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图集》专题图组技术研究
杨杰
摘要:本文就《安徽省地图集》专题图组内容进行了选题和结构方面、专题图资料方面、专题图统一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分析。
关键词:安徽省地图集;专题图组;技术设计;研究
《安徽省地图集》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编制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地图集。是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审批,并在《安徽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经由安徽省测绘局组织实施,安徽省第四测绘院编制完成。
《安徽省地圖集》开本为标准8开、图幅展开为4开。由安徽概览图组、人口资源图组、经济社会图组、科学发展图组和市区县地图图组五大部分组成。
1.对图集专题图组内容选题和结构的实验研究
图集选题时遵循内容要恰当,必须与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要全面反映安徽自然地理特征、社会人文状况和经济建设成就,充分展示安徽基础建设、投资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突出安徽固有的特点的方针。在内涵展现主题编排和结构形式等设计上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在总体设计大纲中,安徽概览图组由“中国政区图”、“卫星影像”、“政区”、“地势”、“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历史沿革”、“安徽特色”等图组成;人口资源环境图组有“人口分布”、“劳动力状况”、“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地貌形态”、“气候”、“水系”、“水资源”、“水利工程”、“土壤”、“土地资源分布”、“植被 森林”、“动物 特产”、“灾害性气候 地震”、“环境保护与监测”15幅图;经济社会图组有“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生产”、“水产”、“旅游”、“外贸经济”、“民营经济”、“国内贸易及金融保险”、“陆地交通”、“航运”、“电力设施”、“邮政通讯”、“城市公共事业”、“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医疗卫生”18幅图;科学发展图组有“城镇发展”、“合肥经济圈”、“沿江经济带”、“沿淮城市群”、“中部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6幅图。
作为序图组的安徽概况,是对安徽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总的呈现,起到图集的引导作用,并应突出安徽地方特色。通过资料收集的情况和实验研究论证,删除了原设计中的“历史沿革”图,将“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图名改为“对外交往”,将“安徽特色”改为“特色产品”,并放置在人口资源环境图组中,同时,新增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徽大地上涌现出“历史名人”图、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 “徽州古韵”图、为新中国建立贡献力量的“江淮烽火”图、介绍天下第一山 “瑰丽黄山”图,使用了不同于其他图幅的版式设计,四幅图自成一体的版式风格,又同其他版式相协调,做到了变化中的统一,突出了安徽浓郁的地方特色。最终,安徽概览图组由“安徽在中国的区位”、“卫星影像”、“政区”、“地势”、“对外交往”、“历史名人”、“徽州古韵”、“江淮烽火”、“瑰丽黄山”9幅图组成。
人口资源环境图组是反映安徽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人们能够科学的认知自然和改造自然。这部分地图各图幅的逻辑性强,先后顺序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按照由大的地质结构,由地下到地表再到地上,由水、土地、森林到植被再到动物这一生物链的方向,经过反复斟酌和研究,调整了原先设计大纲中这部分的编排顺序,最终,由“人口 劳动力”、“地质”、“矿产”、“气候(一)”、“气候(二)”、“水系”、“水利工程 水资源”、“土壤”、“土地利用”、“森林”、“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特色产品”、“自然灾害”、“环境保护”15幅图组成。
经济社会图组主要使用分级统计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来反映安徽的经济社会专题内容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生产”分别改为“综合经济”、“工业”、“农业”,增宽了专题内容的广度和覆盖面;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将“电力”专题前移到“农业”之后,位于第4图幅位置;增加“基础测绘”这一专题,反映测绘这一基础性行业的公益性地位。同时,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城乡居民收支情况、城市设施水平、城镇居民住房水平等专题来反映安徽人民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文化专题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遗产两个内容来体现,经实验研究后的经济社会图组由“综合经济”、“工业”、“农业”、“电力”、“交通(一)”、“交通(二)”、“邮政通信”、“基础测绘”、“贸易(一)”、“贸易(二)”、“旅游”、“财政金融”、“教育 科技”、“文化(一)”、“文化(二)”、“体育”、“医疗卫生”、“人民生活水平”18幅图组成。
为了突出可持续发展,合理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选题时,从宏观着手,从大处着眼,首先展示安徽在国家这盘大棋上的位置- -中部,然后突出表示安徽与中部六省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以及安徽的增长速度在中部领先的指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今年国家重点推出的振兴措施,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规划,这幅图份量重,规划图也是上报国务院刚批准的最新规划,是高层领导进行皖江开发的必备指引。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千村百镇示范这幅地图,并将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作为突出典型加以宣传,主题鲜明,使地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发展图组调整后由原来的“城镇发展”、“合肥经济圈”、“沿江经济带”、“沿淮城市群”、“中部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调整为“中部崛起”、“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区 产业集群”、“城镇空间布局”、“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7幅图组成。
