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探讨
李燕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模式,实验组应用中医辫证治疗法,从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6.7%,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辫证治疗法比常规西医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率明显,值得有效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1
是临床应用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被视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一般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了痰、咳、炎、喘,一般病机主要是痰阻气道。此病的病死率占据着较高的比例,患者若是未及时得到就诊,病情若是出现恶化就会造成肺功能的减退,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可以发现,此病发病通常是与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原因主要是外邪。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1g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各6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6)岁,平均(53.2±1.4)岁,病程(0.5~11)年,平均(5.2±0.6)年。实验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9~77)岁,平均(53.5±1.5)岁,病程(0.6~12)年,平均(5.4±0.7)年。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借助传统的西医治疗法,应用以镇咳、抗感染、平喘等治疗路径,借助大环内醋类、座诺酮类药物实施治疗活动,若是症状较轻者,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若是症状较重者,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路径,将感染情况控制。和急支糖浆与氯化铵合剂有机结合,实施口服治疗,达到镇咳祛痰的目的,而呼吸道痉挛者,需融入沙丁醇雾化吸入治疗,将不良症状缓解。
1.2.2 实验组
借助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患者厚朴麻黄汤治疗,成分包括了杏仁、厚朴、五味子、石膏、半夏各10 g,甘草、细辛各6 g,麻黄12 g,小麦15 g。针对寒痰较重者减石膏,融入干姜10 g;针对外寒内热、心烦、口渴者,则要加用融入桑白皮、黄芬各10 g;咳甚者,融入浙贝母、金银花、批把叶各10 g;针对久病脾虚者,融入白术、党参各10 g,甘草15 g;针对出现舌苔黄腻、痰多汗多症状者,再融入砂仁、佩兰各10 g。药方均用水煎服,分两次服用,1剂/d,一个疗程为10 d。
1.3 评价标准
无效:症状没有出现优化,停药后发生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显著优化,发作次数间隔大幅度下降;显效:患者癥状缓解,1年内不存在复发现象。总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 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 结 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6.7%,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在中医学中,属咳嗽、喘症范畴,认为其发生一般和外邪入浸、内脏亏损有关,此病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标实是痰饮、血淤,本虚是肺脾肾虚弱。一旦寒热湿邪入浸,内合于肺,就会致使肺失肃降,肺气不得宣,严重的情况下会带来气阴损耗、肺脏虚弱。在临床上主要的借助扶正补虚实现止咳祛邪的治疗效果[2]。现如今,临床中治疗路径主要涉及了两类,即西医治疗以及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中医的观点是邪实正虚,由此中医借助止咳祛邪的治疗路径。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6.7%,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中医辩证治疗法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辫证治疗法比常规西医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文波.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9-220.
[2] 李国愈.厚朴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18(4):56-57.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