由于寄生虫传播流行需要中间媒介,因此该种疾病传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往往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6—9月发病率最高。羊群受到寄生虫侵染后,由于身体抵抗力、年龄、养殖管理条件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当羊体内有50条以上的寄生虫繁殖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 临床症状

    根据体内寄生虫侵染数量的不同以及季节发病不同,病羊表现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羊群在短时间内遭受寄生虫的严重侵染,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急性发病经过,发病初期患病羊体温升高,逐渐衰弱,很容易疲劳,不能跟上放牧节奏,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下降。在短时间内病羊身体消瘦,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肝脏肿大,病情严重的在出现临床症状几天后死亡。慢性型主要从急性型或轻度感染后的病羊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贫血,生长发育不良,黏膜苍白,眼睑与下颌胸下腹部存在炎性水肿,被毛杂乱或脱落,生长发育不良,食欲严重下降,直到停止采食,肝脏肿大,表现出明显的肠炎。通常经1~2个月的发病后,病情逐渐恶化衰竭死亡。若能拖到第2年春天,饲养条件改善后患病羊逐渐恢复。

    3? 病理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后,发现寄生虫主要攻击肝脏组织与胆管,各个脏器器官的病变程度会因为寄生虫感染情况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肝脏受到大量寄生虫的侵染,表现为异常肿大,且存在明显的出血情况,同时在肝脏表面还能看到2~5 mm长的暗红色索状物[1]。将肝脏横切后从中流出浑浊的淡黄色液体。病情严重死亡的病羊还会表现为腹膜炎症状,在腹腔中蓄积大量的鲜红色内容物。病死羊黏膜苍白无光泽。慢性病例死亡的羊,肝脏剧烈肿大,受危害部位的肝脏组织严重萎缩,质地变硬,外观呈灰白色,肝脏表面不整齐,胆管显著扩张,内部存在大量灰褐色的胆汁与大量虫体相互胶着[2]。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10 g,将其放置在100 mL的烧杯中,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后,加入10倍清水,自然沉淀20 min,上层的清水去除,再加入清水混合均匀,如此反复2~3次,直到液体清澈为止,然后去除上部的大量清澈液体,吸取少量沉淀物放置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金黄色椭圆形的肝片吸虫虫卵,虫卵的大头一端存在明显的卵盖,在可视区域内能看到虫卵3~5个。仔细观察病死羊胆管中的虫体,整个身体颜色呈現棕红色柳叶状[3],身体最长3.5 mm,宽1.3 mm,前端呈现三角形,口吸盘与复吸盘位于前端。结合上述诊断结果,最终可以判定致病原因为肝片吸虫。

    5? 防治措施

    确诊后应将病羊单独隔离饲养,并选择敏感的药物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同时结合病羊的具体临床表现,还要做好对症治疗工作。所有病羊选择使用硝氯酚,使用剂量为6 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2 d为1个疗程。没有发病的羊群选择使用丙硫咪唑,使用剂量为5 mg/kg体重。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症状缓解较为缓慢或危重症的羊群应该延长治疗时间。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对症治疗。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的维生素C注射液,10%的安钠咖注射液,10%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其中前3种药物混合后,静脉注射使用剂量分别为200、10、10 mL。最后一种药物,单独静脉注射,使用剂量为100 mL。上述药物1次/d,连续使用3 d,强心补液预防酸中毒。通常采用上述手段连续防控4~5 d后,养殖场的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更好的防范该病再次流行,在日常养殖中,应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坚持每年春秋两季进行2次驱虫处理,春季驱虫在3—4月,秋季驱虫在10—11月。还应该做好养殖场粪便的清理工作,将粪便清理后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另外,应妥善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饮用水与饲槽的清洁卫生。有条件的养殖场应避开有淡水螺的地区放牧,让羊群饮用自来水或流动的河水,或井水,避免饮用污水或死水。放牧前,养殖户可以选择使用10 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雾,杀灭中间传播媒介淡水螺,可以有效降低该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保证羊群安全生长。

    6? 小结

    羊片形吸虫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为防范该病的传播流行,关键应做好养殖场的预防工作,构建综合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养殖户应提高重视程度,定期对羊群进行有效的驱虫处理,并结合当地情况,在疾病流行高发期增加1次驱虫。另外,还应处理好养殖场的粪便与污染物,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对于放牧养殖的羊群,在放牧前应该做好放牧地的消毒工作,可以选择使用10 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消灭该病的中间传播媒介。一旦发病,应单独隔离进行针对性的诊治,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 谭向鹏,谢? 婷.一例山羊感染片形吸虫病的诊治[J].广西畜牧兽医,2017,33(2):90.

    [2] 田泰安,武守艳.中草药驱虫制剂对山羊吸虫的驱除效果观察[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11):7.

    [3] 王孝友,许国洋,徐登峰,等.山羊肝片吸虫病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0):142-143.

相关文章!
  • 鱿鱼丝加工车间现场微生物学分

    朱亚珠摘 要:为了揭示鱿鱼丝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真菌污染而变质问题,通过溯源的方法对鱿鱼丝生产车间现场进行微生物分析,结

  • “后扶贫”时代疫情背景下

    陈权 胡雅琛 李俊华 饶婷 汤晨 彭晨 赵丽【摘? ?要】 疫情之后,各地经济复苏,本文主研究解决农村电商资源信息封闭、供需关系混乱、产品流

  • 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

    吴佳宁摘要:对鹅副黏病毒病的几种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关键词: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