2. 专题图组中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的实验研究
将收集到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同原先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以下的各幅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1)在“对外交往”图幅中,收集的资料很多,各行各业都有同世界的联系,确定什么主题的资料来反映安徽对外交往情况是个难题,我们反复研究决定从政治、经济、旅游三个方面来选材,利用了由外事办提供的友好城市名录资料,旅游局提供的安徽省已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名录及入境游主要客源市场国家(地区)分布资料,统计局提供的安徽省对有关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资料,用1∶7000万的世界图来表达安徽同世界的联系情况。
(2)在“气候”图幅中,除了表示日照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常规要素,为突出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梅雨气候,增加了“梅雨占年降水量百分比及入梅出梅时间”。 每年梅雨到来的迟早、长短和雨量多寡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多,洪涝灾害越重,如1954、1991、1996、1969年都发生了严重洪涝。而特大干旱则与空梅或梅雨期特别短紧密相关,如1958、1959、1966、1967、1978、1994年等,由于梅雨量少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增强了“气候”图幅同“自然灾害”图幅的横向的逻辑联系。由于没有专门的梅雨统计资料,我们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大量数据加工,衍生出“梅雨”时节的降水量。这幅统计图在其他省地图集内几乎没有。
(3)在经济社会图组内,大部门资料都来自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有全省的、全市的、全县的,但很多没有市辖区的统计数字,依据统计学的原则,市辖区统计数字也不能用全市数字减去各个县的数字计算出来。由于1:200万专题图分级统计都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分色,市辖区统一只能用空白来表示。如“工业”图、“综合经济”图等。
3.专题图组统一协调性的研究
统一协调性是衡量综合地图集科学质量与制图水平的重要标志。统一协调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鲜明地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便于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尽可能消除由于各作者的观点不同,调查研究深度(资料的详尽与精度)的不平衡,以及制图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各图幅之间的矛盾。图集编制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统一协调的过程。图集的统一协调性注要包括以下方面:底图的统一协调性、表示方法(包括颜色、符号、注记)及地图整饰的统一协调、地图概括、轮廓界线的统一协调。
3.1底图的统一协调性:
采用统一的底图系统,保证数学和地理基础的统一性,各级比例尺系列底图依次逐级缩编,以保证底图的统一基础。各图幅专题内容的范围、界线等均做到与底图的地理基础协调一致。
图集的编制采取的是先建立安徽省地理基础底图图形数据库,然后再进行地理图的分幅裁切制作市县图。專题图地理底图共9种比例尺, 1∶150万、1∶200万、1∶250万、1∶300万、1∶350万、1∶400万、1∶500万、1∶600万、1∶800万,先编制1:100万公用地理底图,然后逐一缩编,确保了底图数据的统一性。
3.2表示方法的统一协调性:
在专题图组中,对专题图公用地理底图通过实验研究做规定如下:①除“陆路交通”、“水系图”以外,均为岛状底图,必要时还可采用其他比例尺底图。②在200万、250万、300万图中,表示省内飞地,分级颜色同飞地主体市,不标注文字“属××”;在其他比例尺中,飞地不表示。③在公用底图中,除用做自然资源系列的底图外,图内的水系及水系注记均可简化,但不可擅自改动注记大小、符号大小等。④在同一幅图内,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比例尺底图,但一幅图内的底图,比例尺最好不超过3种,色带颜色不超过2种。⑤某些专题要素只分布在局部地区,或需要对重点地区更详细表现,可在最大的底图或行政区划图上截取。截取范围按内容分布和图面需要灵活掌握。
结语:《安徽省地图集》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科研成果和统计资料,利用各个部门长期观测累积的数据和历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相结合,以地图的形式概括了在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揭示了安徽省自然环境的综合特点与区域分异、各行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与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了安徽省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性、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其他许多方面的独特性。是对安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
在地理信息表达方面,图集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内各市、区、县地理图及城区图中普通地理因素与区域地理特征最详细、最权威的地图集。
图集通过合理的选题、现势的数据资料,先进的制图技术和合理的编制方案,优雅的地图整饰、灵活多变的版式、设计新颖的符号、协调的色彩搭配,使《安徽省地图集》在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上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徐永利.《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祝国瑞.《地图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陈昱.《现代地图集设计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黄仁涛,庞小平,马晨燕.《专题地图编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孟万忠.《计算机专题制图》.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年
[6]孙家柄.《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7]宁津生 陈俊勇 李德仁 刘经南 张祖勋等.《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